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千年的《詩經》,它是怎麼流傳至今的?

《詩經》內容簡介

《詩經》大體分為三部分,分別是“風”“雅”“頌”。

根據距離的遠近,由遠及近,“風”是諸侯國的樂調、“雅”是宗周地區的正樂、“頌”則是宗廟祭祀之樂。

“風”有十五國風,“雅”有“大雅”、“小雅”。

其中十五國風都是各諸侯國的民歌,“大雅”則為貴族文人著作的作品,但是“小雅”中又有部分民歌。

傳承千年的《詩經》,它是怎麼流傳至今的?

圖1-1。 《詩經》意境

就“頌”而言,在古代“頌”與“容”互相通假。

所謂“頌”,即歌舞。所以“頌”不只是樂,還有舞蹈。

根據《詩經》記載,周代的宗廟祭祀官員曾將周武王領兵打仗計程車兵刺擊動作編為舞蹈。

傳承千年的《詩經》,它是怎麼流傳至今的?

圖1-2。 《詩經》

《詩經》的歷史

《詩經》的成書年代應在春秋時代中期。

其中的詩篇最早記錄有西周初年的歷史,據此可以認定《詩經》收錄的詩篇最早應在武王伐紂之後。

《詩經》成書早期只叫《詩》,因為漢武帝將詩、書、禮、易、春秋列為五經,此後才改名稱《詩經》。

所以,在春秋戰國時代到西漢漢武帝的兩三百年之間,《詩經》一直以《詩》的名稱而存在,並且版本眾多。

傳承千年的《詩經》,它是怎麼流傳至今的?

圖2-1。 《詩經》朗誦

雖然《詩經》在春秋戰國時代看似枝繁葉茂,但其實在歷史的長河中,它的大部分內容早已經散佚。

傳說中最早的3000篇詩歌,到了孔子時期只剩下了300餘首;在現今流傳的毛氏注本中,《詩經》現存311篇,其中還有6篇沒有名目。

傳承千年的《詩經》,它是怎麼流傳至今的?

圖2-2。《詩經》樂舞

《詩經》的春秋戰國時代

孔子輯錄《詩經》的原因,是因為覺得《詩經》有助於實行教化。

據論語記載,孔子認為研究詩不只有助於德行的實踐,還有助於學習事物的實際知識,如鳥獸草木的名稱等。

正因此,《詩經》最初在孔子直系弟子的學派中流傳開來。

是這群儒家弟子,他們確立了《詩經》解釋的傳統,以道德反省為主題去研究並解讀《詩經》。

傳承千年的《詩經》,它是怎麼流傳至今的?

圖3-1。 孔子像

而正因為儒家弟子在《左傳》中大量引用了《詩經》中的句子

,使得《詩經》雖然有許多版本散佚,但《詩經》全文卻幾乎都藏了在《左傳》的字裡行間中。

儒家弟子將《詩經》作為衡量道德的標準

,從字裡行間中抽取出一些在今人看來難以理解的隱喻意思,又將之運用於解釋他們那個時代的歷史事件,才使得《國風》與歷史相聯絡,具備了說明道德與政治概念的功能。

傳承千年的《詩經》,它是怎麼流傳至今的?

圖3-2。 春秋左傳

當然,在百家爭鳴時期,不同學派對於《詩經》有不同的理解。

即使在傳說中的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漢代仍舊存在《詩經》的四種異本。

但即使如此,這四種異本的內容卻大同小異,是否可以理解為都是儒家著作?

這四種異本,最後傳承並在當代流傳的是毛氏注本。

毛氏注本據說可以追溯到孔子的弟子子夏,儒家弟子因此將《毛詩序》視為子夏的著作。

傳承千年的《詩經》,它是怎麼流傳至今的?

圖3-3。 孔廟

《詩經》的道德意義

這篇序的內容具有很多的象徵意義,在今人看來可能如“火星文”一樣難於理解。

因為具有這種被讀書人普遍學習並接受的象徵意義,《詩經》在古代被士人們作為了勸諫君王的委婉手段。

這樣既可以不莽撞地有損於帝王的權威,又能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傳承千年的《詩經》,它是怎麼流傳至今的?

圖4-1。 戰國時期文物

因為這樣的功能,《詩經》在古代變成了教科書一樣的存在。

從古代社會教育服務於封建社會階級上層來看,教育以培養備選的官僚為目的也是可以理解的。而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官僚,首先得學會官僚們之間通用的語言。

由於在貴族階層的流行,《詩經》也被視為高雅的象徵。

傳承千年的《詩經》,它是怎麼流傳至今的?

圖4-2。 戰國文物

最古的學者們還聲稱從《國風》中看到了西周賢王的啟示。

比如說,《桃夭》象徵著文王時期的政令通和,因此其中的婚嫁制度可以全盤採納;《隰有萇楚》則讓人看到了統治者的暴政。

而實際上,《國風》的來源是民歌,大部分可能是無意義的情感傾訴。

傳承千年的《詩經》,它是怎麼流傳至今的?

圖4-3。 《詩經 國風 蒹葭》

比如說,《周南》中的《桃夭》詩篇,在常人看來就是描述當時的社會風俗,婚嫁狀況的。但在儒家子弟看來,詩中的種種全是規則,因為這首詩寫於周文王時期,那麼其中對婚嫁年齡、季節的描述後世必須全部模仿,一絲不差。

《詩經》中的種種字眼,在這種解釋中似乎都有了特殊的含義。

傳承千年的《詩經》,它是怎麼流傳至今的?

圖4-4。 《詩經 國風 周南 桃夭》

參考文獻

[1] 格拉耐。 中國古代的祭禮與歌謠[M]。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9。

TAG: 詩經國風儒家弟子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