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龍城飛將在”,聲名遠揚的龍城,究竟在如今的哪個地方?

唐朝大詩人王昌齡在代表作《出塞》中寫道: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可謂氣勢磅礴,豪氣沖天,從他之後,“龍城”似乎就成為了文人墨客對塞外憧憬嚮往的象徵,也被賦予了很多的精神寄託。關於龍城的實際位置,有人認為在匈奴故地,有人認為在今河北境內,但是都沒有足夠的證據去證明。

慢慢地還出現了一種說法,認為王昌齡筆下的“龍城”,和南北朝時期文人筆下的“龍城”一樣,都是一種借喻的手法,是一種代稱,不具體指哪一座城市,只是邊關的另一種“新潮”的說法,

那誰的說法對呢?真正的“龍城”到底存不存在?

“但使龍城飛將在”,聲名遠揚的龍城,究竟在如今的哪個地方?

圖片:“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資料截圖

一、關於龍城所在的最早爭議

1、第一次引起重視

目前可知,在王昌齡的《出塞》中,是“龍城”這個名字完整的第一次出現,之後很多唐朝的文人都開始在作品中使用,但是大家對於這個名詞的釋義並不相同,

經過漫長歲月的流逝,關於“龍城”究竟在哪裡,成為了中國歷史和文化史上的一樁“懸案”。

估計王昌齡當年豪情壯志大筆一揮的時候,也沒有想到會有這種結果,否則他說啥也要留下點註釋,說明自己筆下龍城到底是個什麼,免得讓後人陷入曠日持久的口水戰。

“但使龍城飛將在”,聲名遠揚的龍城,究竟在如今的哪個地方?

圖片:文人提筆寫“龍城”資料截圖

後世學界各家對龍城的解釋各不相同,也從未停止探索,其中最引人重視的一種解釋,是清代學者閻若璩提出的,他在自己的著作《潛邱札記》中進行了解釋,大體意思就是,王昌齡當年寫了《出塞》這首詩,搞出了個龍城,我翻看了很多的古籍,並沒有確切的地方叫龍城,不過宋代《王荊公百家詩選》中把“龍”字換成了“盧”字,這就變成了“盧城”。

漢代的時候飛將軍李廣是右北平太守,匈奴人懼怕他不敢犯境,這個右北平的治所就在盧龍縣。唐朝的時候有盧龍府、盧龍軍存在,還有一個盧龍寨在縣城西北方200裡的地方,所以龍城就應該為盧城。

如果非要堅持是龍城的話,那麼根據《漢書》所說,就跑到很遠的地方了,

加上王昌齡在另一篇作品《從軍行》中提到“去為龍城戰,正直胡兵襲”,也說明龍城是在匈奴人的地盤上,

這和飛將軍李廣又有啥關係呢?所以堅持是龍城肯定是不對的。

“但使龍城飛將在”,聲名遠揚的龍城,究竟在如今的哪個地方?

圖片:匈奴的地盤資料截圖

2、要講究證據

對於閻若璩的考證,後世學者雖然引以為據,但爭論依舊沒有停息,有些學者認為他說的很有道理,就應該是這個意思,還有一部分學者認為他簡直是牽強附會,主觀想法太多,根本不能作為參考。

不過在大慧看來,任何一個對於龍城真實位置的推測,參考的重要資料基本都是一首或者多首詩詞作品,未能透過大量史實記載去進行考證,所以說不管就叫龍城也好,還是叫盧城也罷,都是缺少論據,有失偏頗的。

據大慧瞭解,龍城、盧龍等字眼,雖然在唐代文學作品中頻繁出現,但在更早的南北朝時期也是有人用過的,那麼這麼多人,這麼多的作品都有龍城出現,要知道這些作者生活的年代和當時中原政權的疆域可是天差地別的,因此非要說龍城具體是指哪座城市,拿不出足夠的證據,都存在誤導的嫌疑。

更重要的一點,絕對不能拿不同時代、不同背景下的作品中出現的地名一併合一考據,這更是一種低階錯誤。

我查閱了不少資料,發現龍城確實很早之前就出現過,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地名,在現在的遼寧朝陽一帶,屬於遼河流域的西部,

但是有盧龍府、盧龍軍則是到了唐代,位於現在的河北省境內,所以不能混為一談。

“但使龍城飛將在”,聲名遠揚的龍城,究竟在如今的哪個地方?

圖片:遼寧朝陽龍城資料截圖

二、從文學中分析龍城所在

1、藝術概念

既然有了地理上的大體認知,那麼再看看唐朝文學作品中出現的龍城、盧龍這些名詞,就引出了一個現象,兩晉到北魏的作品中沒有見詳細的地名,梁、陳之後詩作中有龍城以及和其相似的黃龍出現,到了唐朝作品中就有了龍城和盧龍並行的情況。

而且還有一種趨勢,就是唐朝前期龍城用的比較多,唐朝中後期,盧龍出現的頻率就很高了。鑑於此,大慧分析,最早的作品中沒有任何一種說法認為龍城是在匈奴腹地的,再者,龍城在兩晉和宋、齊時代也沒有什麼古籍進行解釋,因此說明,文人墨客們普遍接受的是十六國之後的龍城概念。

更關鍵的是,絕大多數作品中,都無法正確的給出龍城或者黃龍具體指代哪座城池,

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看,大都是泛指遼西地區,

甚至還有一些作品帶有文藝的誇張性,根本就不具體指哪個方位。

“但使龍城飛將在”,聲名遠揚的龍城,究竟在如今的哪個地方?

圖片:殘敗的城牆資料截圖

2、藝術創作的必然性

綜上所述,大慧認為在南北朝時期的文學作品中偶有龍城出現,大都是基於塞外背景進行的創作,從原則上舍棄了原本的意思。換言之,也就是截取了塞外的某一點,並進行了藝術的二次創作,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或者理解為整個邊境地區也沒有問題。

那麼到了唐代的時候,由於人們普遍接受了十六國之後的這個概念,因此在認知上也是約定成俗的狀態,當詩人們需要在作品中引用典故的時候,自然而然的會信手拈來。

雖然從字面上看好像一切都有出處,但實際上是沒有經過任何歷史考證的,

這其實並不算是什麼問題或者錯誤,畢竟這樣的手法在歷朝歷代文學創作中都算是通用的準則之一。

“但使龍城飛將在”,聲名遠揚的龍城,究竟在如今的哪個地方?

圖片:藝術創作劇照

按照這個意思,我們來理解王昌齡在《出塞》中所提到的龍城,那麼具體是指代哪裡的問題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這句著名詩句中龍城的意思,就是整個唐代邊關的代名詞,屬於文學創作中的借用語,

既不是最早出現在塞外的龍城,也不是閻若璩理解的右北平地區。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TAG: 龍城王昌齡盧龍作品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