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語文:閱讀,關於文豪或者名著的問題

其實文豪也好,名著也好,都是一個定性的概念,而不是一個定量的概念。沒有任何一個辦法能完全精確地測量,這個人是文豪,那個人不是,這本書是名著,那本書不是。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給兒童推薦閱讀作品時,不能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問題。覺得唯有為成人而寫作,非常有深度的作品才能稱之為名著,相應的作家才能稱之為文豪,這樣的視角太狹隘了。當我們從兒童閱讀的視角看,《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是不是名著呢?當然是名著,而且是全世界公認的兒童文學名著,而他們的作者安徒生、格林兄弟,也是享譽世界的文豪。在兒童文學領域,中國的葉聖陶、張天翼等作家和他們的相關著作,也可以被稱為文豪和名著。

關於兒童閱讀,有兩點常識有必要反覆申說。

第一點,兒童閱讀,並不是只讀文豪的作品,只讀名著,就一定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事實上並不如此。

道理很簡單,要有比較才有鑑別。就好像一直吃餃子這樣一種食物,就可能體會不到餃子的美味,要有一些粗糙的甚至難以下嚥的食物作對比,才能夠更深體會到為什麼說“好吃不如餃子”。讀書也是如此,各種各樣的書籍都有所涉獵,在比較中,才能不斷提升欣賞鑑別水平。

第二點,什麼階段讀什麼讀物,不要總是想著大幅度超前。只有適合兒童的那個年齡段的讀物才是最好的讀物。

譬如飲食,雖然每日食用一定量的堅果,對於成人的身體健康可能非常有利。但是,對於咀嚼能力和胃腸消化能力都還遠遠不夠的嬰幼兒而言,則不適於食用堅果。閱讀也是如此。閱讀的內容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認識水平的提高而不斷深化。不能總想著跨越階段,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

前面我們引用了《課程標準》中如何規定第一學段(1~2年級)中“閱讀與鑑賞”目標的。那麼,第二學段(3~4年級)和第四學段(5~6年級)對“閱讀與鑑賞”的目標又是如何規定的呢?

“能複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摘自《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第二學段(3~4年級)閱讀與鑑賞部分

“閱讀敘事性作品,瞭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愛、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摘自《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第三學段(5~6年級)閱讀與鑑賞部分

從不同學段相關規定的對比中,我們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到,不同學段的閱讀內容和閱讀目標有較為明顯的差異,是逐級提升的。

TAG: 閱讀名著文豪學段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