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件文物永不出境,科學仿製13年終於成功,網友:太假了

這一件文物永不出境,科學仿製13年終於成功,網友:太假了

長沙馬王堆的出土無疑是考古界的一大奇蹟,從發掘之初便被評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其地位可想而知。這稀世珍寶並非無的放矢,今天要說的這件文物看似尋常不過,實際上就是名副其實的稀世珍寶。它完好如初的出現在我們面前,生動的體現了古人紡織業的天花板,即便是今天的高科技與之相比也如臨大敵。而古人只是靠著傳統智慧與勤勞的雙手便成就了這一傳世之寶,考古學家為它取名叫素紗禪衣,是“千年不老”的傾城美人辛追夫人的隨葬品。

這一件文物永不出境,科學仿製13年終於成功,網友:太假了

從展示圖上可以非常直觀地感受到其超薄的質感與當時的服裝風向,交領、右衽、直裾與漢朝上下衣裳相連的深衣如出一轍,除了用織錦在領和袖口邊緣加以點綴之外,整件衣服再無其他紋飾,所以出土的時候考古學在為其取了一個非常貼切形象雅淨的名字“素紗襌衣”。整件衣服的製造材料全部是精繅的蠶絲,製造方式也是當時較為流行的單經單緯絲交織法,縮影呈現的方孔平紋渾然天成。我們是無緣親近,但考古學者透過高倍鏡清晰了觀察其每一寸的質地,極細的絲縷讓人歎為觀止,孔眼的均勻就像電腦列印一樣,輕盈精湛巧奪天工,最為世人震撼的是這件完整的衣衫只有49克的重量,其薄與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蟬翼不相上下。

這一件文物永不出境,科學仿製13年終於成功,網友:太假了

那麼在思想保守的古代,這樣的衣服有什麼意義呢?有人推測因為其真薄如蟬翼的質感穿在身上必然使得胴體若隱若現,既然是辛追夫人的物品,那當然是穿給丈夫看的性感內衣,是其取悅爭寵的法寶。也有人認為它是罩在錦袍外面的一件裝飾,用以襯托所罩錦衣的華美和尊貴。更有人認為它是古代婚禮時女子最為流行的罩衫禮服,根據《儀禮》記載,婚禮時女子罩衫的領口和袖口都有絳色錦邊,而素紗禪衣僅有的裝飾正好在這兩處。如此脆弱的衣物必然只能在特殊情形下穿,平時生活如果將其罩在外面必然極為容易劃破。所以說“內衣說”與“禮服說”相對靠譜一些,到底怎麼穿也並不那麼重要,辛追復原像也基本再現了這位古代美人的容貌,素紗禪衣無論怎麼穿於她而言都不過是錦上添花。

這一件文物永不出境,科學仿製13年終於成功,網友:太假了

這件稀世珍寶的工藝更為讓人不可思議,因為古代沒有科技的幫助,所能依靠的只有古人樸素的智慧與勤勞的雙手。正如前文所述,製造者採用的方法是經緯交織法,緯絲的拈向一致,也可以在高倍鏡下看到其採用的是強拈的手法;經絲拈向交錯,拈法採取的是弱拈。兩兩交織成幅面的皺紋,質感因此極目可見。專家還結合歷史記載推敲出了他們織造的詳細技法與材料的來源,共採用了四組經絲,其中一組較粗的絨圈經是禪衣上環狀紋理的關鍵,其工藝相當複雜。而所採用的的蠶絲也大有來頭,是漢朝三眠蠶所產的繅絲。既然知曉了其技法和材料,考古學家萌生了用科技仿製這件稀世珍寶的想法。

這一件文物永不出境,科學仿製13年終於成功,網友:太假了

湖南省博物館想趁這個機會用科技來挑戰一下古人的智慧,他們給一研究所提供了這件禪衣的詳細資料與資料,希望他們能夠在科技的幫助下複製一件禪衣,如果成功也就標誌著當今科技在紡織工藝上的實力。對於禪衣的款式與紋飾可謂是輕而易舉,然而一看重量129克,這顯然是個巨大的打擊。

這一件文物永不出境,科學仿製13年終於成功,網友:太假了

但研究人員並沒有放棄,專家找到了超重的原因,認為今天的蠶在更為科學的養殖環境中比較肥大,蠶絲因此變得更為粗重。於是專家又找來一些特殊的食料,重新用“減肥”的方法培養新蠶,經過漫長的13年,總算再次紡織了素紗禪衣,這一次稱重為49。5克。雖然依舊沒能超越原版,但這樣的成功也屬實不易。相比之下贗品之感撲面而來,甚至有網友直言太假,就像某寶上買的一樣。

這一件文物永不出境,科學仿製13年終於成功,網友:太假了

這件稀世珍寶的出現不僅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也是漫長曆史環境作用的結果,這兩樣條件都是科學無法複製的,這是它的根本魅力所在。無論多麼先進的儀器造出多麼輕薄的衣服永遠也比不上人們一針一線之心血,它們沾染了人的感情和靈氣是機器永遠無法替代的。

TAG: 禪衣稀世珍寶古人這件素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