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豪蘇東坡的傳奇人生(二):自求外放,宦海沉浮!

導語:

宋神宗熙寧六年(公元1069年)蘇軾兄弟回到京城,蘇軾任職判官誥院。此時,北宋出現政治危機,社會矛盾重重,熱衷變法的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全面負責變法革新,這就是著名的王安石變法。改革的大幕剛剛拉開就引起了軒然大波。蘇軾一向忠言直諫,秉持正道,他認為王安石變法過於激進,會帶來許多社會問題,他極力向皇帝進諫,反對王安石變法。

千古文豪蘇東坡的傳奇人生(二):自求外放,宦海沉浮!

蘇軾屢屢直言上書,反對變法,這樣做的結果使他走上了歐陽修、司馬光等師友的前路,於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

蘇軾先後在杭州、密州(今山東諸城)、徐州以及湖州(今浙江吳興)擔任知州,為官長達八年之久。

而在這八年中,蘇軾政績最為突出的便是在徐州抗洪。

徐州那一年發大水,蘇軾率領軍民抗洪搶險,幾過家門而不入,蘇軾以身帥之戰勝洪水的壯舉受到朝廷的獎諭,也深得徐州人民的敬重。

但就是這樣一位受百姓愛戴的好官,在接下來前往湖州(今浙江吳興)的調任時,卻遇到了有生以來最大的一場災難。

千古文豪蘇東坡的傳奇人生(二):自求外放,宦海沉浮!

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四月,蘇軾來到湖州(今浙江吳興)出任知州,就在他剛到任不久,便被朝廷捕獲下獄。

原來在他擔任地方官幾年間,力主變法的王安石已經偃旗息鼓,離開了宰相的職位,司馬光也不問朝政,閉門著寫《資治通鑑》。

而此時,自幼就立志變法圖強的宋神宗決定拿出皇帝的權威,對反對變法的保守派一律嚴懲。

此時,朝中一些小人趁機披著憂君憂國的面具粉墨登場,導演了一場北宋史上有名的冤案——烏臺詩案。

千古文豪蘇東坡的傳奇人生(二):自求外放,宦海沉浮!

蘇軾湖州上任後,給神宗寫了一封《湖州謝表》,這本是例行公事,但蘇軾是詩人,寫的時候不免加上了一些表達自己情緒的內容“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等等。

蘇軾在反對改革的陣營中名氣最大,為了防止蘇軾捲土重來,宋神宗身邊這群人便給蘇軾定下攻擊新法、不學無術、無視朝廷、蠱惑人心、詆譭聖上聲譽等幾大該殺之罪,蘇軾生死命懸一線。

此時,與蘇軾政見相同的許多元老紛紛上書,連一些變法派的有識之士也勸諫神宗不要殺蘇軾。王安石當時退休金陵,也上書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

最後在大家努力下,蘇軾得到從輕發落。

千古文豪蘇東坡的傳奇人生(二):自求外放,宦海沉浮!

走出牢房之後,經歷了死生之劫的詩人滿懷感慨卻,一首詩中寫道:

對酒杯疑是夢,試拈詩筆已如神。此災何必深追咎,竊祿從來豈有因。

從文字中隱約可見蘇軾對官場已經心生厭倦,而頗有歸隱之意。

烏臺詩案之後,蘇軾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擔任團練副使。

何人把酒慰深幽,開自無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辭相送到黃州。——《梅花二首其一》

元豐三年二月,蘇軾到達黃州貶所之後,官職低微,已無實權。

他寓居定惠院,隨僧蔬食,空厄煮寒菜,破灶燒溼葦,生活十分困頓。歷經烏臺詩案的波折之後,他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希望能夠得到心靈的真正安寧。

千古文豪蘇東坡的傳奇人生(二):自求外放,宦海沉浮!

蘇軾這樣描寫自己的生活:

某現在東坡種稻,勞苦之中亦自有其樂。有屋五間,果菜十數畦,桑百餘本,身耕妻蠶,了一卒歲也。

與此同時,他也將目光轉向了宗教,在老莊與佛禪中尋求解脫,對於物質上的窘困,詩人已經毫不在意。

在這樣的心態下,這一年七月的一天,一次與朋友一起遊歷黃州赤壁時,面對波濤洶湧的長江,回顧自己的半生坎坷,詩人心潮澎湃,百感交集,文思泉湧,也成就了那首後來流芳千古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文豪蘇東坡的傳奇人生(二):自求外放,宦海沉浮!

在這首詞中,蘇軾以古懷今,不僅表達了對古代英雄的緬懷和仰慕,還有對自己年歲將老,壯志難酬的感慨。

這首詞不僅是蘇軾的代表作,也堪稱宋代豪放詞的經典,在此之後蘇軾還在這裡寫下了《前後赤壁賦》等很多佳作。

在黃州的四年歲月,對於蘇軾來說,或許是他人生的一個低谷,但是在藝術創作上,無論從數量還是藝術水準,都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在這裡留下的那些傳世名句,也將永遠被人們所銘記。

千古文豪蘇東坡的傳奇人生(二):自求外放,宦海沉浮!

元豐七年,宋神宗病逝,年僅十歲的宋哲宗繼位,宋神宗的母親高太后垂簾聽政。

高太后一貫反對新法,她掌權後起用保守派司馬光等人,蘇軾也重新得到重用。在蘇軾到達京都的八個月之內,朝廷將他擢升三次,最終任命為第三級翰林,為皇帝草擬詔書,那一年他四十九歲。

當時以司馬光為代表的集團的想法是全面廢除王安石變法內容,但蘇東坡認為王安石變法有不少地方是有可取之處的。

面對這場北宋歷史上有名的“洛蜀黨爭”,蘇軾倍感無奈,他連上四道奏摺,請求再度外調,終於在元祐四年三月十一日,朝廷允其所請,任命他以龍圖閣學士出任杭州太守,領軍浙西。

千古文豪蘇東坡的傳奇人生(二):自求外放,宦海沉浮!

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七月,蘇軾到達杭州,美麗的西湖就像一幅風輕雲淡的水墨畫,蘇軾已把身心融入到其中。

遊遍錢塘湖上山,歸來文字帶芳鮮。在擔任杭州太守的三年裡,蘇軾也在這裡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

蘇軾在杭州所作的工作中,最值得稱道的便是對西湖的重新修建。

當時的西湖湮色幾半,水面日減,茭葑日滋,幾乎呈現病態。

於是,蘇軾清挖了西湖湖底,用湖底的淤泥在西湖西側修了一座長八百八十丈的長堤,溝通了湖的南北,為了使湖中的惡草不再滋生,他將部分湖岸開墾,讓農人種上菱角。

千古文豪蘇東坡的傳奇人生(二):自求外放,宦海沉浮!

蘇軾曾不無得意的在詩中寫道:

我鑿西湖還舊觀,一眼已盡西南碧。又將回奪浮山險,千艘夜下無南北。——《與葉淳老、侯敦夫、張秉道同相視新河,秉道》

正是由於當年他的努力,而今才會有蘇堤春曉的絕佳風貌。

蘇公當年曾築此,不為遊觀為民耳。如今的杭州人談起蘇軾來,依然是滔滔不絕眉飛色,彷彿在談論的是自家的遠方親戚。

走在今天的蘇堤之上,微風和煦,楊柳醉人,吟上一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的影子彷彿就在這一片湖光之中若隱若現。

千古文豪蘇東坡的傳奇人生(二):自求外放,宦海沉浮!

自任杭州太守之後,由於朝廷新黨再次上臺,蘇軾被五改謫命,貶逐投荒。

他依次被貶到潁州(今安徽阜陽)、揚州、定州(今河北定州),而後又被貶逐到偏遠的廣東惠州。

位於惠州市區的西湖原名“豐湖”,由於它富有“葦藕蒲魚之利,歲數萬。”湖水又可灌田數百頃,給當地居民帶來豐裕的收穫,故稱豐湖。至於西湖的名字,是由蘇東坡南來而得名的。

北宋紹聖元年(公元1094年),蘇軾便以“譏訕先朝”的罪名被貶到惠州。

原來他以為粵東的惠州是蠻荒瘴癘之地,誰知下車伊始,一看山川風物美不勝收,不禁高聲讚美:“海山蔥蘢氣佳哉”。

於是他消除了政治上失意之感,表示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一住就是三年,寫下了一百九十多首詩詞和數十篇散文序跋。

千古文豪蘇東坡的傳奇人生(二):自求外放,宦海沉浮!

離開惠州之後,蘇軾又被貶謫到海南島上的澹州,直至四年後方被調還內地。

公元1101年,蘇軾病逝於常州,終年66歲。

蘇軾生前曾留下遺願:

“即死,葬我嵩山下,予我為銘。”

在他亡故後,他的弟弟蘇轍遵照此願,將其埋在小峨眉山下,即現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城西27公里處的小峨嵋山東麓。

蘇軾死後十一年,弟弟蘇轍也長眠於此,而後蘇軾子孫相繼安葬在這裡,到了元代,父親蘇洵的衣冠也置放於此,稱為“三蘇墳”。

千古文豪蘇東坡的傳奇人生(二):自求外放,宦海沉浮!

縱觀蘇軾的一生,正像他自嘲的那樣

“心似已灰之木,心如不繫之舟。”

“不繫之舟”恰是蘇軾坎坷命運的絕佳寫照,在他四十多年的仕途生涯中,有三十多年輾轉漂泊於各個地方,這其中蘇軾個人情感生活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呢?

參考資料:《宋史》、《蘇東坡傳》等

千古文豪蘇東坡的傳奇人生(一):百年第一,名動京城!

TAG: 蘇軾變法西湖王安石宋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