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草蛇灰線的寫法,極為生動,人物性格各得其妙

結構人物,是指作品結構和情節發展時需要的人物,看起來微不足道,其作用卻不可小覷,往往處在結構和情節的支點和轉折之處,對主要人物的命運。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甚至對整部作品的主旨都會產生影響。

比如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他差不多是《水滸傳》中所寫的第一位正面人物。他因高俅要挾和報復,不得不帶著母親遠走高飛,途經史家村之後,再就杳無蹤影,猶如神龍見首不見尾,就連他的徒弟史進,特意去延安府找他都沒有找到。

《水滸傳》中草蛇灰線的寫法,極為生動,人物性格各得其妙

這樣一個人物,差不多是剛出現,就讓他消失了,而且以後也不再出現,究竟有什麼意義呢?其實讀者可以看到這樣兩點:第一,說明“亂自上作”。高俅是一個幫閒的奸佞小人,無德無才,就因為踢得一腳好毬,遭遇端王,竟被提拔為朝廷重臣。

而王進德才兼備、事母至孝、毫無過犯,卻被高俅挾嫌報復,要置其於死地而後快,所以王進不得不帶走母親遠走他鄉。

《水滸傳》中草蛇灰線的寫法,極為生動,人物性格各得其妙

第二,由於王進才引出史進這樣一位好漢,從而寫出史進的一大篇故事。而史進去尋師,又結識了魯智深,引出魯智深的又一大篇故事。王進若不途經史家時,史進的故事就得重寫。

王進這樣一個人物,為全書的英雄好漢定下一個精神基調,特別是為宋江的招安思想定下一個基調。王進要去的延安府,當時是宋王朝的北部邊疆,面對強敵是女真人的金國。王進知道,“那裡是用人去處,足可安身立命。”這個精神基調便是“鎮守邊庭、抵禦外侮、為國效命。”

《水滸傳》中草蛇灰線的寫法,極為生動,人物性格各得其妙

整部作品開頭便寫出王進的精神和思想,這在寫法上便是金聖嘆所說的“草蛇灰線”之法。“草蛇”不是蛇,“灰線”不是線,乍看之下,一無所有;細辨之下,蹤跡可尋,抓住一點,通體皆動。

王進本人不是伏線,王進的鎮守邊庭、為國效命的思想才是伏線。對這條伏線的第一次呼應是宋江在去清風寨之前,送武松上二龍山落草時說的一番話:“日後但是去邊上,一槍一刀,博得個封妻廕子,久後青史上留得一個好名,也不枉了為人一世。”

《水滸傳》中草蛇灰線的寫法,極為生動,人物性格各得其妙

第二次呼應是宋江在還道村接受三卷天書,九天玄女有四句天言囑他,後兩句便是“北幽至南睦,兩處見奇功。”這裡的“北幽”,便是指當時宋朝東北邊關的強敵大遼國,這裡暗指宋江將率隊破遼獲勝。

第三次呼應便是在水泊梁山的菊花會上,宋江作《滿江紅》一詞,其下半闋有:“統豺虎,御邊幅。號令明,軍威肅。中心願平虜,保民安國。”

《水滸傳》中草蛇灰線的寫法,極為生動,人物性格各得其妙

這樣多次的呼應,說明作者寫王進這樣一個匆匆而過的人物,主要意義就在於長期設伏,昭示好漢們的精神面貌,可見這樣的結構人物的重要性。

《水滸傳》中草蛇灰線的寫法,極為生動,人物性格各得其妙。這些結構人物,多是隨手生髮,又多為短期設伏而生髮。由於這些結構人物都很重要,儘管所佔文字不多,篇幅不長,背景卻交代得合情合理。

TAG: 王進人物伏線呼應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