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個漢字——我

我 wǒ,“我”是第一人稱代詞。

今天我們來認識【我 wǒ】這個字。

【字形演變】

我,甲骨文像一種有許多利齒的武器,是戌* 的變形,即超級的戉(鉞),無人可敵的威猛戰器。有的甲骨文簡化齒形。

造字本義:動詞,手持大戉,吶喊示威。金文承續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略有所變形,甲骨文字形中的利齒狀被寫成了類似的“禾”。篆文承續金文字形。當“我”演變成代詞後,後人再加“口”另造“哦”,表示手持戰具吶喊示威。古漢字中的人稱來源,體現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識:臉部的正中央為“自”(鼻子,第一人稱),臉部的下邊為“而”(頜須,第二人稱),身體的最下端為“之”(腳板,第三人稱);同樣,威猛的武器為“我”(大戌,第一人稱),而只用於短程集發的弓弩為“爾”(排箭,第二人稱)。

【書法名家】

一天一個漢字——我

【字詞釋義】

〈代〉

(會意。從戈,從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義:兵器。基本義:第一人稱代詞)

自稱;自己

我,施身自謂也。——《說文》

觀我生。——《易·觀卦》

萬物皆備於我矣。——《孟子·盡心上》

又如:我行(我這裡);我身(我自己;我這個人);我咱(我自。我,我自己);我見猶憐(形容女子容貌姿態美麗動人);我家(自己。我們家);我儂(方言。我)——按:上古時代,“吾”和“我”在語法上有分別。“吾”不用於動詞後面作為賓語

今者吾喪我。——《莊子》

己方;己國 。

如:敵我友;我每(我們);我伲(方言。我們);我曹(我們);我輩(我等,我們)

〈形〉

自己的 。

如:我生(我之行為);我儀(我的匹配)

表示親密的 。

如:我丈(對老人的親切稱呼);我老彭;我老葉;我東海

向一邊傾斜的,扭歪的

我,頃頓也。——《說文》。段玉裁注:“謂傾側也。頃,頭不正也。頓,下首也。故引申為頃側之意。”

〈動〉

我伐用張。——《書·泰誓中》

我,古殺字。——《說文》

【字的故事】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

,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譯文:

大江之水滾滾不斷向東流去,淘盡了那些千古風流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是,三國周瑜破曹軍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聳雲天,如雷的驚濤拍擊著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捲起千萬堆白雪。雄壯的江山奇麗如圖畫,一時間湧現出多少英雄豪傑。遙想當年的周瑜春風得意,絕代佳人小喬剛嫁給他,他英姿奮發豪氣滿懷。手搖羽扇頭戴綸巾,從容瀟灑地在說笑閒談之間,八十萬曹軍如灰飛煙滅一樣。我今日神遊當年的戰地,可笑我多情善感,過早地生出滿頭白髮。人生猶如一場夢,舉起酒杯奠祭這萬古的明月。

解讀:

上闕詠赤壁,著重寫景,為描寫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僅寫出了大江的氣勢,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進來,表達了對英雄的嚮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詠的人物。“亂”“穿”“驚”“拍”“卷”等詞語的運用,精妙獨到地勾畫了古戰場的險要形勢,寫出了它的雄奇壯麗景象,從而為下片所追懷的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環境氣氛。下闕著重寫人,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自己功業無成的感慨。寫“小喬”在於烘托周瑜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突出人物的風姿,中間描寫周瑜的戰功意在反襯自己的年老無為。“多情”後幾句雖表達了傷感之情,但這種感情其實正是詞人不甘沉淪,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表現,仍不失英雄豪邁本色。

詩人是個曠達之人,儘管政治上失意,卻從未對生活失去信心。這首詞就是他這種複雜心情的集中反映,詞中雖然書寫失意,然而格調是豪壯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題作品顯然不同。詞作中的豪壯情調首先表現在對赤壁景物的描寫上。長江的非凡氣象,古戰場的險要形勢都給人以豪壯之感。周瑜的英姿與功業無不讓人豔羨。

TAG: 周瑜赤壁第一人稱甲骨文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