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個漢字——從

從 cóng,一個人緊跟在另一個人身後,這就是服從。

一天一個漢字——從

今天我們來認識【從 cóng】這個字。

【字形演變】

“從”是“從”的本字。從,甲骨文(人,行路者)(人,行路者),像兩個人一前一後相隨而行。造字本義:動詞,兩人在路上相隨而行。金文、篆文承續甲骨文字形。隸化後楷書將篆文字形中的寫成。為區別於字形幾乎相同的“比”的字,繁體甲骨文再加“彳”(即“行”,通道),表示在通道上兩兩相隨。

【書法名家】

一天一個漢字——從

【字

詞釋義】

〈動〉

(會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從形。本義:隨行,跟隨)

禽獸可羈而從之。——《淮南子·泛論》

順從;依從

不昭不從。——《左傳·昭公十一年》

聽從,取法 。

如:從法(遵守法令);從聽(聽從);從諫(聽從諫言);從教(聽從教導)

採取某一種辦法或原則 。

如:從嚴,一切從簡

〈名〉

因由

欲貴其小女,道無從。——《漢書·外戚傳》

次要的、追隨的人或物 。

如:從車(次於主車的副車);主從;分別首從

【字的故事】

一天一個漢字——從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譯文

: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一帶。高興之餘,淚滿衣裳。回望妻子兒女,也已一掃愁雲,隨手卷起詩書,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縱酒高歌,結伴春光同回故鄉。我的心魂早已高飛,就從巴峽穿過巫峽,再到襄陽直奔洛陽。

解讀

:寶應元年(762年)冬季,唐軍在洛陽附近的衡水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和鄭(今河南鄭州)、汴(今河南開封)等州,叛軍頭領薛嵩、張忠志等紛紛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縊,其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等相繼投降,至此,持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宣告結束。杜甫是一個熱愛祖國而又飽經喪亂的詩人,當時正流落在四川,聽聞這個大快人心的訊息後,欣喜若狂,遂走筆寫下這首詩。

詩的前半部分寫初聞喜訊的驚喜;後半部分寫詩人手舞足蹈做返鄉的準備,凸顯了急於返回故鄉的歡快之情。全詩情感奔放,處處滲透著“喜”字,痛快淋漓地抒發了作者無限喜悅興奮的心情。

TAG: 字形甲骨文聽從相隨行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