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濟源柴莊遺址發現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大型聚落

河南濟源柴莊遺址發現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大型聚落

▲柴莊遺址高程及範圍

河南濟源柴莊遺址發現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大型聚落

▲柴莊遺址發掘布方圖

柴莊遺址位於河南省濟源市天壇路街道辦事處柴莊村。遺址處於臺地之上,南鄰蟒河,東為濟水西源。2019年3月-11月,配合濟源市延慶外國語學校專案和商住樓專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掘面積6000平方米。同時對遺址進行調查和勘探,確認柴莊遺址是一處面積達30萬平方米的大型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聚落遺址。

西周早期文化遺存

河南濟源柴莊遺址發現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大型聚落

▲西周早期房址分佈圖

河南濟源柴莊遺址發現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大型聚落

▲商代晚期墓葬、夯土基址、祭祀坑分佈圖

西周早期文化遺存位於遺址西北部(延慶外國語專案區域),發掘面積3400平方米,發掘遺蹟有壕溝、房址、陶窯、墓葬、道路、窖穴等。

環壕(G2),經過發掘和勘探確認了遺址的西環壕和北環壕各一段,其餘均被現代建築疊壓,無法開展工作。西環壕寬7米,深3—4米,填土較為純淨,出土少量石塊,已探明長度300米。

房址25座,均為半地穴式,儲存較好,保留有門道,灶和壁龕。

河南濟源柴莊遺址發現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大型聚落

▲F17

河南濟源柴莊遺址發現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大型聚落

▲F17灶

F1,方向95°,平面呈東西向長方形,南北寬2。1米,東西長2。7米,深0。44米。門道位於東部中間,呈臺階狀。灶位於室內東北角,火門遭到破壞,灶臺為圓形,煙道位於屋外。東壁和南壁有壁龕,其中南壁龕長0。7米,寬0。58米,高0。5米,用火痕跡較明顯,燒結面厚度約1—2釐米。F1室內臨近灶和南壁龕處放置陶罐和鬲等生活用具。

河南濟源柴莊遺址發現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大型聚落

▲F22

河南濟源柴莊遺址發現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大型聚落

▲F22灶

F22,方向180°,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3。0米,東西寬2。6米,深0。8米。底部踩踏面較硬。門道位於南部偏東,寬0。48米,深0。76米。灶位於室內東南角,開鑿在東壁上,結構較完整,火門由殘陶罐券成,灶臺為圓形並放置有完整陶鬲,煙道底部與火塘相連線。壁龕位於房址西南角,開鑿於南壁上,儲存較好,燒結面較厚。

道路1條,L1呈西北——東南走向,大致與西環壕平行,路土為紅褐色,土質較硬,結構緻密,土質起層明顯,並鋪設有鵝卵石,寬約1。8—2。0米,厚0。1米。

墓葬13座,豎穴土坑,方向不一。帶有二層臺墓葬7座,均有隨葬品。6座無二層臺,墓穴較淺,葬式不一,大多無隨葬品。M36方向270°,平面為東西向長方形,長2。64米,寬0。92米。生土二層臺寬0。2—0。36米,西部放置有罐、盆兩件隨葬品。棺痕長約1。96米,寬0。4米,深0。24米。墓主為仰身直肢葬,頭向西面朝北,人骨儲存較好。M22方向276°,長約1。92米,寬約0。6米,深0。38米。人骨儲存較好,為仰身屈肢葬,頭向西,面朝南。墓低有近圓形腰坑,直徑約0。58米,直壁平底,無隨葬品。該墓隨葬器物三件,口部朝下放置於頭端,由南向北依次為盆、豆、鬲。

河南濟源柴莊遺址發現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大型聚落

▲灰坑葬(H16)

灰坑葬發現4座。H16平面形狀為圓形,結構為袋狀平底,口徑1。36米,底徑1。48米,深0。76米,發現上下兩層人骨。距坑口0。2米處,坑東壁發現人骨一具,側身屈肢葬,人骨儲存較好。距坑口0。4米處,坑北壁發現人骨,頭向東面朝北,亦為側身屈肢葬。H244平面近方形,結構袋狀平底,口長2米,寬1。8米,底長2。1米,底寬1。9米,深1。6米。坑內填土分兩層,層底部發現人骨一具,儲存較好,側身屈肢。

出土西周早期遺物有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其中陶器多為夾砂陶,器形有鬲、簋、罐、盆等。陶鬲多為斂口,鼓腹、低襠無實足跟,襠部內凹,腹部大多飾兩週弦紋。陶簋多為商式簋,敞口、折沿、厚方唇、弧腹內收,飾三角劃紋。石器有石鐮、石刀、石鑿、石斧和石鏟等,磨製光滑。石鐮多數保留有鋸齒。骨器主要是骨錐和骨簪。

我們對該區域文化遺存挑選10個測年樣品進行了測試,年代多落在商末周初至西周早期。

商代晚期遺存

商代晚期遺存位於遺址中部(商住樓專案區域),發掘面積約2600平方米,發掘遺蹟有墓葬、夯土基址、水井、祭祀坑和窖穴等。

商代晚期墓葬發現13座,排列有序,均南北向,豎穴土坑,填土層層夯打,有二層臺、腰坑,殉狗等。分為南北兩區,南區9座,時代為殷墟三、四期。北區4座,時代為殷墟二期。

河南濟源柴莊遺址發現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大型聚落

▲M50

M50位於南區,平面呈甲字形,方向180°。該墓被嚴重盜掘。墓道呈斜坡狀,口長5。7米,寬1。6米。墓室口長4米,寬3米,深5。2米。二層臺寬0。4—0。5米,高0。9米,西南角有殉狗,骨骼儲存較差南部放置有陶簋,簋內有牛骨。北部有1殉人,俯身直肢葬式,骨骼儲存較好。墓底擾亂嚴重,棺槨痕跡不明顯,南北兩端發現有墊木槽。腰坑位於墓底中部,呈方形,寬約0。4米,深0。8米。坑內上部發現有盆骨及隨葬玉器,推測是盜墓擾動至腰坑內,底部有殉狗,骨骼儲存較差。僅發現有銅鏃4枚,玉璜、玉魚、玉鱷魚各1件以及陶罐、陶簋等。墓葬時代為殷墟三期。

M53位於南區,方向182°。墓口長3。2米,寬2。1米,墓深3。7米。二層臺寬約0。4米,高0。5米,西側隨葬殉人一具,俯身直肢葬式,骨骼儲存較差。西南角隨葬陶鬲一件。東側有殉狗,骨骼儲存較差。棺痕長1。8米,寬0。9米,未發現槨痕。墓葬時代為殷墟四期。

河南濟源柴莊遺址發現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大型聚落

▲M57

M57位於北區,方向180°。墓口長3。4米、寬2。4—2。6,米、墓深5。3米。二層臺寬約0。3米,高0。8米。西北角發現殉狗一具,由於硃砂侵蝕,骨骼儲存較差,發現銅鈴1件。東側二層臺發現陶簋殘片。墓底盜擾嚴重,填土內發現銅鈴2件和陶簋殘片。腰坑位於墓底中部,大致呈圓角長方形,坑內發現玉戈兩件。墓葬時代為殷墟二期。

夯土基址發現5處,其中夯1、夯3、夯4呈品字形分佈。夯1位於夯3和夯4南部,平面呈“凹”字型,長約12。2米,寬4。2米,深約1。3米。黃褐色花土,夯窩明顯,夯層厚度5—8釐米。夯3位於夯1東北部,平面形狀呈不規則方形,長4。0米,寬2。4—3。2米,深0。75米。東北角呈弧形。夯4位於夯1西北部,與夯3大致對稱,平面呈長方形,長7。1米,寬3。1米。此類遺存可能與祭祀有關。

河南濟源柴莊遺址發現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大型聚落

▲殉牛坑(H378)

河南濟源柴莊遺址發現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大型聚落

▲人祭坑(H406)

祭祀坑3處。H378平面近圓形,直徑約3米,結構為斜壁平底。坑中部發現牛骨1具,形體較大,儲存完好。H406平面形狀近圓形,直徑1。05米,結構為直壁平底。坑內發現人骨1具,呈跪坐姿,面朝北,骨骼儲存相對較好,應為人祭遺存。另外,在該區域發現的其它灰坑大多形制規整,填土純淨,少見燒土顆粒和炭屑,出土遺物較少,這類灰坑也可能有特別用途。

J1平面形狀呈圓角方形。口部有夯土井臺,長4。1米,寬2。8米,厚1。7米,黃褐色沙土,夯打緻密,夯層約5釐米。中部井口坍塌呈橢圓形,下部呈方形,斜直壁內收,深9。7米。

河南濟源柴莊遺址發現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大型聚落

▲遺址出土獸首模型

河南濟源柴莊遺址發現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大型聚落

▲卜骨

河南濟源柴莊遺址發現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大型聚落

▲石臼

河南濟源柴莊遺址發現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大型聚落

▲原始瓷片

出土遺物以陶器為主,器形有鬲、簋、罐、盆等。發現有較多的印紋硬陶和原始瓷,另有少量的仿銅陶器、卜骨和陶模等。墓葬大多盜掘嚴重,發現有玉戈、銅鏃、銅鈴等。

初步認識

柴莊遺址所在的區域,扼守軹關陘東端,北依太行山,南部為黃河,地理位置及其重要。遺址規模大、規格高,地理位置重要,是商王朝經略晉南的要地,也是文獻記載周伐商的必經之地。

遺址面積較大,聚落演化清晰,商代晚期發現有排列有序的高等級的貴族墓葬、祭祀坑、夯土基址和建造考究的水井等遺蹟,表明遺址在該時期期應為本區域內的中心聚落。

雖然墓葬被盜嚴重,未能留下為我們指明聚落族屬的實物資料,但依然對我們研究商代晚期的埋葬制度等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在商住樓專案區域內,即發現晚商墓葬、祭祀坑和夯土基址區域內,鮮有當時日常生活類遺蹟,或許說明了這一區域的特殊性,

對研究當時的禮制具有較為重要的學術價值。

在遺址西北部發現25座儲存較好的商末周初至西周早期房址,對研究商末周初至西周早期的家庭生活和和社會組織等提供了實物資料。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梁法偉 王豪)

編輯:韓旭川

稽核:賈昌明

TAG: 遺址墓葬發現儲存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