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錢塘江滄海桑田,杭州發現規模最大古海塘遺址,鐵錠、埽坦等為首次發現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餘雯雯

錢塘江海塘從東漢起,至今已有近兩千年曆史,現在杭州還保留著多處古海塘遺址。

近期,杭州古海塘臨平段考古發掘工作有重大進展。

根據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最新考古發現:臨平段古海塘是杭州範圍內目前發現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的古海塘遺址。

今天(12月3日)下午,由杭州市園林文物局、上城區人民政府主辦的杭州首屆海塘論壇暨世界遺產聯盟會議在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舉行。論壇上,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分享了今年最新考古發現的“牛角村古海塘遺址”。

見證錢塘江滄海桑田,杭州發現規模最大古海塘遺址,鐵錠、埽坦等為首次發現

牛角村古海塘遺址位於臨平區喬司街道東湖快速路和杭海路(外翁線)交叉口的東南側,喬下線以西,距今錢塘江北岸約5。5公里。從時間來看,修築於清代中期,距今已有200多年曆史。

見證錢塘江滄海桑田,杭州發現規模最大古海塘遺址,鐵錠、埽坦等為首次發現

遺址現場有兩個獨立並行的海塘,一個是北側的石塘,一個是南側的柴塘,整體結構儲存完整。

這個遺址上發現的石塘長100米,寬約21米,高約6米,是歷年考古發現中規模最大的一處古海塘遺址,裡面發現了很多有意思的東西。

見證錢塘江滄海桑田,杭州發現規模最大古海塘遺址,鐵錠、埽坦等為首次發現

石塘迎水面條石

如石塘迎水面區域,長60米,高6米,從下到上由18層條石鋪砌而成,非常規整,而且全部用灰漿“抹縫”,封住條石之間的縫隙,防止潮水湧入,越到底部,灰漿越多。再往下底部樁基中,還新發現了橫向的木樁。

見證錢塘江滄海桑田,杭州發現規模最大古海塘遺址,鐵錠、埽坦等為首次發現

樁基處橫向木樁

頂部大概有1。5米寬,鋪設的條石之間最早由密密麻麻的鐵錠加固,這也是非常罕見的,只可惜,遺址現存僅剩一個鐵錠實物。

見證錢塘江滄海桑田,杭州發現規模最大古海塘遺址,鐵錠、埽坦等為首次發現

鐵錠

還有一個重磅,就是石塘底部迎水面還發現了用柴草、夯土等做成的埽坦。

埽坦有15-20釐米厚,最寬的地方1。35米,主要起加固作用,防止泥沙流失。

見證錢塘江滄海桑田,杭州發現規模最大古海塘遺址,鐵錠、埽坦等為首次發現

條石下方的埽坦遺址

“這個埽坦遺存看著不起眼,其實是很重要的,在歷年古海塘考古中屬於首次發現,頗具地域特色,也為研究杭州古海塘的結構、砌法及古代水利技術史提供了獨一無二的實物資料,很珍貴。”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周學斌在現場介紹說。

另外,根據文獻記載,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開工修建章家庵至七堡(硃筆圈記處)段魚鱗大石塘,於乾隆五十二年竣工;乾隆時期曾在章家庵及範公塘新建了柴塘。

“這裡發現的魚鱗大石塘、柴塘遺址,都與文獻記載相符,不僅證明了史料記載的準確性,也以實物的形式彌補了文獻在塘體結構方面記載的缺失,具有重要的證史、補史作用。” 周學斌說,“現在大家會覺得這個古海塘離錢塘江有5公里多,其實早已失去防潮抗洪的作用,但它從側面反映了錢塘江流域自古以來滄海桑田、水流變遷的歷史,是研究杭州城市空間發展變化的重要歷史地理座標。”

見證錢塘江滄海桑田,杭州發現規模最大古海塘遺址,鐵錠、埽坦等為首次發現

此次論壇還發布了《錢塘江海塘遺址保護倡議書》。

杭州上城區文廣旅體局局長薛迓冰表示,上城區從錢塘一橋到九堡大橋,有19公里江岸線,錢塘江海塘從上城區全域穿過。轄區內擁有多種塘型,歷史跨度大,遺存儲存相對完好,是一個天然的海塘博物館。接下來,上城區將在持續發揮海塘遺址博物館總平臺作用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對錢塘江海塘的保護利用和海塘價值文化的挖掘研究,與同盟單位資源共享、工作共促、成果共推,打響海塘文化金名片,有序推動海塘申遺工作。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路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TAG: 海塘遺址石塘考古錢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