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歷史文化|古代武威人為什麼敬畏七夕?咋過七月七?

涼州歷史文化|古代武威人為什麼敬畏七夕?咋過七月七?

咱武威人喝酒划拳,“巧巧端哇——”七不喊七,而是“巧”。這是個富有文化的舉動。

武威人更是把喜鵲,叫“七巧”。“七巧七巧呷呷呷,門上來了姑媽媽。”

七巧一詞,如此深入民心。離開武威,別的地方真還不把喜鵲叫“七巧”,別的地方真沒見過把“七”叫“巧”。這個七巧節是個古老民俗文化,武威從老先人起還真好這個節俗。

七月七日有啥不同尋常處?關鍵是天上極高的那顆星星“天琴星a座”,正好在七月七日出現在東方人的頭頂上。這個星星,在新石器時期是北極之星,又大又亮,它是人類走出方向困境的指示燈,什麼東西南北、上下左右,就因為這個星星的指示,人類才不再草昧。

這個星星是誰首先觀測到的?是生活在祁連焉支山中的弇茲氏,她在居今九千多年前發現的。弇茲氏她在焉支山對面的龍首山的頂峰,做了“挺木牙交”,就是立起大木,繫上羅繩,向天探尋最高處的北極大星。七月七日,建木與“天琴星a座”之間沒有角差,這個日子需要星紀。在弇茲氏眼裡,這是個特別的日子。《夏小正》這個最早的歷書也說:“七月,初昏,織女正東鄉。”無論這傳說也罷,那文化也罷,這是源頭。

再後來,弇茲氏成了西王母,“天琴星a座”成了神話體系中的“織女星”。但這個“織女”不是西王母娘娘的丫頭,而是西王母娘娘本人,弇茲氏發明了樹皮搓繩術,單股為“玄”,雙股稱“茲”,三股作“索”,所以是紡織的祖師奶奶,叫“織女”。到了漢代,她就有了一串名字:玄女、玄帝、王素、素女、須女、帝弇茲。總之。在秦漢以前,弇茲氏在地為西王母,在天就是織女星。

涼州歷史文化|古代武威人為什麼敬畏七夕?咋過七月七?

弇茲氏是個大部落,母系氏族社會啊。她的子民就在武威這一帶生活,上古武威多鸞鳥,漢代唐代設鸞鳥縣,因為青鸞鳥它是弇茲氏的侍從。《透天記》上說,武威在天上的代表星是室、壁二宿,室、壁二宿出現被犯、衝等天象,地上的武威就要發生若干的大事。前涼第一主張軌是天象通,他躺在武威城裡的衙門大椅上,夜夜看這室、壁二宿,室、壁二宿一有啥變化,張軌就知道地面上要出啥事。涼州在390年這個年代段,還出個一箇中國最有名的大星象學家郭黁,真正的活神仙。他對室、壁二宿的研究見解在《晉書》中都有不少。七月七日,正好室、壁二宿出現在東方之國西北人的頭頂上,離我們武威人最近。所以,古代武威人就崇拜個日子。“巧巧端哇——”就出現在醉漢的口裡。

七月七日,天上星辰還真格外光照我們武威人,弇茲織女大星高照,人會變巧。室、壁二宿高照,家運、城運可禱。武威人的三星高照,就是織女、室、壁三星高照,乞巧的好時機啊。

小時候,村上老人都說,七月裡不要打喜鵲。我記得滿樹的喜鵲多的很,地埂上也落一層,院牆上落一層。可是,到了七月七日這天,空朦朦地,不見一隻喜鵲。老人說,喜鵲們到天河上搭橋去了。七月八日、九日,又是滿樹的呷呷聲,喜鵲們回來了。不過,喜鵲的脖子上沒毛了,尾巴也禿了。這事就玄的很。現在我找史書看,漢代劉歆所著《西京雜記》上說“織女渡河,使鵲為橋,故是日人間無鵲。至八日,則鵲尾皆禿。”又查漢代應劭的《地理風俗記》,也有解釋:“七夕,織女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夕,鵲首無故皆髡,因為(橋)梁以渡織女故也。”這些古書正本都丟了千百年了,現在看到的是輯本或抄本,可是村上的老人卻知道,如此口口相傳,皆大文化。

小時候,七月七日,小夥伴們丟罷手巾,跳了方方,一般都有鑽葡萄架的愛好。為啥?村上老人們說,牛郎織女在天河的鵲橋上說悄悄話,就是情話嘛。我們就凝神聽。然後把聽到的,編幾句去告訴老人,博老人的誇讚。我可能聽了十來年,其實,一句也沒聽來。老人就說,這是不敬神仙的原因。

涼州歷史文化|古代武威人為什麼敬畏七夕?咋過七月七?

這是些題外閒話。

明代馮應京《月令廣義》上說:“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妊。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相會。”這段話,在漢代就有了。東漢詩人演繹:“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會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我們現在把七月七日,整成中國式的“情人節”,直接是胡說八道。古代娶媳婦要掐八字,擇日子,就害怕個“戊申、己酉”,這兩個月一般不能娶嫁,遇上丁、壬之年,每五年都有這麼個月份。後來,遇上戊申、己酉的日子也忌諱。為啥呢?雲夢竹簡古書《日書》,是從先秦的墓裡挖出來的擇日書,上面寫著:“戊申、己酉,牽牛以取織女,不果,三棄。”這日子搞些情事的男女,沒好下場。

再從現代的天文常識看,牛郎星與織女星之間的距離也很遠,有16。4光年,與牛郎星同地球的距離差不多,即使牛郎跑得快,每天能跑100千米,要跑43億年時間才能與織女相會。即使改成每秒飛行11千米的宇宙飛船,也要45萬年才能飛到織女身邊。不要說一夜之間相會,即使打個電話,也要16。4年才能傳到對方呢!

牛郎和織女都比太陽大得多、亮得多。為什麼人們看起來只是兩小點的光呢?那是因為這兩個恆星比太陽遠得多。牛郎的光度為太陽的10。5倍,直徑大7成,質量差不多大7成。織女的光度等於太陽的60倍,直徑等於太陽的2。76倍,質量差不多等於太陽的3倍。所以,織女比牛郎大,比牛郎亮,比牛郎重,算來還是牛郎的大姐姐。牛郎離我們的距離為154萬億千米,比太陽遠100萬倍;織女離我們的距離為250萬億千米,比太陽遠170萬倍。織女不僅比牛郎大、亮,而且又遠,所以我們看起來兩個星差不多一樣亮。光從牛郎星來到我們的眼裡,需要16年4個月;光從織女星來,需要26年5個月。牛郎織女兩星不是在同一方向,兩星之間的距離是16。4光年。無線電波的速度和光一樣,假使牛郎想打一個無線電話給織女,得等32年才有收到回電的可能。

這樣的相距,實在是談不成情事啊。

涼州歷史文化|古代武威人為什麼敬畏七夕?咋過七月七?

咱武威人崇拜七月七日,這是事關城運,有史為證。隋末,武威人李軌建立了大涼國,都城就在武威城。他問一班大臣,咱們涼州建了前涼、後涼、南涼、北涼,怎麼就搞不長久?大臣答,這是不敬弇茲大星的罪過。弇茲氏她在河西地面上存在了幾千年,挺木牙交,是中華正統的華表。我國初建,一定要敬奉弇茲女神。

於是,公元618年的七月七日,涼國皇帝李軌在今天的武威十八中學院內,建了一個玉女臺(明代改為鳳凰臺),李軌在臺上擺滿果品,向“織女星”遙遙致祭。織女,又稱素女、須女、玉女、玄女。所以,這臺叫玉女臺,其實是以弇茲女神為涼國的社稷之星。

月七日,對咱武威而言,真是具有家情懷啊。

唐代的七月七日,也搭高臺,獻上瓜果,拜織女大星。不過,加進了一項賽事。宮廷裡的女子要比賽穿七孔針,哪個先穿完,有獎。穿的遲的,則要責罰,斥為粗女。我小時候,家裡就有一枚七孔針,一個針上七個眼,是先人手上遺留的。我奶奶說,民國那陣子,七月七日,家裡的主婦丫頭們,都要拜星穿針的。按照五行運氣學說,“天琴星a座”正對地面,是易得智慧的星運時機,可以乞求多子、多富、多巧。

多孔針在武威民間,另有用處。就是在七月七日,把一碗水在太陽下曬。水面上就有了一層塵膜。然後叫女子丟針水面,如果水面上針浮著,就是靈巧的象徵,閤家大喜。如果針落了水底,此女就拙笨一個。七月,武威的麥子也收了,細心的人家會把麥杆兒編個一盒子,在七月七日對著織女大星祈禱,然後,捉個吊線胖蜘蛛放進麥杆盒裡。第二天,開盒,如果蜘蛛結了網,預示著這家人要走巧運,五穀衣物都豐沛的。這個風俗也有歷史依據,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月七日,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

書上還說,古代的文人要在七月七日曬書本。今天來客,我贈送些古籍給朋友,叫他們出門了曬曬。我本想要中午去曬書,結果瞌睡多,給耽誤了。

涼州歷史文化|古代武威人為什麼敬畏七夕?咋過七月七?

TAG: 織女武威七日七月牛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