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為什麼排斥漢字,起因是日文中的漢字,而如今又逐步恢復使用

在韓國旅遊過的一些朋友發現,韓國人的身份證上在韓文邊上都會書寫上中文名字,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韓國為什麼排斥漢字,起因是日文中的漢字,而如今又逐步恢復使用

原來,在朝鮮、韓國、日本、越南等,這些古代中國的傳統藩屬國中,那時他們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在清朝之前基本都使用著漢字作為官方文字。而隨著清代的沒落,對藩屬國的文化影響逐漸降低,同時西方又越來越強大,此消彼長之下,這些曾經的藩屬國逐漸被殖民。在西方殖民者的強力驅使下漸漸廢棄漢字的使用。就像越南使用了脫胎於法語的越南文,而朝鮮與韓國則由於國家歷史更加久遠,則選擇使用了諺文。

韓國為什麼排斥漢字,起因是日文中的漢字,而如今又逐步恢復使用

諺文,俗稱韓文,是朝鮮王朝世宗大王在十五世紀命人完成的《訓民正音》,這便是最早的朝鮮拼音文,是一種借鑑了漢字方字形式的拼音文字。與漢字不同是是,諺文和英語,法語等語言一樣是一種表音文字。而漢字則是一種表意文字。諺文最早的作用是用來教導老百姓以正確的發音說話,只是對發音做統一規定,而書寫的文字依舊使用漢字,在當時的朝鮮稱為“吏讀文”。

韓國為什麼排斥漢字,起因是日文中的漢字,而如今又逐步恢復使用

韓文,在幾百年中,都沒有成為朝鮮的主流文字,當時在朝鮮只起到輔助作用。就像漢語拼音一般,對漢字起輔助作用。但由於諺文學習起來十分簡單容易,書寫也較為方便,所以便在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的朝鮮人中流行了起來。在20世紀初,當朝鮮被日本吞併之後,朝鮮人民族心理的崛起,又由於日文中也有許多漢字,所以朝鮮人便開始排斥使用漢字。

韓國為什麼排斥漢字,起因是日文中的漢字,而如今又逐步恢復使用

在1970年之後,漢字開始在韓國學生的課本中消失。但去參觀過韓國博物館的遊客都知道,韓國的歷史文獻資料都是用漢字書寫,而且還是文言文,這便導致了一個非常不好的結果,要想看懂自己國家的歷史資料,得從頭開始學習漢字,而文言文對他們來說更是難上加難了。

韓國為什麼排斥漢字,起因是日文中的漢字,而如今又逐步恢復使用

雖然漢字被廢止使用了,但是百姓的文化習慣卻一時半會兒沒有那麼容易的改變過來,從取名字的方式來看,他們還是遵循著漢字的習慣給孩子取名,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對錶音文字來說,讀音是一樣的,那麼書寫也是一樣的。如果單靠讀音來區別那麼同名人就太多了,也不能很好的表達父母給孩子取的名字的含義。比如說,樸再西、樸宰禧、樸再璽等,這些名字讀起來都是一樣的,可表現出的意思可大不一樣。

韓國為什麼排斥漢字,起因是日文中的漢字,而如今又逐步恢復使用

最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沒辦法只能在後面打個括號,用漢字寫清楚了。如今,越來越多的韓國人表示如果不懂漢字在生活中會感到不便。由於拼音文字的侷限性,生活中有些人名、地名會產生混淆,甚至有些詞語還容易使說話內容表達歧義。在2014年的一個調查中有將近70%的韓國人認為,不懂漢字會造成生活不便。

所以,如今韓國人又開始贊成在學校中教學漢字了,有67%的民眾贊成恢復漢字教學。同時自2019年起,韓國全國小學教材開始標註漢字及其讀音和釋義。

TAG: 漢字韓國諺文朝鮮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