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釋迦牟尼佛的誕生事蹟

【南懷瑾老師】釋迦牟尼佛的誕生事蹟

釋迦牟尼佛的誕生事蹟

本文摘錄自 《中國佛教發展史略述》

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Sakyamuni),他的生平經歷,正如舉世皆知,出身於印度貴族階級,家庭地位,歷歷可憑,不必另加襯托,就已極盡人世的光榮顯赫了。他父親是國王,他本人為太子,這也是佛教傳入中國以後,二千年來人所共知的事。其實,當釋迦牟尼誕生時的印度,恰類似我們的春秋時代,那時候的中國,周天子高高在上,諸侯分封割據,邦國互相侵凌,正是封建制度快要崩潰的時期。當時五印度,並沒有一個強力統治的中央政權或共主,地方勢力,仍然停留在酋長分領的邦國狀態,整個印度約分為兩三百個國家。根據中國傳統歷史的說法,釋迦牟尼的父親,並不是統一全印度的共主或皇帝,而是一位國王。他的種族地位,是屬於掌握軍政的“剎帝利”階級,據有世統的貴族權威。在這世界各大宗教所有教主的行列裡,

他以帝王的家業,顯赫的身世,並非因為出身微賤,從艱難困苦中體驗到人生的悲哀,而超然自拔於塵俗之外。與眾不同的是他在與生俱來安寓尊榮的境遇中,卻翻然覺悟,不僅為了自已,同時更發願而為一切眾生,尋求永恆解脫之道,並且毅然決然地棄王業而不為,以慈悲濟度眾生的宏願,為覺行萬有的應化,終於建立了代表究竟真理的偉大佛教。這種聖哲精神,真是難能可貴,所以值得我們的讚歎和崇敬!

研究釋迦牟尼的歷史,有一難題首當其衝,但都無法解決,那就是印度人素來缺乏歷史傳承的觀念和準確的時間觀念。印度人自己,過去談到歷史,全靠“婆羅門”教的神話讚頌,永遠缺乏過去和現世的嚴格劃分。印度人現在的歷史,是靠十八世紀以後,東方人和西方人的研究,重新確定而採用的。況且在印度的歷法中,上古的年月季節,和現代有長短的出入;五印度——即印度全國東西南北中的區分,又有地方氣候寒溫的不同,因此日月年節又都略有出入。所以要確定釋迦牟尼的生卒年月,就成為中外學者的論爭關鍵了。現代人自信科學的方法,有時推陳出新,難免驚世駭俗,把幾千年以來的事物,重新加以確定,往往大膽假設,未能小心求證,常有流於臆說或武斷的,所以不敢苟同,在此只好折衷兩存,依據客觀的信念,以求平實的論斷。

首先提出我們的資料:有關釋迦牟尼寂滅年代的參考文獻,舉如《法顯傳》、《歷代三寶記》、《破邪論》、《西域記》、《釋迦方誌》、《鷲嶺聖賢錄》、《僧史略》、《翻譯名義集》等。從這些流傳於中國、緬甸、斯里蘭卡等的記述,及歐西學者的著論中,以推知其最早的一說,謂釋迦入滅是在公元前二四二二年。最近的一說則在公元前三二〇——三三〇年之間,兩說年代,差距如此之大,這真是一宗值得研究發掘而有趣的古史事件。

可是,根據西洋歷史和世界的史料,由馬其頓王亞歷山大侵入印度的史實,可以確定當時印度最有光榮的史蹟,因為亞歷山大無敵的常勝軍,遭到了印度戰士們的頑抗和哲學家的辯難。而亞歷山大入侵印度的時候,正是一位佛教大護法阿育王的出世年代。現在用舉世皆知的阿育王年代為中心,由此推尋考訂其事蹟,倒數到釋迦牟尼入滅的年代,就會發現兩個事實,一是北傳的佛教經論,大多說相隔百年或百餘年;南傳的佛教經典,則說為二百十八年。其中相差百年,可能是因為南北印度的歷法年月不同,才導致百餘年的懸隔。其中南傳佛教經典的年代,與隋代費長房的《歷代三寶記》中所說的“眾聖點記”的年代數字,比較符合。又據《大唐內典錄》、《開元釋教錄》及《貞元釋教錄》的記載,也都近於此說。由此上溯九百七十五年,可以確定釋迦牟尼寂滅的時代,正當周敬王三十四年間。再上溯八十年,則釋迦牟尼出生之年,正當周靈王七年,也就是公元前五六五年,距今已有兩千五百三十一年。至於他生時月日,據傳正是中國紀年的四月初八。不過,這是中國夏曆(陰曆)的日期,並非當時印度的歷日,究竟釋迦牟尼的牛日,合於現行曆法或夏曆的何年何月何日,就很難說了。不過傳統習慣說是四月初八,已經有兩千餘年的歷史,似乎不須要為此事去辨證它。

釋迦牟尼的生辰,如前引述,我們既已認定為相當於中國周靈王七年的四月初八。他出生在中印度的迦毗羅衛城,又稱“迦毗羅皤窣都國”(Kapiavasth)。這個地方,在印度地理上,即波羅奈——或稱“班拿勒斯”(Benares)的東北,普特羅——或稱“巴特拿”(Patna)的西北,哥羅克堡(Gorakhpur)的近傍,尼波羅——或稱“尼泊爾”(Nepal)的南境,恆河支流的柯哈河(Ko-hana)——古稱“盧呬尼“(Rohini)流域。釋迦牟尼的誕生處是在迦毗羅衛城東的藍毗尼園(Lumbini)。

釋迦是他的姓氏,漢文意譯便介“能仁”。牟尼是他的名號,漢文意譯就是“寂默”。他這個族姓另外還有瞿曇(Gautama)、甘蔗(iksvaku)、日種(Suryavarnsa)、舍夷(sakya)等四種稱呼,是屬於軍國武士階級,“剎帝利”種的一族。據後世人類學者的研究,這個種族,最初系由中央亞細亞移來,定居在印度中央平原西部的印度河濱。世系傳承,極其高貴,而釋迦這一宗,便是迦毗羅衛城的城主,依據印度上古的習慣,也可稱之為國王。當時迦毗羅衛城位於盧呬尼河的西邊,河東同時有拘利城(Koli),也同屬於“剎帝利”種,因此兩族互通婚嫁,以維持其血統的親近。

當迦毗羅衛城賢主淨飯王(Suddodana)五十多歲時,佛母摩耶夫人(Maya)年已四十五歲,懷孕十月,她因為愛好清靜,喜歡在自然風光的郊園去散步。一天,正當春末夏初的四月初八,一個風和日麗、鳥語花香的好晨朝,她悠遊於藍毗尼園,看到一株清蔭的無憂樹,枝葉繁茂,便想舉手攀折,不意釋迦牟尼就從她的右脅自然誕生下來,並有種種殊勝瑞相,舉國歡慶,這便是有名的佛誕故事。傳說釋迦牟尼生後七日,佛母摩耶夫人不幸辭世,由其姨母摩訶波闍波提(Mahapraiapati漢譯為“大愛道”)夫人擾養長大,他受到姨母的愛護,如母無異。

歷史記載,關於命世人物,如宗教教主或開國帝王的降生事蹟,大都剿襲附會,不是說赤電繞樞,就是說紅光滿室,如此類例,無非表明其生有自來,旨在予以神格的裝點,或偶像的塑造,頗可耐人尋味。前引釋迦佛誕生的故事,誠屬不可思議,使人無法相信。可是在這段事蹟裡,也有幾點,值得注意:

一、淨飯王晚年得子,其心期於子嗣的綿延和王業的傳承,殷切之情,自不待言。釋迦牟尼出身貴胄,環境優裕,而長大成人後,卻毅然捨棄王位,出家修道。這是何等的氣魄?何等的胸襟?

二、母親脅下生子,確是匪夷所思,但根據其生後七日,母命告終的傳說,可以想見其為破腹而生,或系特別生產,殆無可疑。

三、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撫育釋迦長大,也是淨飯王的另一賢妃,後來也從釋迦佛出家學道為比丘尼。由此可見她也真是一位慈輝永耀的偉大女性,和上善知識的護法尊者,想來也非偶然,值得我們崇敬。

就佛教言,依據佛經典籍,我們知道關於所謂佛的世界,並非僅在這個世界,與這個時期,及現有的時空中,是由釋迦牟尼佛所手創。據說,我們所依存的這個世界,由成住到壞滅,歷劫無數。其小焉者,譬如地球上已有若干次冰河時期或洪水時期,真是滄桑多變,但佛法的存在,卻綿延不絕。我們現在正在“賢聖劫”中,所謂“賢聖劫”,是指此一宇宙萬億年的時計裡,會有很多的聖賢,陸續誕生,由於修習大乘佛教的菩薩道,已證十地菩薩果位,此生命終,即上生於天眾中的“兜率天”或“兜率內院”,名為一生補處菩薩。待此世界中另一劫數到來,人類歷史變更,世上佛法衰息,然後,這一生補處菩薩,便又重經人道而降生出家乃至成佛。於是佛教大興,佛法因以住世。現存的一生補處菩薩——彌勒,也就是未來世界的候補佛,一說釋迦牟尼,住在他方世界,由來成佛已久,這次降生遞補為我們“娑婆世界”“賢聖劫”的第八佛(或說第四佛),在此以前,我們世上過去已經有七佛住世了。至於釋迦牟尼的宿世善行和萬德因緣,在各種經典中的記載,多至五六百件。總之,都是一些無上功德的妙勝事跡,不必一一細說。但綜合他在世的一生,通名釋迦牟尼佛的示現八相,也就是說他一代的事蹟,可以分為八個階段:

八相內義

一、降兜率:先住於兜率天,見時機已熟便下降人間。

二、托胎:乘六牙白象,降神母胎。

三、出生:四月八日,於藍毗尼園,由摩耶夫人右脅出生。

四、出家:年十九歲,觀世無常,出王宮,入山學道。

五、降魔:經六年苦行,在菩提樹下降伏魔軍。

六、成道:十二月八日,明星出時,豁然悟道。

七、轉法輪:成道以後,四十九年間說法度生。

八、入涅槃:世壽八十,在娑羅雙樹下,入於涅槃。

此外,為了研究佛教教義,和研究釋迦史傳所最宜注意的,便是經典所載釋迦牟尼誕生不久時候,即能步行,並有七步偈語說道:“無數劫來,這是我的最後受生。我於一切天人之中,最尊最勝。此生利益天人,普願救度眾生。”也就是佛教傳入中國以來所傳述的“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兩句話頭。由此可以啟發我們必須加以研討的,計有如下兩點:

一、假定僅從宗教的立場來看,釋迦當時所說,只是使人覺得這是極端具有教主權威的獨特表象,對它不是絕對信服,就是非常反感。

二、我們推勘到底,“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卻是佛教的精義所在,因為它說明了人生的真價,表露了人性的尊嚴。我們要有自發的精神,做天地間第一等人;我們要以自奮的勇力,做天地間第一等事。正是中國傳統文化所謂“天人合一”的最好引申。由人至於生天成佛,為神為主,或由人而墮落沉淪,一切都決定在自我的一念善惡之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此“我”並非釋迦牟尼一人的“我”,也正是“舜何人也,我何人也”人我一如,人性自覺的“真我”。釋迦教主,生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為聖。乃至一代佛教的精神,就在他生而能言的這兩句話語中,已經透露訊息了。如果純從感情觀點,視同放誕,未免厚誣佛語。

TAG: 釋迦牟尼佛教印度釋迦毗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