針灸穴名解——胃經腧穴 陰市

針灸穴名解——胃經腧穴 陰市

【別名】 陰鼎。

【定位】 在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 3寸。

【特點】 屬足陽明胃經。

【主治】 腿膝痿痺,屈伸不利,疝氣,腹脹腹痛。

【來源】 本穴最早見於《甲乙經》。

【釋詞】 《說文》:“陰,暗也。”與陽相對。陰,指人體的前陰部。《靈樞·經水》:“故天為陽,地為陰,腰以上為天,腰以下為地。”《靈樞·百病始生》謂:“風雨則傷上,清溼則傷下。”市,集中貿易之處,《易·繫辭》:“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市,為巿之誤。上古遮蔽陰部的短裳謂之巿,讀“弗( fu)(二聲)”。《說文》:“巿,韠也。上古衣蔽前而已,巿以象之。”巿,亦作芾。《詩·小雅·采菽》:“赤芾在股,邪幅在下。”箋:“芾,太古蔽膝之象也。”《濤·曹風·候人》:“三百赤芾。”傳:“芾,韠也。”又作“韍”。韠又作蔽膝。《說文》:“韠,韍也,所以蔽前。”《釋名·釋衣服》:“韠,蔽膝也。”

【釋義】 陰巿者,遮蔽陰部,今皆以陰巿為“陰市”,傳抄訛誤,由來已久矣。本穴治腰膝如注水、寒疝、痿痺、風溼、陰溼等諸陰寒疾患,猶治諸陰病之市集也,亦命名“陰市”之義也。揣本穴效能,屬陽經,為陽為熱,富於火力,故能消散陰翳,故別名又稱“陰鼎”。鼎,爐灶也。

【提要】 主治寒疝、膝冷如冰。古《銅人》有:“治寒痛少腹有脹滿,腰已下伏兔上寒如注水。”《針灸大成》禁灸,《甲乙經》不可多灸。用熱遠熱也。若遇陰極之證,必不得已而用之,可遵《甲乙經》不可多灸之戒。

TAG: 說文甲乙陰部陰市陰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