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燉》《我和我的祖國》觀後碎思

其一 《前夜》

《亂燉》《我和我的祖國》觀後碎思

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句臺詞:

“一直向上就不會害怕了。”

電動旗杆安裝者林治遠(黃渤飾)其實有恐高症,在攀援旗杆的過程中,隊友這樣安慰他。

記得剛學車時,總是糾結於車頭正還是不正,教練跟我說:

“你一直向遠處看,車自然就正了。”

哦,我明白了:

一直向上看,人就不容易發慌了。

一直向遠看,路就不容易偏向了。

其二《相遇》

《亂燉》《我和我的祖國》觀後碎思

這個名字感覺怪怪的,感覺與主題不搭。

任溸夕扮演的方敏和曾經的戀人——張譯扮演的高遠——相遇時,感覺任溸夕的表情管理上還是欠缺一些功夫。

在我看來,邂逅三年不見的愛人,而且還戴著口罩,依照常理、常情,方敏絕不應該是簡單問候之後繼以大段獨白,而應該經歷試探、問詢、責問等一系列複雜的過程,表情也應該是相當複雜的,

有驚喜,有嗔怪,有焦灼,有關切……

這些,任溸夕都未能很好地體現。

還是張譯厲害,大半個臉擋住了,就憑一雙眼睛,就完成了所有情感的表達、意蘊的呈現。

其三《奪冠》

《亂燉》《我和我的祖國》觀後碎思

奪冠的主語是女排,而故事主人公是男孩,這個有點擰。

奪冠?本質上是奪愛啊,所奪者,小男孩對小女孩的青澀之愛也。

片尾讓吳京和馬伊琍出場,扮演成年東東和小美,有“蛇足”之嫌,讓人齣戲了。

作為七零後,我對電視天線是不陌生的。

這倒使我憶起了一段辛酸往事:

八十年代的農村,電視遠未普及,三五成群,結伴、聚眾於某戶殷實人家集中觀摩,是常有的事。

老家有一鄰居,叫巧玲。巧玲不巧,其實是一傻姑。生了一個兒子,叫小文,小我六歲。自小便常被人欺負,連看電視這件事上也不例外。人們調侃他、擠兌他、排斥他,記得有一次,他實在是被激怒了,一氣之下當眾揚言:“你們再這樣,我就在外面轉天線,讓你們一個也看不成!”無奈之下,人們只好承認了他的席位。

他當然算不得“熊孩子”,最多算一隻“逼急了的兔子”。

電影中的東東、鄰居家的小文,有著天壤之別、雲泥之判,自不可同日而語、相提並論,不過我想:我和我的祖國,為什麼“一刻也不能分割”?我想應該在於

大國和小民的同頻共振

。東東固然光彩照人,小文也當自得其樂,他們

都應是祖國版圖上全民生態的流動座標

,“一刻也不能分割”。

其四《迴歸》

《亂燉》《我和我的祖國》觀後碎思

觀看這段時中途有事出去了一下,只留下一些模糊的印象。

有一種“承上啟下”的感覺,上承《前夜》,其實都是在“和時間賽跑”;下啟《白晝流星》,主題詞都是“回家”。

說到“迴歸”,結合當前香港形勢,有人提出“二次迴歸”,完全同意。

二十二年前的迴歸,是形體的迴歸,但尚未做到“魂兮歸來”,所以,“身在曹營心在漢”,

魂沒了,

軀殼的意義自然大打折扣

。所以,二次迴歸是精神迴歸,是真正意義上的迴歸。

其五《北京你好》

《亂燉》《我和我的祖國》觀後碎思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因為它更像是一個故事,或者,只有它在老老實實講故事。

我能夠想象,在這部電影裡,2008年的奧運會是一定要濃墨重彩、大書特書的;但是,腦海裡卻也掠過一絲想法:同一年的汶川地震怎麼辦?

傷痛也是一種記憶,傷痛更是一種記憶

編劇高明!將這兩件大事巧妙地嫁接在了一起,天衣無縫、渾然一體!

評判影視作品,我有三個標準:笑點、淚點、燃點,依此標準,能入圍者,寥寥無幾。

而《北京你好》這部短短几十分鐘的微電影,居然給人帶來了驚喜。

有笑點,除演員個人因素外(葛優是一號諧星),片尾情節的錯愕也足讓人忍俊不禁,尤其是汶川男孩將“薩馬蘭奇”說成“薩琪瑪”的臺詞。

有淚點,小男孩的父親,曾經是鳥巢的建築工人,卻因為一場地震永遠地埋在了大地深處,這個情節,看似漫不經心地一帶而過,其實足以摧人肝腸,攝人心魄。

有燃點。“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耳邊再一次響起這熟悉的旋律,是啊,

共和國偉大工程的親歷者、建設者,不更應該是夢想的見證者、榮光的沐浴者麼

?一張入場券,一張奧運會入場券,一張由張北京割捨親情送出的奧運會入場券,是橋樑、是紐帶,讓華夏子民血脈相連、根柢相通。

其六《白晝流星》

《亂燉》《我和我的祖國》觀後碎思

陳凱歌親自執導的這個片段,在主題呈現、藝術表現上,在網上引發了熱議,或爭議。

扶貧?救贖?回家?航天?究竟想表達什麼主題?究竟什麼才是重點?我覺得編導對觀眾缺少一個清晰的交代。(將一個好端端的故事越講越擰巴,這在陳凱歌不是第一次,《趙氏孤兒》即是一例,甚至讓人一度懷疑《霸王別姬》是不是他的手筆。)

此外,片中不乏雷人、誇張的情節,“夾帶私貨”(比較生硬地讓兒子出演主角)也頗遭人詬病。

當然,絕非一無是處,足可稱道者如下:

一、臺詞。“你扶它立住,得扶多久了,它得自己站著,那才算數呢。”“心化作河裡的春水。”“你們都是返鄉的人。”……樸實、雋永、意味深長。

二、意象。白晝流星,這個意象不但鮮明、生動,而且豐富、深刻。它是老一輩傳說裡的“希望之星”,也是2016年11月18日在內蒙真實降落的神舟飛船,它還暗指了故事中扶危濟困、開蒙啟愚的李叔(中國版的米里哀主教),它還寓示著這個民族飛天的夢想、不滅的希望。

三、意蘊。“返鄉”:神舟飛船降落地球,是返鄉;襤褸少年紮根故土,是返鄉;甚至,李叔在藍天下、草地上溘然長逝,也是一種返鄉。返鄉,也是精神意義上的迴歸,何為“救贖”?

救贖,就是找到“回家的路”

其七《護航》

《亂燉》《我和我的祖國》觀後碎思

想起泰戈爾的一句詩:“天空沒有留下鳥的翅膀,但我已經飛過。”

主角?配角?我陷入了深思:

在閱兵的背景下,在無垠的長空裡,當然有主角和配角之分。

但是,

在人生的舞臺上,在生命的長河裡,沒有主角和配角之分

我注意到“護航”的英文翻譯:one for all。

意思已經很清楚了:我為人人。

這其實是“小我”和“大我”的關係:特殊情況下,需要以犧牲小我成就大我;

某種意義上,“小我”即是“大我”,只要你能“忘我”“無我”“舍我”

至此,全片扣題——我和我的祖國。

沒有

小民奉獻,何來大國尊嚴?

沒有大國崛起,何來小民尊嚴

這一方舞臺,我們都在。

TAG: 迴歸返鄉主角東東入場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