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厲害!寧波這座古鎮,走出了一群“雄獅少年”!

“只要鼓點還在心中響起,我們就是雄獅。”2021年的電影《雄獅少年》讓舞獅走進了大眾的視野,讓我們看到一群逐夢少年的熱血青春。少年們相互扶持,一路跌跌撞撞,最終創造奇蹟實現夢想。

而在寧海前童,也有這樣一群熱血少年,他們讓一度沒落的舞獅技藝煥發新生,用汗水澆築出別樣的青春。

騰空雙腿、前撲後退、左右騰挪……前幾日,在寧海前童古鎮祠堂,幾位少年正在練習舞獅。

“咚咚咚”的鑼鼓聲,一人“獅頭”,一人“獅尾”,踩著鼓點時而跳躍、時而轉圈,腳步輕盈。師傅童攀峰站在一旁,認真看著隊員們的每一個動作。

太厲害!寧波這座古鎮,走出了一群“雄獅少年”!

在前童,舞獅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清代乾隆年間。那時前童就已組建獅子班,專門在元宵行會上表演。當時有“上街頭”和“下街頭”兩個獅子班,盛於清末民初,一直延續到上世紀五十年代逐漸消亡。

前童獅子班隊伍龐大,少則三四十人,多則五六十人,有獅頭獅尾、舞拳、舞棒、舞擂叉、舞劍、提火燎燈、樂隊等。但因種種原因,前童舞獅一度沒落失傳。直到2016年元宵行會(當地的民間遊藝活動)上,才重回前童鄉親們的視野。而促成前童舞獅的迴歸,正是童攀峰。

太厲害!寧波這座古鎮,走出了一群“雄獅少年”!

童攀峰,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古鎮青年,當初為何會重組前童獅子班?他說這源於他的祖輩。

“也是機緣巧合。我從長輩口中知道,我爺爺曾經就是當年前童獅子班的一員。我小時候對於舞獅的印象就是港劇《黃飛鴻》《方世玉》,知道後就想要恢復舞獅的傳統。”

2015年,他辭去工作,輾轉山東等地學習舞獅。但他很快發現,舞獅文化推廣、傳統文化復興需要從娃娃抓起。2017年,他在前童鎮中心小學開班教學,第一批“雄獅少年”就此誕生。

太厲害!寧波這座古鎮,走出了一群“雄獅少年”!

11歲的季宇坤、童宇衡是同班同學,也是一對搭檔。瘦小的季宇坤相比壯實的童宇坤矮一些,因此他扮演獅頭,童宇衡則負責獅尾。

對童宇衡來說,獅尾意味著要承擔更多——當獅子直立時,要靠他來托起獅頭。託舉的瞬間,他會吃力得直咧嘴。此時,季宇坤雙腳會借力在他的大腿上,無數次練習下來,即便隔著厚厚的運動褲,童宇衡的大腿仍被磨紅了一片。

太厲害!寧波這座古鎮,走出了一群“雄獅少年”!

舞獅團裡公認最愛哭的是張鎮浩,“入行”才一年已經拿下“少年獅王”的稱號。學舞獅常有跌打損傷,去年參加比賽前夕,張鎮浩不小心摔傷了膝蓋。比賽當天,臺下還在偷偷抹眼淚的他,一上臺就用頑皮詼諧的表演征服了所有評委。

“做喜歡的事不會覺得苦。”張鎮浩說,舞獅的熱血已在他和小夥伴的心中湧動。

太厲害!寧波這座古鎮,走出了一群“雄獅少年”!

這些十來歲的孩子不怕苦、不怕累,用小小身軀將前童失傳了大半個世紀的舞獅技藝再次傳承起來,並在短短几年時間裡多次獲得全國、浙江省、寧波市各級舞獅錦標賽大獎。

2020年,前童中心小學被浙江省龍獅運動協會認定為“首批浙江省舞龍(舞獅)傳承教學基地”。“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舞獅。”童攀峰說,舞獅不僅僅是一種表演,它象徵的是中華民族昂揚奮發的姿態,是中國人的驕傲。“只要我還舞得動,就一定要把舞獅文化推廣下去。”

關於舞獅精神是什麼,這群“小獅子”異口同聲:不服輸、不退卻、不放棄!

記者:張海玉

(寧波晚報)

TAG: 舞獅前童少年獅子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