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簡史——形成期

考古學簡史——形成期

埃爾金大理石刻

縱觀近代考古學的發生、發展的全部過程,可以按照階段的不同,將它分為萌芽期、形成期、成熟期、發展期和繼續發展期。

形成期

從 1840 至 1867 年。

“三期論”的提出

19 世紀中葉,考古學終於發展成為一門嚴謹的科學。這首先應該歸功於史前考古學。由於史前時代沒有任何文獻記載,對史前史的研究必須完全依靠考古學,而史前考古學的發展又推動了整個考古學的發展。1819 年,丹麥皇家博物館館長 C。J。湯姆森從該館所藏的史前古物著眼,提出了著名的“三期論”,認為史前時代的丹麥經歷了石器時代、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三個時期。不久 J。J。A。沃爾索(1821~1885)又進而把“三期論”用於野外古蹟的分期,並以發掘工作中所見的地層關係作為證明。1843 年,沃爾索發表了《丹麥原始時代古物》一書,使“三期論”從此成為史前考古學的研究基礎。

舊石器的發現和證實

述丹麥的石器時代,只限於新石器時代(因冰川關係,丹麥沒有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對舊石器文化的研究,是從英、法兩國開始的,而法國 J。布歇·德·彼爾特在索姆河畔首先發現舊石器,並認定是原始人類所用的工具。1859 年英國考古學家和地質學家核查了布歇·德·彼爾特的發現,確認此地的舊石器是與已經絕滅的動物化石共存的,從而證實了他的學說。1865年英國的 J。盧伯克(1834~1913)使用希臘語的詞根,創造了“舊石器”(Palaeolithic)和“新石器”(Neolithic)兩個名詞,以表示兩個石器時代的存在。當時,進化論已成為歐洲思想界的主流,它為史前考古學打開了前進的道路。1856 年發現的尼安德特人的頭骨化石,不久也被引用為進化論的物證,徹底否定了上帝於公元前 4004 年造人的神話。後來,E。A。I。H。拉爾泰(1801~1871)又用古脊椎動物化石作標準,把舊石器時代分為 3 期;G。de 莫爾蒂耶則用第一次發現的地點作為各期的名稱。這種分期法和定名法,至今仍為考古學界所通用。新石器時代方面,1853~1854 年在瑞士境內發現了“湖居”遺址,有著許多儲存良好的遺蹟和遺物。後來知道,湖居遺址中除了新石器時代的遺存以外,還包含有銅器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的遺存。1846~1864年在哈爾施塔特的發掘和 1858~1860 年在拉登的發掘,證實了歐洲的史前時代應包括早期鐵器時代,這兩處地名便被用作歐洲史前考古學中的兩個分期的名稱,後來又成為兩個文化的名稱。

埃及和西亞的考古工作

商博良釋讀古埃及象形文字以後,引起了歐洲人對埃及的古蹟和古物發生更大的興趣。法國、德國和義大利等國的考察隊到埃及各地調查發掘。在這以前,義大利人 G。B。貝爾佐尼(1778~1823)在埃及濫掘古墓,掠取了大量珍貴的古物。到了 1859 年,法國 A。馬裡埃特擔任埃及政府的古物局局長,才對這種盜掘加以控制。他任職 30 年,主持了 30 多處發掘,取得了豐富的收穫。19 世紀初年,在波斯境內發現了刻有楔形文字的摩崖石刻。1835 年英國人 H。C。羅林森(1810~1895)釋讀出貝希斯頓三體銘文中的一種楔形文字為古波斯文。後來,其他兩種楔形文字也被考釋出來,證明分別為古埃蘭文和古巴比倫文。古文字學方面的這些研究成果,對西亞地區的考古學研究有很大的幫助。1842年,法國人博塔開始發掘尼尼微城址。次年,他又在豪爾薩巴德發現了亞述王朝薩爾貢二世的宮殿址,獲得了大批石刻浮雕和楔形文字的銘刻。1845~1851 年英國人 A。H。萊亞德也在尼姆魯德和尼尼微發掘出亞述時代的許多石刻浮雕、楔形文字的石刻和泥板。他出版了《尼尼微石刻圖解》和《尼尼微發掘記》,影響很大。但當時的工作水平很低,主要是挖取珍寶,談不上什麼科學性。1850 年,瓦爾卡古城址被發現,並進行發掘,雖然當時還不知道它是屬於比巴比倫更早的蘇美爾人的。

希臘羅馬的古典考古學

從 19 世紀初期以來,英、法、德等國的古物愛好者相繼到南歐遊歷、考察,往往將希臘羅馬的石刻浮雕等精美文物運回本國出售,或贈送給博物館。從雅典巴臺農神廟拆下來的浮雕石刻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例,它是由埃爾金於 1816 年運到倫敦的,故被稱為“埃爾金大理石刻”。有的人還發掘了希臘羅馬的古城址和基地,目的也在於攫取文物,不講求工作的科學性。從 1863 年起,義大利考古學家G。菲奧雷利改進了對龐培古城遺址的發掘方法。他以恢復這一古城的原貌為目標,對遺址中的房屋遺存按單元進行全面的揭露,講求層位關係,並將發掘出來的遺蹟儲存在原地。在發掘中,貧民的居處和富人的邸宅同樣受到重視;出土物不論精美與否,都被作為不容忽視的標本。他的這種審慎、周密的工作態度,為此後龐培城址的科學發掘打下了基礎。

國際考古學會議的召開

作為近代考古學形成的重要標誌,1866 年在瑞士召開了第一次“人類學和史前考古學國際會議”。這使得考古學作為一門科學,在國際學術界得到了普遍的承認。到 1912年為止,這個國際會議共開過 14 次。1932 年改為“先史學和原史學國際會議”,在英國首次舉行。它的第 11 次會議定於 1986 年在英國舉行,屆時還將加上“世界考古學會議”的副標題。1867 年在巴黎舉辦的規模宏大的世界博覽會,其中有一“勞動歷史陳列館”,以史前時代的勞動工具為主要陳列品。莫爾蒂耶負責歐洲各地標本的選定和陳列,馬裡埃特則負責埃及考古學標本的選定。這樣,考古學在廣大群眾中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中國大百科全書 考古學

==============

埃爾金大理石雕原本屬於希臘的帕特農神廟。

1799年,埃爾金勳爵被任命為英國駐奧斯曼帝國大使。在埃爾金上任的第三年,英國軍隊將法國人從埃及趕走。同希臘一樣,埃及當時也屬於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奧斯曼帝國急切希望英國歸還其對埃及的控制權。作為交換的一部分,埃爾金獲得了在雅典“發掘和取走任何帶有銘文和人像的石頭”的特權。

史書記載,1801年7月31日凌晨,迫不及待的埃爾金僱傭了大群工匠爬上帕特農神廟,他們將一塊大理石從建築物上卸了下來,這塊大理石描繪著對抗中的青年和人首馬身的怪物。次日,第二件雕塑被卸下來。一連數月,數十件雕塑作品被如法炮製卸了下來……工具是簡單粗暴的鋸子以及炸藥。根據埃爾金的陳述,最多時,他僱傭了四百餘人同時幹活。拆卸的過程中,帕特農神廟多有毀壞。

拆卸工作進行的同時,轉移工作也是緊鑼密鼓。1802年3月,埃爾金下令將拆卸下來的第一批藝術品運往英格蘭。運送工作持續了10年,1812年5月運抵英格蘭的最後一批雕塑,據稱有數十箱。

1816年9月7日,埃爾金勳爵病重體衰,入不敷出,英國政府斥資3。5萬英鎊買下埃爾金大理石,“由公眾享有”,同時由大英博物館“保管,並不得使之失散”。實際上在英國政府購買大理石前三個月,英國官方對此有過爭議。無論出於何種原因,英國政府最終買下了這些雕塑,並將其置於大英博物館的杜維恩陳列室展出,成為其鎮館之寶。

希臘政府多次希望英國能夠完璧歸趙,甚至專門成立“英國歸還大理石雕委員會”為索回國寶做了大量工作。但英國方面態度一直非常強硬,表示英國不會將其歸還希臘。

TAG: 考古學埃爾金發掘史前大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