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三省吾身

三省吾身

學而—三省吾身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張居正講評】曾子,是孔子弟子,名參。省,是省察。忠,是盡心的意思。信,是誠實。傳,是傳授。習,是習熟。曾子說:“我於一日之間,常以三件事省察己身。三者維何?凡人自己謀事,未有不盡其心者。至於為他人謀,便苟且粗略,而不肯盡心,是不忠也。我嘗自省,為人謀事,或亦有不盡其心者乎?若徒面交,而不以實心相與,是不信也。我嘗自省,與朋友交,或亦有虛情假意,而不信於人者乎?受業於師,便當習熟於己。若徒面聽,而不肯著實學習,是負師之教也。我嘗自省,受之於師者,或亦有因循怠惰,而不加學習者乎?以此三者,自省察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蓋未嘗敢有一日稍懈也。”蓋曾子之學,隨事精察而力行之,故其用功之密如此。然古之帝王,若堯之兢兢,舜之業業,成湯之日新又新,檢身不及,亦此心也,此學也。故《大學》曰:“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從事於聖學者,可不知所務哉?

【翻譯】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名為參。省,是省察的意思。忠,是盡心的意思。信,是誠實。傳,是傳授。習,是熟練地掌握的意思。曾子說:“我在一日之間,常常用三件事來反省自己。這三件事是什麼呢?凡人為自己謀劃事情,沒有不盡心的。至於為他人謀劃,則苟且敷衍,粗心大意,而不肯盡心盡力,這個是不忠的表現。我常常自我反省,為人謀劃事情,是否也存在著不盡心的情形呢?交友之道,貴在誠信。若只是表面的相交,而內心並不與之親近,這個是不誠信的表現。我常常反省自己,與朋友相交,是否存在著虛情假意,而對人不誠信交往的情形呢?受業於老師,應該做到,自己能夠熟練地掌握老師教給的知識。若只是表面在聽,而不肯切實地去學習,這個是辜負了老師的教誨。我常常自我反省,從老師那裡學習知識,是否存在著因循怠惰,而不肯踏實學習的情形呢?我用這三件事,來自我省察,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未嘗有一天敢去懈怠啊。”大體上,曾子在學習君子之道的時候,每件事都精心考察而身體力行,所以他的用功的周密是如此地厲害。然而,古代的帝王,比如堯舜的兢兢業業,成湯的每天都更新完善自己的品德,反省自己,好像總未達標而不斷地反省和提升自己,古代帝王的這種心理和學習方法,和曾子的三省吾身的心理是一樣的。所以,四書中的《大學》裡面講:“從天子到平民百姓,全都以修身作為根本。”從事於聖賢的學問的人,可以不知道著力點嗎?省察己身,當是學習君子之道的一大著力點。

【講解1】堯,舜,這是古代的聖王。《史記·五帝本紀》裡面記載了五位內心仁愛,富有智慧,善待百姓的古代帝王。那個時候,我們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並不叫做皇帝,而是叫做帝。這五位帝王分別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這五位帝王都是古代的聖賢,都是品德上為聖賢,而政治地位為君主的人。像這種品德為聖賢,而地位為君主的人,古人將其稱作是內聖外王。

內聖外王,這個是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的政治情境。大體上,如果一個君主能夠仁愛,能夠富有智慧,施行仁政,那麼,君主的這種仁愛與智慧,它會讓整個國家,都處在謙敬禮讓,和睦相處,安樂和平的生活之中。

千百年來,我們中國的古人,我們古代的聖賢,所追求的,正是百姓的和樂與福祉。

當聖賢的君主在位的時候,君主施行仁政,為百姓謀福利,做萬民的表率。而老百姓也愛戴君主,君民相親相愛,和樂安康。這樣的君明臣賢,百姓和樂的政治局面,正是中國的聖賢,正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等等的聖賢,世世代代都有努力追求的。

我在看《新唐書》的時候,看到裡面的歷史記錄與評價的時候,往往覺得很感動。一方面,唐朝是真的強大。唐朝歷史經常會有我們中華與突厥,吐蕃,其它的各種侵擾勢力的爭鬥的事蹟,並且呢,我們經常看到某某節度使,某某刺史將敵對侵略勢力給打敗的記錄,我從中感受到的是我中華的強大,感受到的是我中華的祖先在為祖國的尊嚴與繁榮在作鬥爭,在作貢獻。另一方面呢,這一行行的文字,都是我們的祖先在用自己的血汗書寫著歷史,這是我們中華的歷史。

那一個個的刺史,節度使,在為保衛祖國而戰鬥的時候,有的是打敗了敵人,保衛了祖國,有的是壯烈犧牲。我們知道,我們國家的歷史上,有一位大書法家,名字叫做顏真卿。顏真卿,他就是唐朝的一位官員,在安史之亂髮生的時候,顏真卿就參與了平定安史之亂的戰鬥,戰功卓著。還有其他的許多的名字,當我看到這樣的一行行的歷史,想到我中華的先人,在為祖國的繁榮與尊嚴而奮鬥的時候,我每每覺得。我中華的強大,我中華文化的燦爛,正是這樣的一個個的刺史,節度使,正是這樣的一個個的聖賢與百姓的血淚鑄成的。

中國的歷史與文化,中國的聖賢,自有他們的價值。

我前些時間買了培根的《培根隨筆》。在這裡,有一篇文章叫做《論友誼》。我摘取其中的兩段文字,放在下面。

(1)由此可見,人與人的友情在人生中是何等重要。得不到友誼的人將會是終身可憐的孤獨者。沒有友情的社會只是一片繁華的沙漠。因此那種樂於孤獨的人,其性格不是屬於人的,而是屬於獸的。

(2)由此可見,友誼在人生中是何等的重要,它的好處是無窮無盡的。總而言之,當一個人面臨危難的時候,而他平生又沒有任何可以信託的朋友,那麼我只能告訴他一句話——自認倒黴吧!

首先來看第二段。我們中國的一部書叫做《增廣賢文》,其中有講到,“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又講,“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又講,“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這些個東西,簡單地來講,那就是世態炎涼,有錢有勢,別人就對你客氣,熱情,無錢無勢,別人就對你冷淡。大多數的人,難免遭遇不順利,遭遇挫折。當你遭遇了一些個變故,挫折的時候,平日裡的一些個所謂的朋友,親戚,他們是否都走光了,都不去理你了呢?

作為人,沒有人喜歡孤獨。但是呢,如果你過於依賴於所謂的友誼,你全然無法忍受孤獨,那麼,在你遭遇挫折,遭遇失敗的時候,在你遭遇了親人朋友的突然變冷的情境的時候,你還能夠受得了嗎?就人的一生來講,想要獲得真實的幸福,那麼,忍受孤獨,自立自強,這個是必備的一種品質。如果你過分地依賴於他人,過分地依賴於所謂的友誼,身邊沒有朋友,你就受不了,我覺得,這不是什麼好事情。周易裡面講,“君子以獨立不懼,遁世無悶”。如果沒有這種獨立不懼的精神,如果你淨是依賴於外在的所謂的友誼,那麼,我覺得,多半地,你所交往的人,也都是酒肉朋友,是損友,貌合神離,而不是真正的朋友。

大體上,培根的論述,給我的感覺就是,他是依賴於外在的所謂的友誼的,甚至是會依賴於酒肉之交。這樣的人,或許,在文學方面,有所成就。但是呢,他絕不是一個英雄,他也受不了大的挫折,不具備獨立自主的精神。想一想,我們中國古代有包拯與海瑞這樣的清官,這樣的清官,他難道不知道堅持原則是有危險的嗎?他難道不知道人們喜歡聽好聽的話,而厭惡忠正的言論嗎?他們難道不知道銀子可以換漂亮的房子,可以娶好多好多的漂亮的美女嗎?他們肯定知道。在知道這樣的現實的情況下,他們獨立不懼,特立獨行,清正廉潔,為民請命。個人覺得,與培根的依賴他人,依賴於所謂的友誼,而缺乏獨立自主的精神相比,我們的包拯與海瑞,那是更可愛的。

培根是文學家,但是他的人生,並不能夠達到包拯與海瑞的境界,也更加的達不到許多的偉人的境界。

想一想,當我國的春秋時代的越王勾踐在被夫差打敗,自己的國家越國被征服的時候,那個時候,有多少人,會對他施加各種的白眼呢?而勾踐為了復國,他忍辱負重,忍耐了種種的恥辱,而最終打敗吳王夫差,滅掉了吳國,而光復了越國,並且成為一代霸主,成就了一代霸業。想一想,勾踐這樣的人,他的境界,那是培根可以達到的嗎?

我中華自有光輝燦爛的歷史在,我中華自有聖賢與英雄在。

在這種學術的研究方面,中華傳統文化有它自身的研究視角與特點。如今的時代,我們既需要學習西方文化,同時也需要加強對自身的傳統文化的研究。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閉關鎖國,故步自封,盲目地自大,這個當然是不可取的。外來的文化,我們需要充分地學習,吸收,借鑑。然而,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並非一無是處。

當今的中國,我們是存在著許多的卡脖子的科技問題,比如作業系統與CPU,比如光刻機。

想要發展這樣的科學技術,我們就需要一批科研人員,來從事科學研究。

而這樣的一些個東西,它的研究,那是存在著一定的難度的。如何來克服這種有難度的問題呢?

中庸裡面講,“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它的意思是說,人家花費一分的努力能夠做好的,我花費同樣的功夫卻做不好,那麼,我就花費百分的功夫去做。如果人家花費十分的功夫能夠做好而我花費同樣的努力卻做不好的,我就花費千分的功夫去做。不放棄,鍥而不捨,自強不息。

如果真的是能夠這樣子堅持著去做,鍥而不捨,那麼,即使起初是愚昧的,長期地積累下來,我們也可以變得睿智聰明。即使起初是柔弱的,長期積累下來,我們也可以變得強大。地位與財產可以變得強大,心靈,也可以變得強大。

如果能夠像《中庸》裡面所說的那樣,對於這種卡脖子的科研專案的問題,我們能夠長期地鑽研,積累,鍥而不捨,那麼,我們是可以克服這樣的問題的。

時代在發展,在變化。然而,有些東西,它是不變的,它是具有永恆的價值的。

像是《中庸》裡面的這番話,它在今天,就可以用來解決卡脖子的科研專案的問題。

在這裡,我只是提到中庸的一個章句。如果有很多的同學,能夠系統地學習儒學,那麼,這無論是學生個人,還是對於國家的建設事業,那都是有著諸多的好處的。

如果一個人能夠具備鍥而不捨的精神,具備著攻堅克難的意志,不輕易放棄,腳踏實地,求真務實,這對於事業的發展,應該是有一定的好處的。

然而,這樣的品質的養成,大概是需要許多的學習,才可以的。

我們的儒學,它其實是有助於培養一個人的良好品質的。

【講解2】關於曾子的三省吾身,這個呢,這算是很重要的東西了。我們學習儒學,學習君子之道,主要的目的就在於修身。而想要修身的話,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常常去反省自己,觀察自己的言行與心靈。

省察自己,看起來似乎是沒啥實際意義,實際上呢,並不是這樣的。

很多人,他會選擇去投機取巧,覺得能說會道,會來事,有眼力見就是人生的全部,認為這樣的人生就幸福。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為何和珅那麼地會說話,會來事,卻被嘉慶皇帝賜死,身敗名裂呢?如果單純的會說話會來事真的能夠讓人無比地幸福,為何那麼多的政府官員,他們懂得溜鬚拍馬,比一般人更加地懂得會說話與會來事,卻身披枷鎖,受到法律的制裁呢?

《孫子兵法·謀攻篇》裡面講,“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在不利於進攻作戰的情況下,將領不能夠克服內心的躁動與憤怒,而命令士兵如螞蟻一般地聚集在一起,去進攻敵人的城池,我方計程車兵大量地傷亡,死傷了三分之一,敵人的城池都沒有被攻打下來,這是進攻的災難啊。

如果人僅僅重視會說話,會來事,僅看到眼前的利益,那麼,大體上,這樣的人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就容易不顧客觀條件,就不能夠量力而行,而選擇急躁冒進,會急於進取。一件事,想要辦成,想要成功,往往是需要很多的條件,很多的奮鬥的,是需要去克服很多的難關的。在獲取成功需要克服很多的難關的情況下,若是有人不顧自身的條件,不能夠量力而行,在自身的客觀條件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他只是一意孤行,強行進取,急躁冒進,這種情況下,那就會是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他費了很大的力氣,他內心急躁冒進,各種的急於進取,但是呢,想要實現的目標,總是不能夠實現。

在一個人內心急功近利,行動急躁冒進的條件下,若是他想要獲取成功的客觀條件嚴重不足,他費了很大的力氣去實施進取的策略,卻白費力氣,事情也沒有辦成,那麼,這種費了很大的力氣卻沒有辦成事情,沒有獲得成功,這樣的情形,他就很難接受得了了。

會說話,會來事,有它的實際的用處。可是,若只是重視眼前利益,只是重視著眼力見,會來事,會說話,只重視這樣的技能,而急躁冒進的話,那麼,人生的許多的隱患,許多的深層次的危險,就很難克服得了了。

什麼東西,可以幫助人們較好地克服隱患,解決深層次的發展難題呢?

仁。

儒家的仁,其實是能夠解決這種深層次的發展難題的。

仁,並不簡單地等同於善良。單純的善良,而缺乏處世的智慧,這隻能是說是一個老實人。而一個君子,一個仁人,一個聖賢,他的能量,那就不止於此了。

對於急躁冒進的問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面臨著利益與誘惑的時候,貞靜自守,然後呢,從長計議,穩健進取,持久作戰。有了這樣的貞守與穩健,我們是可以克服困難,是可以獲得成功和享受到利益的。

那麼,如何來讓自己在利益與誘惑面前保持本心呢?

這個東西,那就是仁,就是道德修養。

我們修煉道德,就是為了讓自己在利益與誘惑面前,能夠貞靜自守,能夠保持本心。我們保持了本心以後,我們的內心可以大致地穩定下來。穩定下來以後,我們想要做成事情,想要獲取成功,那還要經過思考與謀劃。很多的事情,單憑著頭腦發熱,單憑著這麼幾分鐘的熱血,那是不行的。有勇不夠,還要有謀。謀從哪裡來呢?在我們修煉道德的過程中,自然會了解人心人性,自然地,就會增長謀劃的本事。修煉品德,一個要求就是,要去廣泛地學習,廣泛地瞭解前言往行。在這種廣泛的學習與思考之中,你的見聞,你的學問自然地會增長的。自然地,會形成一些個處理事情,謀劃事情的本領。

這樣一來呢,學習君子之道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增長謀劃事情的才幹,增長謀略與智慧。

當面臨利益的誘惑,面臨負面情緒的干擾的時候,透過道德修煉,我們能夠貞守自己的本心,能夠化解情緒的干擾,而能夠在情緒上穩定下來。穩定下來以後,我們經過冷靜的,全面的,深入的思考,然後呢,形成我們的戰略與行動方針。然後呢,我們按照既定的戰略與行動方針,再結合著現實情形的演化,靈活地調整策略與開展行動,那麼,這會大大地有利於事情的成功的。

所以呢,修身養德,學習著君子與聖賢的智慧,內在地,這是一條成功之路,是富貴之路。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說法,道理就在於此。

修煉品德,提升道德修養,這能夠讓我們在利益面前貞守本心,能夠幫助我們化解負面情緒的干擾,讓我們去冷箭,深入,全面地來思考。在我們冷靜的思考與謀劃裡面,我們就可以形成合理的戰略與方針,然後我們按照正確的戰略方針去做,從長計議,穩健進取,持久作戰,這個是大大地有利於事情的成功的。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麼,你所想要的富貴,想要的錢財,地位,美女,權力,名譽,就都可以得到了。

所以呢,黃金屋,顏如玉,千鍾粟,自在書中。

好好地學習君子之道,好好地來學習著聖賢的道理,幸福與快樂自在其中。

道德修煉,這個是解決發展問題,解決深層次問題的重要而關鍵的途徑。所以呢,我們是需要做好道德修煉的功夫的。想要修煉道德,反省自己,改正與完善自己又是很重要的東西了。光是反省而不能夠改正,那麼反省也就沒用了。而在曾子的三省吾身裡面,自我省察,其實是包含了反省與改正兩項的。談到反省,那麼,改正,它也是包含在反省的工作裡面的。

那麼,我們想要發展事業,經營人生,獲得快樂,我們就需要修煉道德。想要修煉好道德,我們又需要去省察自己。

所以呢,省察自己,這樣的工作做得好的話,我們是可以真正地發展好事業的,我們是可以真正地獲得黃金屋,顏如玉,千鍾粟的,我們是可以真正地獲得快樂的。

關於反省,如何來做呢?

我是覺得,可以透過寫日記的方式來進行著。

我在大學的起初的階段,就是在寫著日記的。在日記裡面,記錄著自己的心情,記錄著自己學習儒學的感想。這樣子,記日記的時間多了以後,慢慢地,我在文言文的學習上,在國學經典的基礎知識方面,慢慢地,就有了很多的收穫。

後來呢,在修身的路上,我將一些個心靈矛盾,將自己遇到問題的時候,心靈上的一些個疑問,給提出來。然後呢,在自己的日記裡面,專門地去探討著心靈的疑問。積累得多了,慢慢地,自己能夠想通,能夠克服的心靈矛盾也就多了。

在自己有了收穫以後,這並不意味著修身的功夫就算是完成了。接下來呢,還要在生活中,看看自己在遭遇相關的情境的時候,自己的心境是怎樣的,是否存在著心靈矛盾。如果還存在著心靈矛盾的話,那就繼續去探索。

這種觀察自己的心靈,觀察心靈矛盾,探索和解決心靈矛盾,應用自己的所學,然後繼續觀察與探索心靈矛盾,這樣的工作,那是不斷地去進行著的。

經常觀察自己的反應,心境,觀察自己的心靈矛盾,探索和解決心靈矛盾,這個就是省察的工作,就是修身的工作。

以上,是我對曾子的三省吾身的理解了。

本節結束。

TAG: 我們能夠聖賢反省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