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總是get不住要點?做好這三步輕鬆讀懂一本書

人的智商有高有低,然而掐頭去尾,我們大多數人都屬於中間的那個層次,沒比別人聰明多少也沒笨到哪去。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大家智商都差不多,為什麼有的人幾天就能讀完一本書還能說得頭頭是道,有些人一本書看半年還弄不明白作者想說什麼。

那是因為你不會讀書,或者說讀書的方法不對。

這個道理我是從《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悟出來的。

這本書是由兩位比較傳奇的美國作家莫提默·艾德勒和查爾斯·範多倫共同撰寫而成。

艾德勒在美國學界和出版界都有著卓著的貢獻,他不僅是《如何閱讀一本書》的原作者,還編輯指導了第十五版的《大英百科全書》,並因此而聞名於世。

範多倫的傳奇性在於他的個人經歷,才氣過人的範多倫曾參加美國版的“最強大腦”並連續拿下十四周的冠軍,後因自爆作弊被任職的學校解聘。他的經歷改編成了電影《機智問答》,被廣泛傳播。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兩位作者將閱讀分為了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

這四個層次並不是孤立存在的,每個低階的層次都是更高層次的基礎。比如主題閱讀中就完全包含了分析閱讀,檢視閱讀和基礎閱讀。

在這裡我將自己從書中收穫的一些內容和大家分享一下。

看書總是get不住要點?做好這三步輕鬆讀懂一本書

提綱挈領找價值,用心選出自己想讀的書

基礎閱讀在我們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時候就已經掌握了,這一項要求並不高,認識書中的字,能順利讀下去就可以。

有必要說一下的是被很多人忽略的檢視閱讀。雖然艾德勒和範多倫兩位作者把檢視閱讀歸類為閱讀的第二階段,但在實際應用中更適合用來選書,判斷一本書有沒有繼續深讀的價值。

書名頁

通常書名頁都會對這本書的主題進行簡要的描述,透過書名頁大概就可以判斷出是不是你需要的書。

序言和後記

這兩個部分是不能忽略不讀的,大多數作者會在這裡對寫這本書的背景和角度進行闡述,這裡快速瀏覽,稍加了解就可以。

目錄

如果一本書的結構清晰,透過閱讀目錄就可以知道這本書的主題是什麼,透過哪幾個方面來講,每個方面又是怎麼論證的。

索引

有的書會有索引,尤其是論說性的書籍。透過索引我們可以知道作者寫這本書的時候都引用了哪些書籍,這樣可以間接判斷這本書的深度和可信度。

重點篇章的段落

最後隨意翻一翻你想了解的那部分內容,看看作者是如何做論述的。

透過以上這些步驟如果確認這本書就是我們想要讀的,再進行深閱讀之前先粗略閱讀一遍。這個過程中,即使遇到個別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或者專業術語都不要管它,略過去,把書大致讀完就行。

看書總是get不住要點?做好這三步輕鬆讀懂一本書

拆骨剔肉找精華,重新構建這本書

好書和人一樣,衣服下包裹著血肉,血肉裡面又藏著骨頭。一個人可以豐腴也可以瘦弱,但最根本的還是靠血肉下面的骨頭支撐,書籍也一樣。

想要真正讀懂一本書,就得找到書中的一塊塊骨頭,看看這些骨頭是怎麼架構起這本書的。

找出關鍵詞,與作者達成共識。

在拆解一本書之前我們需要做一件事,就是要與作者達成共識。

讀書也是溝通的過程,作者儘可能讓自己的表達清楚,讀者也儘量要去理解作者的意思,所以清晰沒有疑義的共識是必不可少的。

有些詞是多意的,放在不同句子中的含義也不同,甚至在相同的句子中因為角度不同都會有不同意思。

舉個例子,學生說:“老師,你教的都是些沒用的東西。”

老師說:“對,我教的都是些沒用的東西。”

大家看到了吧,同樣一個詞“東西”,在老師和學生那裡完全體現了不同的含義。

如果我們在看書的時候不能和作者在某些關鍵詞彙上達成一致形成共識,是完全沒法溝通的,更不要說去讀懂一本書了。

這些關鍵詞包括諸如有多重含義的詞彙或者不同領域的專業術語等。

用最短的話說出一本書講了什麼

不管是小說還是論說性的書籍都會有個主要的脈絡,然而這些脈絡巧妙地隱藏在細枝末節當中,我們要做的就是抽出這個脈絡,明確這本書到底要講什麼。

比如,《西遊記》講的是孫悟空出世並大鬧天宮,後來與幾位師弟一起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回真經成佛成聖的故事。

這句話就是《西遊記》的主脈絡,剩下所有的劇情都是用來豐滿這個骨架的血肉,諸如三打白骨精,情陷女兒國,真假美猴王等。

再比如,《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是透過結構,風格和可讀性三個方面來闡述如何寫好一篇文章,並且總結了二十條高效寫作的原則。

只有知道一本書要講什麼,我們才不會在閱讀的過程中被諸多的細枝末節矇蔽,以至於讀完以後一無所獲。

列大綱和細綱

看到這可能有人會反對了,我看書又不是寫書,幹嘛還要列提綱。

列大綱體現的是書中重點部分的秩序與關係。如果看書只是為了消遣自然不用這麼做,但如果想吃透一本論說性的書籍,這個步驟會給予我們很大的幫助。

這個過程其實很簡單。每本書都有一個主題,也就是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在論說性的書籍中這部分就相當於結論,首先找到它,寫出來。

要得出這個結論必然要從幾個部分來論證,這幾個部分就相當於分論點,找到它們,寫出來。

以此類推,每個分論點又分成幾個部分來論證,找到它們,寫出來。

架構出一本書的基本論述

論點是對某件事的觀點或判斷。不管這個論點藏在一個段落或幾個段落之中,任何一個論點都需要一些事實或者證據來證明。

證明這個論點的過程就是論述 ,我們的任務就是在細枝末節的敘述中透過各種線索找到它。

一本書想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透過一層層的論述來尋求答案的,當我們從紛繁雜亂的文字中將這些論述找出來並參照大綱把它們新增到屬於自己的位置,這本書我們就讀完而且讀懂了。

看書總是get不住要點?做好這三步輕鬆讀懂一本書

平和理性地評價,完成和作者的溝通

每一位作者,不管他是否成功說服了我們,都是值得尊敬的。為此我們要做出相應的反饋,比如給出評價。

評價是讀者與作者進行的一場平和有禮的談話,所以我們同樣也要遵從一些規則。

在評價一本書之前,你要確定自己已經讀懂了

這世界上沒有完美到無可挑剔的書也不存在一無是處的書,在沒有真正讀懂一本書之前,一味的讚揚或者批判對作者來說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如何確定自己是否讀懂很好判斷,如果你能用自己的話把一本書說明白那就是讀懂了。

客觀地評價,多些理性少些情緒

人是情緒化的動物,評論的時候難免會摻雜個人的偏見。這時候我們就要提醒自己,我們評論的目標是基於這本書而不是這本書的作者。

就像我們看電影的時候,有個角色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強盜,但是我們只會說這個角色太壞了而不會把這種情緒強加到演員身上。

如果書中的確有缺陷,請拿出證據

真理就是用來推翻的,偉大如亞里士多德的都被質疑和推翻過,所以我們完全可以質疑一本書的正確性,但是前提是要有足夠的證據。

這些證據包括:

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

證明作者的知識錯誤。

證明作者不合邏輯。

證明作者的分析與理由是不完整的。

當給出評價以後,這本書就算真正讀完了,現在書裡的知識屬於我們了。

學無止境,讀懂一本書才剛起航

艾德勒和範多倫兩位作者博學多聞,《如何閱讀一本書》就像一個還未挖掘完畢的寶庫,裡面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探索和學習的知識。

比如,作者提倡保持獨立思考,主動性學習;對主題閱讀進行了細緻的分析和講解;針對不同型別的書籍給出相應的閱讀技巧等等。

讀書貴精不貴多,掌握好的讀書方法並主動參與進去才可以把別人的知識變成自己的。

TAG: 本書閱讀作者讀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