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民間藝術中的“福”元素,你知多少?

新年啦~

今天

小編繼續為大家介紹

福鼎“福”文化

一起來了解一下

福鼎民間藝術中的“福”元素吧!

“福”是諸事皆吉的總稱,每逢新年或吉日,則有祝福之字或寓意之圖出現在民俗活動中,人們用以祈盼萬福降臨,久而久之形成引人入勝的民間藝術,中秋福鼎餅花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福鼎民間藝術中的“福”元素,你知多少?

福鼎餅花

福鼎餅花是福鼎一種富有地方特色的年畫品種,是專用於中秋月餅的外包裝裝飾畫,當地群眾在月餅吃完後,會把一幅幅漂亮的餅花貼在牆上以供觀賞。福鼎餅花始創於清代,盛於清至民國期間,在閩東的霞浦、柘榮及浙江的蒼南、平陽一帶廣為流行。福鼎餅花的畫店眾多,高手雲集,花樣繁多,版式豐富,善於表現時事和現實生活,但其中圍繞“福”的內容佔有重要比重,比如“福”字的變形圖案、福神等。

福鼎民間藝術中的“福”元素,你知多少?

福鼎餅花

又如福鼎剪紙和刺繡藝術,民間藝人多用“福”元素創作剪紙和刺繡作品。過去婦女穿的鞋、肚兜,小孩的涼帽、虎頭帽、彭祖鞋、虎頭鞋、枕頭等都要繡花,繡花就要紋樣,很多家庭婦女會繡花,但不一定會畫花、剪紙。這樣就必須由一些能繡能剪的家庭婦女來剪紋樣。社會上就產生了一些以剪紙、刺繡為生的職業婦女。她們在創作的過程中迎合民間大眾對“福”的祈盼和追求,經常用“福”元素進行創作作品。

福鼎民間藝術中的“福”元素,你知多少?

福鼎民間藝術中的“福”元素,你知多少?

帶有繡花的畲族帽子和鞋子

福鼎畲族民間傳統祈福舞蹈“六結花”也是與“福文化”息息相關的民間藝術。早期畲族同胞主要在山地聚居、耕牧為生,他們改變艱苦環境的迫切感,對自然的敬畏感,及對生活的憧憬與祝願,形之於一定的程式和場景,就產生以“祈福”為主題的伴有歌唱的舞蹈藝術形式。“六結花”也叫穿心結,一般要5至6人來跳,有進有退,邊進邊退,用挪步走,形成一個“結”,手法則用“香花手”,用花樣來表示敬神和祈福。其基本內容多為讚頌祖先或是先人的德行和功勞,祈求降福於子孫,保佑後裔平安、健康、順利。

據介紹,該舞實源於三清山道教巫舞,明朝中後期傳入閩東、浙南一帶畲鄉,成為由畲族巫師表演祈福的祭祀舞蹈。現福鼎傳習“六結花”所在地主要集中在桐城浮柳村及周邊鄉村。

END

“幸福福鼎”編輯部

文:白榮敏

圖:幸福福鼎相簿

TAG: 福鼎餅花畲族剪紙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