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合肥│合肥這些“虎”,大開眼界!(二)

自古以來,在中國人的印象中,虎寄託著消災辟邪等美好寓意。

這個春節,到處是一片平安祥和、虎虎生威的喜慶氛圍。其實,合肥的街頭巷尾也“藏”著許多“虎”。

走進安徽博物院,人們欣賞到“虎”歷史文物和現當代工藝美術品,以及全國近50家文博機構數百幅與虎相關的文物、標本、藝術品圖片;走進合肥市野生動物園,園中的猛虎和萌虎讓人們對虎有了更直觀的認識;走進廬江縣虎洞水庫,看這山、水、花、鳥、魚,徜徉在美麗鄉村的精美畫卷;行駛在青天路,貫穿虎山而過,聽“包公七歲斷牛”的故事……

文化合肥│合肥這些“虎”,大開眼界!(二)

虎笑寅年

非遺技藝添“虎趣”

手捏小虎簡練寫神

前不久,由合肥市文化館、實創公益發展中心共同開展的“多彩民俗品年味生龍活虎迎新春”主題活動在合肥市包河區萬年埠街道開展。省級非遺廬州麵塑的展臺圍了許多感興趣的市民,非遺傳承人武建付捏的老虎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

武建付是合肥市非遺專案“武郎麵塑”傳承人,從事麵塑手藝多年,麵塑俗稱面花、捏麵人,是起源於漢代的民間藝術,以麵粉、糯米粉為主要原料,經過防裂防黴處理後製成柔軟的彩色麵糰,經過捏、搓、揉、刻、切、劃……數分鐘後,一個個栩栩如生、形神兼備的手工藝術品便呈現眼前。

文化合肥│合肥這些“虎”,大開眼界!(二)

武建付捏的小老虎簡練、寫神,引來許多人駐足。

武建付的麵塑作品獨具地域特色,靈動細膩、精巧耐看。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麵塑代表性傳承人,武建付今年捏的小老虎簡練、寫神,而且還巧妙地將傳統吉祥的紋樣和不同的生肖緊密結合,在保持廬陽面塑古老傳統的同時又兼顧時代氣息的裝飾性和藝術感。

主題剪紙百虎百樣

年前,“文化繁星迎春送福”合肥市文化館文藝小分隊配送服務走進肥西縣柿樹崗鄉周樓村。剪紙、麵塑、糖人和布藝等非遺傳承人,紛紛展示絕活,一件件寓意吉祥的精美手工藝品讓人流連忘返、讚歎不已。萌態可愛的布藝小老虎、年味十足的剪紙窗花、惟妙惟肖的麵塑糖人和免費拍攝的全家福照片等文化年貨由文藝小分隊送到老百姓手中。

文化合肥│合肥這些“虎”,大開眼界!(二)

圖自為合肥市文化館

剪紙有著悠久歷史,有著多樣造型和豐富的文化歷史資訊。虎與福讀音相近,成為今年不可多得的創作素材。安徽省級非遺廬陽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朱山中創作出一幅幅虎元素的剪紙作品,百虎百樣,樣樣不同,而且年味十足。有活靈活現的平安虎、憨態可掬的吉祥虎,還有帶著吉祥如意的平安虎、連年有餘的胖頭虎,多種姿態的老虎霸氣十足,以不同的姿態喜迎新春的到來。

“這幅剪紙靈感取自龍騰虎躍的小老虎,將生肖虎的傳統意向與剪紙相結合,表達了歡樂吉祥的心願。”朱山中介紹,虎的形態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福娃、瑞虎、壽星、葫蘆,這些虎年主題的剪紙作品經久不衰,是傳統文化璀璨星河的一角。

文化合肥│合肥這些“虎”,大開眼界!(二)

圖自為合肥市文化館

虎臉是元寶形,虎鼻是葫蘆形,虎嘴也是元寶形……現場,朱山中手把手教授大家剪紙。在他的手中,原本平平無奇的紙張三下五除二就變成了趣味盎然的創意作品,把吉祥如意的主題發揮到了極致。一方紅紙,剪出了濃濃文化味。

虎虎生威

虎年帶火“虎主題”

城隍廟、動物園裡虎年味濃

過年就要有過年的氣氛,合肥人過年的儀式感從來不減。

虎年到了,各式各樣的老虎形象在街頭開始多了起來。在合肥老城區,城隍廟的虎元素可以說佔據了半壁江山,虎燈、玩具、掛件、門貼、布偶、粘紙……遠遠望去,虎虎生威,既有獸中之王的氣勢,也有萌虎過大年的喜慶。

“銷量相當不錯。”路邊的一位攤主告訴記者,尤其是玩具和門貼,每天可以賣掉上百件。“福字、春聯、掛件,貼一貼、擺一擺、掛一掛,過年的氣氛就出來了。”

文化合肥│合肥這些“虎”,大開眼界!(二)

合肥野生動物園的老虎。

春節期間,不少家長帶著孩子看虎,自然少不了合肥市野生動物園的猛虎和萌虎。據工作人員介紹,園內主要是東北虎和白虎,其中,白虎是孟加拉虎。世界首隻白虎是1951年在印度發現的,所以白虎是印度的國寶。由於缺乏隱蔽色,白虎在野外很難生存,基本上生活在動物園內。

新年期間,合肥野生動物園科普科在南門廣場製作安裝了主題為“虎嘯山林護自然和諧”的宣傳牌。同時在南門科普宣傳欄和東門科普畫廊處,更換了新的虎年生肖展板。“什麼是一山不容二虎”“老虎會爬樹嗎”“老虎是年獸嗎”,現場,不少小朋友提出的“十萬個為什麼”引得遊人駐足。

這些民俗也與老虎有關

虎頭鞋是一種童鞋,通常在鞋前臉和鞋幫上會繡制虎或虎頭的圖案。在小孩一歲左右想要走路的時候,大人會給孩子穿上虎頭鞋,借老虎百獸之王的形象,祝福孩子平安、健康成長。

“關於老虎還有一些很有趣的故事。”李雲勝說,相傳唐代名醫孫思邈有一天上山採藥,遇到一隻老虎,奇怪的是,老虎並沒有顯現出兇猛的攻擊之勢,反而張開大嘴,跪在地上向他不停地搖頭晃腦、擺尾巴。孫思邈小心地上前檢視,發現老虎吃了獸骨卡住了喉嚨。於是,孫思邈用一個鐵環支撐著虎嘴,防止老虎傷到自己,之後用手伸進老虎喉嚨,順利地取出了那塊殘骨。因為這個故事,後來,鑲上銅鈴的鐵環成為了流動行醫者的響器,被稱為“虎撐子”,又叫“串鈴”。

“古時候的行醫搖動虎撐時有一定的規矩。”李雲勝介紹,一般的郎中,只能將鈴放在胸前搖動;與肩齊平搖動,表示醫術較高;舉過頭頂搖動,則象徵醫術非常高明。但不管在什麼位置,在經過藥店門口時都不能搖動虎撐,因為古時候很多藥店裡都供有藥王孫思邈的牌位,倘若搖動,便會顯得不夠敬重。“這些都是過去一些關於虎的風俗。”李雲勝說。

文化合肥│合肥這些“虎”,大開眼界!(二)

江淮晨報全媒體釋出中心出品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劉暢

攝影/高博

點和轉發擴散

TAG: 老虎麵塑合肥市剪紙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