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元曲三百首背後的故事:《元曲紀事》

《商調·鳳鸞吟》

王元鼎

自古到今,恩多須怨深,你說的牙疼誓不害磣。有酒時吟,有飯時啃,你來我跟前委實圖甚。小的每聲價兒低,心材兒婪,請先生別覓個知音。

《詞林摘豔》卷七引《萬花集》:此曲之作,有自來矣。昔胡元大都妓女名莘文秀者,美姿色,與學士王元鼎有姻,亦與阿魯相契。異期,阿與莘並坐,談及風情之任。阿曰:聞爾與王元鼎情恩甚篤,以予方之,孰最?莘含笑不語,阿強之再四,莘曰:

以調和鼎鼐,燮理陰陽,則學士不如丞相;

論惜玉憐香,嘲風詠月,則丞相少次於學士。

鬨然一笑而罷。元鼎聞之,故作此以嘲之。

朝天子

關漢卿

鬢鴉,臉霞,屈殺了將陪嫁。規摹全似大人家,不在紅娘下。巧笑迎人,文談回話,真如解語花。若咱,得他,倒了蒲桃架。

《顧曲麈談》卷下第四章“談曲”:漢卿軼事,有至可笑者。嘗見一從嫁媵婢(隨嫁的婢妾)甚美,百計欲得之,為夫人所阻。關無奈,作小令一支,貽夫人云雲。夫人見之,答以詩云:“聞君偷看夫人圖,不似關王大丈夫。金屋若將阿嬌貯,為君唱徹醋葫蘆。”關見之,太息而已。

元人以妒嫉之婦為“蒲桃架”

,不知何意。洪昉思(升)《長生殿》中,亦有“蒲桃架霎時推倒”之語,可考知之。“醋葫蘆”亦曲牌名,故有“唱徹葫蘆”之謔也。

憑闌人

張可久

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chōu)玉箏。隔江和淚聽,滿江長嘆聲。

《太和正音譜》卷首“善歌之士”條:知音善歌者三十六人……蔣康之,金陵人也。其音屬宮,如玉磬之擊明堂,溫潤可愛。癸未春,渡南康,夜泊彭蠡之南。其夜將半,江風吞波,山月銜岫,四無人語,水聲淙淙。康之扣舷而歌“江水澄澄江月明”之詞,湖上之民,莫不擁衾而聽;推窗出戶是聽者,雜合於岸。少焉,滿江如有長嘆之聲。自此聲譽益遠矣。

講述元曲三百首背後的故事:《元曲紀事》

研究元曲的一份重要資料

於紹卿

四川大學中文系王文才先生悉心研究元曲多年,《元曲紀事》即是他多年從事元曲資料蒐集和研究工作的成果。

唐詩、宋詞、元曲,是標誌著中國古典詩歌發展的三個重要階段。有關唐詩的一些散見材料,南宋計有功曾輯有《唐詩紀事》八十一卷傳世,

首創了兼具詩歌評論及詩歌史料的“詩紀事”這類性質的書籍

。嗣後清代厲鶚按照該書體例輯成《宋詩紀事》一百卷,陳田輯《明詩紀事》一百八十七卷,近代陳衍輯《遼詩紀事》《金詩紀事》《元詩紀事》,再後,鄧之誠有《清詩紀事初編》,南京大學教授唐圭璋先生曾輯成《宋詞紀事》。

而惟獨有關元曲的一些散見材料,多年來還一直未曾有人加以蒐集整理,正如王文才先生在《元曲紀事》序中所云:“至於曲話雜著,評文紀事,辨調審音之說,猶散見諸書,未經綜理,不便稽考。”正因為這種資料的蒐集和整理,對於研究元曲極有幫助,又能省卻研究者的許多翻檢之煩瑣,王文才先生才積多年之勞,花了很大功夫,編成這本書,“

讀曲之餘,竊仿詩詞紀事之著,草創茲編

,聊補其闕,庶幾可省檢索之煩”(見《元曲紀事》序)。這本書不僅給元曲研究提供了一份極有價值的重要資料,也填補了曲紀事書的一大空白。

細讀此書,大致有這樣幾個特點:

其一,資料賅備而翔實。

王文才先生在《元曲紀事》中共採錄了《中原音韻》《陽春白雪》《太和正音譜》《青樓集》《輟耕錄》《藝苑卮言》等近百種詞話、曲話、雜著,資料賅備,正如他序中所說:“輯錄所得,或屬評文,或屬紀事,無論興象遣詞,寄情狀物之語,凡可徵故實,資考鑑者,未嘗棄去。乃有稱遁逸為高致,賞纖靡為能事者,但藉以考見彼時之風尚而已。”

全書有“總評”,彙集了諸家對元曲總體的各種評論的資料

,也就是說,把研究元曲的綱領性的材料集聚在一起,這就使得人們不用索檢之勞,而又能很容易地對元代散曲的一代風尚以及發展演進之跡、辨調審音之說、創作風格之別,有一個全面而廣泛的認識。

講述元曲三百首背後的故事:《元曲紀事》

除“總評”外,亦有各曲家專輯,以天一閣抄本《錄鬼簿》所列曲家姓氏為據編排次第。元曲不同於唐詩、宋詞,名家大方,為數頗多,

元曲作家有名可稽者其數甚少

,據《錄鬼簿》《正音譜》所載,亦不過一百餘人,而且有關材料都散於諸書,因而對每一曲家的認識,亦只能是一鱗半爪,難窺全豹。《元曲紀事》的編者能廣收博彙,得各曲家專輯有八十五家之多,應該說,這是一項極富意義的工作。

每一曲家名下,或錄其曲,或記本事,或採集各種評論,或撮述其生平言行,提供了每一作家的全貌。

書末另有附錄二。一為“古曲”,北曲盛於元,而興於宋金,元人所稱之“古曲”者,雖為宋金之作,但確已具元曲之雛形,與元曲差別無幾。《元曲紀事》附錄現存之“古曲”,令人一窺元曲衍變發展之由來。又列“明人所題南詞舊曲數套”為附錄之二,更見南詞北曲之發展淵源及流變。

講述元曲三百首背後的故事:《元曲紀事》

其二,案語頗有價值。

編者還對若干所列資料加了案語,這些案語對資料的考訂、對作家作品的評議都時有高見,都是編者多年研究元曲的心得與成果。元代曲家,盛稱關、馬、鄭、白,即關漢卿、馬東籬、鄭德輝、白仁甫四大家,所作曲詞流傳廣泛,後人莫及。本書選入關漢卿曲較多,編者加案語三處,經考訂,作了匡正勘謬。例如,《嘲禿指甲·醉扶歸》一曲,以俗為雅,令人讚賞,但是何人作曲,眾說紛紜。編者力排“無撰人”“元人作”“宮大用曲”等謬說,採納了《堯山堂外紀》《堅瓠乙集》所云作者系關漢卿的正確記載。

編者案語對引導讀者鑑別資料,潛心研究曲詞大有裨益。

可以這麼說,《元曲紀事》的出版,對於元曲理論、元曲史,乃至於作家作品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本文原載《中國社會科學》1985年第6期)

講述元曲三百首背後的故事:《元曲紀事》

TAG: 元曲紀事資料案語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