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看流水,仰頭看浮雲,明代張復繪《松嶽清泉》

明四家同屬吳門畫派,如果非要比較這四位藝術家之間的畫風差異,那麼沈周和文徵明的作品比較相似,唐寅和仇英都深受宋人技法影響。後人學習明四家畫風,大多尊崇沈周和文徵明的創作理念,大部分原因是唐寅和仇英的作品對於技法的精準度要求更高一些,尤其是基本功一定要全面。這並不是說,唐寅和仇英的作品比其他兩位名家要好,而是指對於佔畫壇主體地位的文人畫家來講,學習沈周和文徵明的作品在技法層面容易一些,進而有機會攀升到神似的高度。

低頭看流水,仰頭看浮雲,明代張復繪《松嶽清泉》

張復 松嶽清泉

沈周和文徵明的繪畫技法也很嚴謹,只不過在作品中呈現出的細節更易於臨仿。明代後期就有一位叫做張復的畫家,十分擅長臨仿沈周的風格。這幅《松嶽清泉》就是張復致敬沈周的畫作,無論在構圖上還是筆墨上都有濃重的沈氏風格。沈周的標誌性風格就是繼承了元四家的畫風,構圖無論繁簡都能畫出幽淡灑脫的面貌。同時沈周還能結合自己的理解,沖淡元人作品中的寂寥,讓畫面多了幾分溫情。張覆在這一點上學的很到位,選取故事性情節入畫,一位老叟站在橋上,遙望山泉飛瀑旁的隱士。

低頭看流水,仰頭看浮雲,明代張復繪《松嶽清泉》

張復 松嶽清泉 區域性

乍一看,畫中三人並沒有直接交流,透過一道瀑布將他們聯絡起來,如此一來畫中人就有了關聯性。這個細節對於作品而言是至關重要的,所謂引人入勝,就是強調參與感,從而產生共情,讓觀賞者得到享受。張覆在構圖上很大膽,他直接在崖壁上畫了幾棵古樹,一方面平衡了畫面佈局,另一方面從意境上充滿生命的律動。畫山水也要畫出生命力,於是就有了樹石相伴,雲水共存的美麗畫面。松濤陣陣,泉水淙淙,天籟之音充盈在畫面之中,這樣美好的生活才能讓人嚮往。這就是常說的,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低頭看流水,仰頭看浮雲,明代張復繪《松嶽清泉》

張復 松嶽清泉 區域性

張復的明代後期名氣很大,同時代的畫家也很看重他的作品,這幅《松嶽清泉》就能代表他在畫壇上的地位。張復透過想象力構建的山水空間,讓人忘記了現實中的煩惱苦楚,讓精神世界得到放鬆。這種帶有關懷感的創作模式,特別適合於身處亂世,急需療傷的人群。張復也算是吳門畫派中的一員,由於他的出現,讓吳門畫風在明末又引發了一個創作小高潮。他和同時代的著名書法家王鐸互為知音,王鐸對他的評價極高,甚至說過,欣賞張復的作品可以忘記吃飯喝水。

低頭看流水,仰頭看浮雲,明代張復繪《松嶽清泉》

張復 松嶽清泉 區域性

張復於崇禎年間病逝,在這以後吳門畫派的影響力不復存在。張覆在作品中流露出來的那種天真美好,實際上就是文人群體的共同夢想,低頭看流水,仰頭看浮雲,松風似天籟,只願無紛擾。

拓展閱讀

平衡形似與神似,追求蒼茫渾厚的畫風,吳闡思繪《平林古寺》

描繪祥瑞山水,緩和社會矛盾,元代畫家房大年繪《京都萬壽山》

還沒有成年人巴掌大,“迷你”畫作欣賞,董邦達繪《山水冊頁》

創作中無拘無束,畫作呈現出清曠悠遠美感,石濤繪《秋景山水》

TAG: 張復沈周松嶽作品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