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entine's Day與元宵,兩個節日,同一杯酒

Valentine's Day與元宵,兩個節日,同一杯酒

文 / 舒克

今年中西方的兩個情人節恰巧湊到了一堆,Valentine‘s Day和元宵。不管是認真準備的情人們,還是隻愛湊熱鬧的單身網友,都不會輕易放過任何一個關於“愛情”的浪漫節日。

國窖官微在元宵俏皮地推送了一篇《歐陽先生,元宵節祝我情人快樂?》的文章,似乎要為元宵節的“中國情人節”地位正名。梅見更是直白,官微釋出一份特殊的“官方宣告”:《元宵這節能處……處物件!》。如果說日式告白是“今晚月色真美”,那麼中式浪漫或許就是元宵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玫瑰紅成了這兩天的主色,但豆瓣勸分組在情人節當天成功衝上微博熱搜,在愛情的微妙氛圍當中十分扎眼。網際網路人對情侶之間的“吝嗇”行為總是口誅筆伐的。對中國人而言,西方的Valentine’s Day更多的是與消費主義掛鉤,禮物是公共論壇上討論最多的話題之一。

將情感表達與物質繫結在一起,幾乎是消費市場上屢試不爽的招數。情人節當天,也有不少酒企推出主題活動,參加天貓官方的情人節促銷都只能算是“基操”。WAT雞尾酒研酒所在上海舉行了線下情人節限定活動,空卡蘇打酒聯合湖南眾多酒吧推出“情人節——上頭告白活動專場”,為有“表白”需求的客戶送上玫瑰,酒館、酒吧在這天更是紛紛舉行主題派對……

而相較於熱鬧的輕度潮飲企業與酒吧、酒館等餐飲企業,白酒圈內對於情人節的熱情度則要小得多。但在元宵這天,白酒企業明顯就開始活躍了起來,冠名晚會、線下的大屏廣告投放等都無一不展示著品牌方的雄厚財力,在傳統節日的營銷上,他們從不吝惜費用。

不可否認,在有關中國節日和傳統文化方面的消費情感繫結上,白酒有著天然的認知優勢。元宵作為春節期間的最後一個重要節日,依舊帶著“團圓”的主旋律。而在消費的話語體系當中,這意味著社交,意味著聚會,意味著餐飲。向來佔據中國團圓餐桌的白酒在這天自然是主角。

從本質上來說,白酒對中國文化的繫結、對中國節的繫結,依舊是對情感繫結的一部分。習慣於強調品質、技藝、價值感、歷史文化代表的白酒品牌們明顯在對傳統節日、家庭社交、政商社交,以及高階消費上更加如魚得水。而在類似於情人節這樣等更需要輕鬆時尚氛圍的場景上則略顯無力。

但此時無論是探討酒類的消費年齡段還是中西方節日的文化營銷都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因為這並不具體。對於眾多的消費者而言,唯一具體的是消費場景,唯一可以共鳴的是商品所販賣出去的群體情感。

酒,作為情緒功能遠大於飲品功能的特殊消費品類,實際在客觀認知當中並不會出現愛情、親情上的概念劃分。在伴隨“飲”這個動作進行時,酒充當的“助興”精神作用遠大於其功能性作用。而在酒所能夠代表、消解的歡欣、舒暢、亢奮、懷戀、傷感、落寞、惆悵等眾多情緒當中,白酒表現出的在情人節與元宵節的差異,我們仍舊可劃分到消費定位缺失的範疇當中。

“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

並非白酒不可以代表愛情,只是在伴隨著愛情的“微醺”時刻,白酒沒有處於第一順位,更多的場景下,白酒象徵“傳統”,甚至多了一點厚重。

可是“酒類”有別,“酒”並沒有;節日有別,情感沒有。當你為情緒舉杯,這杯酒就被賦予了任何可能。

Valentine's Day與元宵,兩個節日,同一杯酒

TAG: 情人節白酒元宵繫結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