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日課328丨如何才能不被矇蔽,不走極端

荀子日課328丨如何才能不被矇蔽,不走極端

每天一課讀經典,這裡是爾雅書苑。今天我們開始《荀子日課》第328講《解蔽篇》的學習。歡迎留言交流。

昔賓孟之蔽者,亂家是也。墨子蔽於用而不知文,宋子蔽於欲而不知得,慎子蔽於法而不知賢,申子蔽於勢而不知知,惠子蔽於辭而不知實,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故由用謂之道,盡利矣。由欲謂之道,盡嗛矣。由法謂之道,盡數矣。由勢謂之道,盡便矣。由辭謂之道,盡論矣。由天謂之道,盡因矣。此數具者,皆道之一隅也。夫道者體常而盡變,一隅不足以舉之。曲知之人,觀於道之一隅,而未之能識也。故以為足而飾之,內以自亂,外以惑人,上以蔽下,下以蔽上,此蔽塞之禍也。孔子仁知且不蔽,故學亂術足以為先王者也。一家得周道,舉而用之,不蔽於成積也。故德與周公齊,名與三王並,此不蔽之福也。(《荀子·解蔽篇第二十一》05)

昔賓孟之蔽者,亂家是也。墨子蔽於用而不知文,宋子蔽於欲而不知得,慎子蔽於法而不知賢,申子蔽於勢而不知知,惠子蔽於辭而不知實,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

從前遊士中有被矇蔽的,搞亂思想的學者就是典型的例子。孟,通萌,民。賓孟,外來之民,指往來於各諸侯國之間的遊士。墨子矇蔽於實用而不知文飾,宋子矇蔽於人有寡慾的一面而不知人有貪得的一面,慎子矇蔽於法治而不知任用賢人,申子矇蔽於權勢而不知才智的作用,惠子矇蔽於概念邏輯而不知現實,莊子矇蔽於自然的作用而不知人的力量。

故由用謂之道,盡利矣。由欲謂之道,盡嗛矣。由法謂之道,盡數矣。由勢謂之道,盡便矣。由辭謂之道,盡論矣。由天謂之道,盡因矣。

所以,從實用的角度談道,道就只是功利;從慾望的角度談道,道就只是滿足;從法治的角度談道,道就只是法律條文;從權勢的角度談道,道就只是權勢的便利;從名辯的角度談道,道就是不切實際的理論;從自然的角度談道,道就只是因循聽天命。

此數具者,皆道之一隅也。夫道者體常而盡變,一隅不足以舉之。曲知之人,觀於道之一隅,而未之能識也。故以為足而飾之,內以自亂,外以惑人,上以蔽下,下以蔽上,此蔽塞之禍也。

這幾種說法,都是道的一個方面。道的本體經久不變,而又能窮盡所有的變化,一個方面是不足以概括道。一知半解的人,只看到道的一個方面而不能真正認識道,所以把這片面的認識當作完整的道,內則擾亂自己的思想,外則迷惑別人,在上則被臣民矇蔽,在下則被君主所矇蔽,這就是矇蔽的禍害。

孔子仁知且不蔽,故學亂術足以為先王者也。一家得周道,舉而用之,不蔽於成積也。故德與周公齊,名與三王並,此不蔽之福也。

孔子有道德有智慧又不蔽於一端,多方學習,足以輔助古代聖王。只有孔子掌握全面的道,推崇並運用它,而不被成見所矇蔽。所以他的德行與周公相等,名聲和三代開國之王並列,這就是不被矇蔽的幸福啊。

如今我們面對的資訊、觀點,比古人何嘗是多百倍、千倍,只有多方學習,全面瞭解,讓自己的知識不斷更新迭代,才不至於被成見矇蔽,不鑽牛角尖,不走極端,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觀點。

我們已經逐字逐句學習完《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道德經》,家訓《聰訓齋語》《澄懷園語》《曾國藩教子書》,誦讀《聲律啟蒙》。《荀子日課》《朱子讀書法》正式開講。

關注爾雅書苑,讀懂中國經典,涵泳儒雅人生。

日課溫故

涵泳誦讀

家風傳承

TAG: 矇蔽謂之不知蔽於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