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史記|李白“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是假的

短史記|李白“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是假的

作者丨言九林

編輯丨吳酉仁

凡受過九年義務教育者,應該都聽說過“

李白與鐵杵磨針”

這個故事。

故事的大致情節是:李白小時候讀書不用功,某日逃學外出遇到一位老婦人,正在溪水邊磨一根鐵棒。李白好奇詢問磨鐵棒有何用,老婦人說想要磨得一根繡花針。李白嘲笑老婦人,老婦人卻說“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針”。受到感化的李白自此發奮向學。

在筆者看來,這其實是一個假故事。

理由是

:(1)李白留下了不少記述自己早年經歷的詩作,但他從未講過這個故事。(2)與他有過交往的朋友也沒人講過這個故事。包括為李白編纂《草堂集》並做序的李陽冰,為李白編纂《李翰林集》的魏顥,都沒有提過這個故事。(3)在唐代史料中,也找不到該故事的任何記載。

現存可見史料中,最早記載李白版“鐵杵磨針”故事者,是南宋時代的《錦繡萬花谷》一書。

這是一本內容龐雜的類書。作者名姓不詳,《自序》中題有時間“淳熙十五年十月一日”,顯示該書成型於1188年前後,時為南宋孝宗時代。書中“老媼磨杵”條寫道:

“昔李白讀書於象宜(耳)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嫗自言姓武。今溪傍有武氏巖。”

短史記|李白“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是假的

《錦繡萬花谷》記載李白版“鐵杵磨針”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記載乃是編纂者抄自其他資料。其《自序》中說得明白,《錦繡萬花谷》一書的內容,全部來自編纂者多年來蒐集的書籍,包括了古人文集、佛老異書、百家傳記乃至荒錄怪志。遺憾的是,因為編纂者沒有做更具體的交代,相應的史料也未留存下來,這段故事究竟引自哪裡已不得而知。

但仍可以知曉兩點:

(1)後世談“李白與鐵杵磨針”,主要以南宋史料《方輿勝覽》為依據。其實,《方輿勝覽》的記載很可能來自《錦繡萬花谷》。它成書於南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前後,比《錦繡萬花谷》晚出半個世紀,而行文與《錦繡萬花谷》幾乎完全一致(也不排除兩書都援引了同一份已失傳的材料)。

短史記|李白“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是假的

各種史志資料提到“鐵杵磨針”,常引用《方輿勝覽》

(2)李白少年時代的讀書之處並不在象耳山(四川眉山),有杜甫懷念李白的詩作為證:

“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這個“匡山”在李白的故鄉四川江油。該山出土的北宋石碑《敕賜中和大明寺主持記》也稱,李白曾“讀書於喬松滴翠之坪有十載”。

換言之,不管《錦繡萬花谷》裡的那段故事是從何處抄來的,都不能當真。李白少年時代不曾在象耳山讀書,不可能在象耳山遇到“鐵杵磨針”的老婦人。

其實,在近現代教科書收入李白版“鐵杵磨針”之前,“鐵杵磨針”故事的主流並非勤學故事,而是

成仙成佛的宗教故事。

比如,南宋人鄭思肖(1241-1318)的《百二十圖詩》中,有一張圖便是《驪山老姥磨鐵杵欲作繡針圖》。這顯示最晚在南宋時代,“鐵杵磨針”便已是道教圈常用的故事。既然是宗教故事,主角便不能是李白這種塵世之人。元代武當山道士編纂的《玄天上帝啟聖錄》裡,受到“鐵杵磨針”感化者是傳說中的真武大帝,前來感化他的老婦人則是另一位道家仙人“聖師紫元君”,故事的發生地也換成了武當山的“磨針澗”。

短史記|李白“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是假的

《玄天上帝啟聖錄》記載的“鐵杵磨針”故事

大體而言,自南宋末年開始,“鐵杵磨針”便已是道家與佛家常用的典故。

宋末元初的道教人士俞琰(道號全陽子),在其著作《周易參同契發揮》 中說過“磨鐵杵之不為針也哉”這樣的話。元代道士王惟一也寫詩說,修道成仙的關鍵法門是“人心常要合天心,鐵杵成針功要深”。元代僧人清珙禪師教人修佛,說的也是“工夫只怕無人做,鐵杵磨教作線針”。

明清兩代的文化圈,也多將“鐵杵磨針”視為宗教故事。如王陽明在他的書中說:“真武山中久坐無得,欲棄去,感老嫗磨針之喻,復入山中二十年,遂成至道”。清朝乾隆年間的詩人王曇,則認為“鐵杵磨針”的故事,是菩薩化身“老尼”故意啟發曇翼法師(晉代高僧)。

相比之下,李白版“鐵杵磨針”的存在感很弱。

這類宗教故事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段記載,來自明萬曆刻本《四川總志》。內中寫道:

“唐竇子明,江油人。唐時為彰明主簿,後棄官隱於竇坪。未幾至圌山修道,抵仙女橋,見一女人磨針,因問之。答曰:鐵杵磨繡針,功久自然成。遂感悟,復歸此山。怡神養性三載,白日昇天。”

短史記|李白“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是假的

《四川總志》記載的竇子明版“鐵杵磨針”

這位竇子明是李白的江油同鄉,竇子明修仙的竇圌山與李白讀書的匡山相距不遠。

竇子明版的“鐵杵磨針”故事與李白版的“鐵杵磨針”故事,情節幾乎完全一樣。唯一的區別是竇子明版乃修仙故事,而李白版則是勤學故事。

《四川總志》是利用諸多前代史料彙編而成,但它沒有交代故事的來源,所以我們無法知曉竇子明版“鐵杵磨針”的出現時間,究竟是早於李白版“鐵杵磨針”,還是晚於李白版“鐵杵磨針”——可以知曉的是,竇子明的成仙傳說在李白生活的時代已流傳頗廣,李白詩中就有“願隨子明去,煉火燒金丹”這樣的句子。唐末文人杜光庭在四川做官,也曾親自與友人探訪過竇子明修仙的“竇圌山”(杜光庭將“竇”寫作了“豆”)。

歷史上有一種常見的現象:

典故里名氣比較小的元素,會在傳播過程中逐漸被名氣更大的元素取代。

比如“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本是一位英國女作家的話,但傳來傳去卻變成了舉世聞名的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的名言。同樣是四川江油人,李白的名氣顯然遠遠大於竇子明。按常理,流傳在江油的“鐵杵磨針”故事,最後應該集中到李白身上才對。但明代萬曆《四川總志》記載的,卻仍是竇子明版的“鐵杵磨針”。

短史記|李白“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是假的

清代人繪製的李白讓高力士脫靴、楊貴妃磨墨的場景

如何理解這種反常現象?

如果《四川總志》依據的是某種產生於李白之前的材料,反常便不存在。但唐末之人杜光庭去踏訪竇子明修仙之地,記載了諸多所見所聞,卻無“鐵杵磨針”的傳說。這顯示當地尚無“鐵杵磨針”的故事。所以,更合理的解釋應該是:

“鐵杵磨針”這個故事,只適合作為宗教故事掛靠在仙佛身上,不適合當成勤學故事掛靠在李白身上。

這一點其實是顯而易見的。作為勤學故事,李白版“鐵杵磨針”有一個巨大的邏輯漏洞,就是真實生活中不可能有老婦人會拿鐵棒去磨製繡花針,其工作量之大令人難以想象。況且,針雖是民眾日常生活中的必備物品,但唐宋時代已有專門賣針的商鋪,百姓不會幹“鐵杵磨針”這種蠢事。李白見不到鐵杵磨針的老婦人,也不會被鐵杵磨針的老婦人感化。

短史記|李白“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是假的

北宋劉家針鋪廣告銅版,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但作為宗教故事,上述邏輯漏洞便不存在了。

因為修道成仙本就超脫於日常生活的邏輯之外。在宗教故事裡,拿鐵杵磨針的老婦人或仙或佛,她們磨杵的目的不是得到針,而是為了“點化”修道者,將他們引向得道成仙的“正途”。此外,還可以理解為一種遁詞——現實中的修仙者之所以無法如真武大帝或竇子明們那般成仙,是因為“鐵杵磨針”難度極大,幾乎不可能實現。一個相似的案例,是民國時代市面上銷售的點穴秘笈,為防露餡,往往要求練習者必須練到“其指可以透鐵”的地步;因為不可能有練習者可以達到這種程度,所以教授點穴術者永遠不怕穿幫,永遠可以自圓其說。

簡言之,

“鐵杵磨針”只符合虛構的修仙邏輯,不符合真實的生活邏輯

。所以在近代之前,雖然出現過與李白掛靠在一起的勤學版,但“鐵杵磨針”的主流形態,仍是各種各樣的修仙故事。(來源:騰訊新聞)

短史記|李白“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是假的

據明代人曹學學《蜀中廣記》記載,還有一份宋代史料“楊佑甫《彭山十事記》”,記載了彭山的十處景點,第一處是象耳山,第四處是“寶現”“磨針”二溪,第五處是“太白書檯”。據曹學學的考據,此楊佑甫可能是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做過雙流知縣的楊天惠(字祐甫)。可惜的是,《彭山十事記》的原文已經不存,保留下來的只有上述名目,此磨針溪是否與李白捆綁不得而知。(南宋)佚名:《錦繡萬花谷續集》卷十一,“成都府路”。(南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其原文是:“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江寧李白紀念館藏:《敕賜中和大明寺主主持》,宋神宗熙寧元年。以上總結參考了:朱玉麒:《李白“鐵杵磨針”傳說考》。(明)《萬曆四川總志》卷十四,“仙釋釋”。(唐)杜光庭:《錄異記》卷六。本文還參考了:於賡哲:《李白的六大謎團:小時候把鐵杵磨成針?結過幾次婚?》,澎湃新聞2016年4月13日

TAG: 鐵杵磨針李白故事老婦人萬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