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感的“得到”,催熟小孩?

高階感的“得到”,催熟小孩?

圖 | 小戲骨《武林外傳》

文 | miki粥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很喜歡聽羅胖兒講書。他最擅長從厚厚的一本書裡挖出最精妙的片段,把它變成一種老小咸宜的八卦。

聽到入迷之處,我還買了一堆原文書,結果發現經常是板磚一塊,啃不動。

於是,我更喜歡歸納總結數第一的羅胖了,一看就是小學中心思想沒少練啊!

但沒過多久,我脫粉了。因為一個男人曾國藩。

喜歡羅胖兒的人都知道,他非常喜歡講曾國藩,成大事者不糾結。剛開始聽很熱鬧,越聽越覺得他在夾帶私貨,把個人強烈的價值觀摻進了天平天國的故事裡,空口白牙編出一套曾國藩的成功學。

但凡和成功學扯上關係,不是雞湯就是毒雞湯,愛讀書人還是要有這樣的覺悟的。

所以,當我發現碎片故事帶來的不是開眼界長知識,只是增加了偏見的時候,就沒有聽過了。

邏輯思維當年號稱知識付費,但實際上大多數人都是為了聽八卦付費。本來是各取所需,可是它自己不甘心,硬要升級到知識的高度,想透過直接輸出中心思想搞個學習「速成班」搞得拉垮,只好轉型「得到」,請一群自帶乾貨的人託底。

結果賣得最好的還是李笑來的成功學《通往財富自由之路》,音訊一口氣賣了2000多萬。成年人對知識的渴望,就是簡單粗暴。

如果事情僅僅是到這裡,那我就不多說了。

成年人的生活不容易,不是做划水的社畜,就是當大廠996的牛馬,能抽出時間聽點有料的八卦,做一下財富自由的美夢,那就是頂勤奮的表現了!

但是,「得到」成功之後,用同樣的套路複製了少年「得到」,給小孩做知識快餐,這就要聊聊了。如果小孩學知識前先踩坑,那可能就要一輩子都被坑。

我有個朋友,在女兒不識字的時候就訂了少年得到,想著沒事聽聽名著挺好的,可以早點儲備文化素養。

結果聽著聽著,她老公突然就不讓孩子聽了,說你給小孩聽的是什麼東西?

她說,少年得到啊,名家薈萃,講得都是正經名著…

她老公說,不管是不是名家薈萃,聽書聽名著,講究的是聽個原汁原味,尤其是小孩。但這講的是什麼?

幫你簡明扼要加概括地複述了一本書,把書裡的意思嚼了一遍給你,吐出來的還不全是客觀事實,而是帶有某種偏見的一些觀念。

原書還沒讀過,小孩就被成年人帶了節奏。這不是一種學習,更像是洗腦…

一群思維固化的成人,流水線式的批次製作著有「油膩感」的小孩。世界已經等不及要讓一個個小孩速成了。

書,不應該這麼讀的。

而是應該讓孩子和作者進行穿越時空的交流,最後輸出自己的想法。

但在少年得到,做的是「知識的反芻」。還不只針對名著,一切都可以歸納成方法論,甚至包括藝術。

前一段時間有個朋友之前做美術產品,在上面下載了一個美術類課程,內容是教小孩怎麼去尋找名作。

一聽,驚到了。教給孩子們的都是領悟大師的工具、藝術風格的捷徑,快速背會答案,滿滿都是套路:

比如說,達芬奇的風格就是磨皮效果(看起來人物的輪廓很朦朧);

梵高的藝術效果可以用簡陋的公式定義:藍黃色塊+蠟筆質地+農村主題;

印象派最偉大的地方,是重新定義了藝術品。

據說之前的藝術品都是王族定製,本來是要有完整的效果。所以印象派一出震驚四座,內容描繪的是市井小民,手法各式各樣,連是不是成品都是藝術家自己說了算。很多的畫在當時的藝術氛圍來看,都是未完成的狀態…

這些東西極其皮毛,讓孩子們關注的也都是技巧和手法。其實孩子們無論是從欣賞還是學習的角度,都不需要關注技巧,拿什麼畫都不重要。

這種催熟式藝術課,除了能在帶著小孩兒逛畫展的時候,輕鬆說出幾個畫家,讓父母有面兒之外,還真看不出其它可用之處。

甚至蘿蔔快了不洗泥,有時候都未必能護住精英家庭的臉面。

之前王的女人辦了個智商稅班,開出10萬塊錢兩週的禮儀課。找了什麼英國的貴族來割國產有錢人的韭菜,給小孩兒上課,學習各種所謂老貴族吃飯的規矩。

可她自己偏偏是個不給力的。雖然完成了階層躍遷,但文化課落得實在太多,把巴洛克風格的建築說成哈利波特式的房子,感慨銀盤遞過來WIFI密碼好高階,被全網開了嘲諷。

急功近利地提升文化感,是流沙上蓋房,領會不到精髓,反而落了一地雞毛。

有些東西講究的就是一個慢,快不得。快了會夾生,吃下去也消化不了。養出的小孩就像棚裡種出的青椒,外表雖然漂亮,但永遠帶著一股塑膠感。

事實上,現在催熟小孩的方式還很多。

三歲背唐詩百首,六歲研究《史記》,爬山踏青想的都是讓孩子即景吟詩,夜遊車河也不忘學成語,看,川流不息。

沉浸式的學習算好的。有些素養的提升更簡單粗暴,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閱讀能力不行?趕緊囤閱讀理解手冊狂刷題。

提升閱讀能力不靠海量閱讀靠刷題,這能有效果嗎?況且,好些閱讀理解書裡的節選文章水平是真差,語無倫次、不知所云,根本就沒有讀的價值,還要強按著小孩去做題理解…

結果題刷了很多,但閱讀理解寸步難行。

還有,寫作也要速成的。不是買好詞好句滿分作文集,就是送去作文班學習,美其名曰是提升寫作技巧,實際上學的都是寫作文的規矩。

不僅每種型別的題目都有標準結構,甚至寫句子能要精細到形容詞,蘋果是紅的雪花是白的,小朋友打雪仗必須是開心的,按範文寫才是優秀的…

寫作是思想的表達,這種標準化訓練能練出啥?

文字的搬運工嗎?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有很多事兒是抄不了近道的,想要獲得好結果,催熟沒用,要給成長以時間。

TAG: 小孩知識催熟名著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