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沐浴”和“洗澡”是一回事嗎?搞混了會鬧笑話

我們現在,“沐浴”和“洗澡”差不多就是一回事,區別就是洗澡有淋浴等多種方式,但是大體上沐浴和洗澡都是指代的一個意思,那就是潔淨自身。不過在古代,“沐浴”和“洗澡”是卻並不是一回事,搞混了會鬧笑話。

在古代,“沐浴”和“洗澡”是一回事嗎?搞混了會鬧笑話

沐浴

沐浴在中國有非常久遠的歷史,早在商周時期,古人就已經有了沐浴的習慣,考古學家發現的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關於沐浴的記載。而到了西周時期,沐浴的禮儀就已經漸漸成型了,人們不僅僅把沐浴看作是洗乾淨身體,更是賦予了沐浴一種更深層次的含義,那就是淨化心靈!每當有重要的事情比如祀神祭祖,古人都要事先沐浴,以此來表示內心的潔淨虔誠,後面更是稱這種行為為齋戒!在周朝時期,天子甚至還專門給朝見的臣子修建封邑,讓他們沐浴好之後再來朝見,以示對天子的尊敬。

《禮儀·王制》:“方伯為朝天子,皆又湯沐之邑於天子之縣內。”

而我們所熟悉的孔子,其實也是非常看重沐浴的,每次都是沐浴之後才會上朝。

在古代,“沐浴”和“洗澡”是一回事嗎?搞混了會鬧笑話

既然古人如此看重沐浴,那為何他們不像我們現在一樣,天天沐浴呢?實際上,這是因為沐浴雖然舒服,但是它也非常複雜,有一套繁瑣的程式。沐浴要先泡澡,泡好後出水,需要用乾淨的精、粗兩種毛巾擦拭身子,之後再用熱水淋身,披上專門的布衣,等待身體乾燥,這一過程並不短,所以比較耗費體力,期間還需要喝一些飲料,以止口渴。

總體看來,沐浴是比較費時費力的事情,並不是一般家庭能夠長期享受的。而且沐浴所需要的水並不少,要燒好這麼多水,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和財力,所以一般家庭是做不到天天沐浴的,這也才會有“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的規矩,甚至很多普通人連五日一沐浴都做不到。事實上,沐浴真正深入人們的生活中,是在明清時期。

在古代,“沐浴”和“洗澡”是一回事嗎?搞混了會鬧笑話

明清以前,由於沐浴非常繁瑣且費錢,所以普通家庭很難承受,不會經常沐浴,大多數時期沐浴之人都是中上層階級,比如蘇軾、王安石這種人,他們有權有勢或者有才,只有這些已經脫離了實際生產的人,才有充足的時間和財力去享受沐浴。不過到了明清時期,隨著城市的進一步發展,市民階層的逐漸壯大,大家開始變得手有餘錢了,於是各種服務行業廣泛興起,其中一種服務便是“混堂”。這個混堂的意思就有點類似於現在北方的澡堂子,不分什麼高低貴賤,只要你給錢,就可以進去泡。

於是原本只流傳於中上層社會的沐浴,開始廣泛進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而且大家對這種沐浴活動還是非常喜歡的,將它和“賞古玩”、“褻名香”、“誦明言”相提並論,視為一種精神享受。總的來說,沐浴在古代的意思其實就和我們現在的洗澡意思差不多,只不過沐浴相比於我們所說的洗澡更加正式、繁瑣。實際上在古時候,沐浴和洗澡的意思完全不同,可以說差別是非常大的。

在古代,“沐浴”和“洗澡”是一回事嗎?搞混了會鬧笑話

沐浴和洗澡的區別

按照《說文解字》的說法,沐浴和洗澡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活動。

《說文解字》:“沐,擢髮也;浴,灑身 也;洗,灑足也;澡,灑手也。”

文中的“擢”、“灑”都是洗滌的意思,意思就是說“沐”代表的是洗頭髮,“浴”代表的是洗身體,“洗”代表的是洗腳,“澡”代表的是洗手。按照古人的意思,他們是把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是分得非常清楚的,沐浴就是清洗全部身體,而洗澡就只是單純的洗手洗腳。所以說沐浴可以包含著洗澡,而洗澡並不能包含著沐浴。

在古代,“沐浴”和“洗澡”是一回事嗎?搞混了會鬧笑話

不過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洗澡也不僅僅是指的洗手洗腳的意思了,其中也有沐浴的意思了,現在兩個詞差別也並不是非常大,唯一的區別就是洗澡不一定會洗頭,而沐浴是肯定會洗頭的。

結語

現代社會的很多詞語含義,其實和古時候已經並不相同了。就比如沐浴和洗澡二詞,在古時候,沐浴是一種非常正式的活動,非常有儀式感,每當需要參加大型正式活動的時候,都需要提前沐浴,洗乾淨身體的,發展到後面,沐浴甚至有淨化心靈的意思在其中。而“洗澡”一詞,在古代的意思實際上指的是洗手洗腳,並不是我們現在洗澡的意思。

所以說,看到古文中出現洗澡一詞後,千萬不要搞混了哦,如果搞混了就可能鬧笑話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刪除。)

TAG: 沐浴洗澡意思非常洗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