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鼻炎”的中醫病機及辨證治療

寒邪為過敏性鼻炎發病常見病因

。由於素體陽虛或感受外界寒涼之氣,過敏性鼻炎的發病可由寒邪而致,寒邪具體分外寒和內寒兩種。外寒即外感六淫之寒,內寒為陽氣虛衰導致的虛寒。寒為陰邪,易傷陽氣。肺主一身之表,司腠理開闔,寒邪侵犯人體首先犯肺,肺開竅於鼻,故見鼻塞、鼻癢、流清涕等症。因此,外感寒邪常常是過敏性鼻炎發作和加重的重要誘因。另外,當機體陽氣虛衰時可出現寒從中生的虛寒之象,虛寒也可導致過敏性鼻炎的發作。其中與此病關係密切的為肺脾腎三髒的虛寒證,寒從中生,陽氣虛衰勢必影響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最終誘發過敏性鼻炎的發病。

REF。丁琦,袁衛玲,劉華。從寒論治過敏性鼻炎的理論探討[J]。遼寧中醫雜誌,2016, 43(05):942-943。

檢索《中醫方劑大辭典》中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方劑,共得到40 首。上述40首方劑中治療實證者27首,其中又以外感風寒、肺熱、氣鬱痰阻以及寒熱錯雜證為主,虛證共有5首,其中覆蓋了氣虛證的方劑就有3首,虛實夾雜證8首方劑中,兼有氣虛證者就有5首,因此認為

氣虛在過敏性鼻炎發病中佔有重要地位

。過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狀即為鼻塞,提示患者多有氣機不通、清竅閉塞的病機,而中焦脾胃為氣機升降之樞,其氣虛或氣滯均可導致氣機不利、升降失常,故九竅不利均可從中焦脾胃論治。同時,上述方劑中也涵蓋了針對

肺熱、脾腎虛寒、肝氣鬱結、陰虛肺燥、外感涼燥、瘀血內停、痰濁內阻

等致病因素的藥物,體現古人對過敏性鼻炎病機認識的全面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臨床上內生火熱、內生溼熱、內生寒溼病證日益增多,因此需在充分領會古方精髓的基礎上進一步針對現代患者的病情進行治療。上述40首方劑,除羊肉天真丸、蓯蓉牛膝湯、疏痰湯、滾痰丸、審平湯、除熱清肺湯7首方劑外,其他方劑中均應用了

風藥

。季節性過敏性鼻炎好發的春季正是厥陰風目當令之時,夏末秋初又是人體溼氣最盛之時,風藥能祛風燥溼,所以風藥與過敏性鼻炎的病機甚是契合。不論是外感風寒、外感風熱、中氣不足還是肝氣鬱結所致的過敏性鼻炎,都可應用辛溫疏散(必要時佐以苦寒)的風藥。

風藥除可把鬱閉的寒邪化散開,通風透氣,加強區域性氣機流通,使鼻竅通暢外,其本身還有疏肝理氣的作用,可促進氣機升降恢復正常

。透過上述方劑分析發現,自南北朝至明清早期風藥應用甚為廣泛,至明清中後期風藥的應用才有所減少,考慮可能是受溫病學派的影響所致。然而,風藥作為陽藥中最為輕靈善動的一類,在治療過敏性鼻炎患者多有陽氣不足的病證時作用不可替代。上述40首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方劑涉及五臟,其中尤其

肺、脾、肝

為主。病機中外感風寒、外感風熱、肺熱等方劑所針對的病位均主要在肺。以氣虛、痰濁內阻等為主要病機的方劑佔半數以上,其針對的病位主要在脾。以肝氣鬱結以及部分以陰虛為主要病機的方劑針對的病位主要在肝。此外,還有部分以陰虛為主要病機的方劑針對的病位主要在腎。雖然明確說明作用臟腑在心的方劑只有除熱清肺湯,有清心火作用,原書記載功用為“清肺金,瀉心火”。臨床中由於心陽不足導致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卻不少見。因此臨床辨證中不可忽視任意臟腑,且臟腑間病變多相互影響,治療組方應全面考慮。

REF。付瑩坤,楊靜,馮玲,史欣德。治療過敏性鼻炎的古代方劑分析[J]。中醫雜誌,2015,56(20):1796-1797。

中醫學在治療變應性鼻炎時,同樣需要遵循這一原則。熊大經等在“中醫藥行業十二五規劃教材”《中醫耳鼻咽喉科學》中將其分為四型:

肺氣虛寒、衛表不固型

,治以溫肺散寒、益氣固表,方用溫肺止流丹加減;

脾氣虛弱、清陽不升型

,治以益氣健脾、昇陽通竅,方用補中益氣湯加減;

腎陽不足、溫煦失職型

,治以溫補腎陽、固腎納氣,方用金匱腎氣丸加減;

肺經伏熱、上犯鼻竅型

,治以清宣肺氣、通利鼻竅,方選辛夷清肺飲加減。這種分型方法基本涵蓋了變應性鼻炎的最常見最主要的辨證型別。不過中醫具有因時、因地制宜等特點,許多學者根據臨床觀察,提出新的分型方法。如張國雄、徐鴻慶等將本病分為三型:

肺脾氣虛型

,治以健脾補肺收斂,方用

四君子湯或補中益氣湯

加減;

肺氣虛寒型

,治以溫肺散寒,方用

溫肺止流丹、溫肺湯、玉屏風散、桂枝湯

等;

肺腎兩虛型

,治以滋補肺腎、納氣固表,方用

益督養元湯、右歸丸、辛夷散、地黃飲子

等加減。王焱等將過敏性鼻炎按虛實兩端論治: 實則責之於風寒、風熱之邪及飲邪上幹,阻塞肺氣、鼻竅不通,用桑菊飲加減和小青龍湯加減治療; 虛則責之於肺、脾、腎三髒氣陰兩虛為患,治以補氣養陰、甘寒益肺,或培土生金、溫陽化飲,或溫暖元陽,引火歸源等,方用玉屏風散合用苓桂術甘湯、真武湯等。劉敏等從《傷寒論》論六經辨證的角度出發,將變應性鼻炎分為五個證型:

太陽病外寒內飲證

,治以散寒消飲,方選小青龍湯加減;

脾虛土不生津證

,治以培土生津,方選苓桂術甘湯、苓甘五味姜辛湯等;

少陰陽虛

,遇寒則犯,反覆發作,當扶陽固表,方選麻黃附子細辛湯;

少陽膽火鬱結

者,當和解樞機,方選柴胡桂枝幹薑湯;

厥陰風木刑金而兼脾腎陽虛、寒熱錯雜

者,當清上溫下,發越鬱陽,方選麻黃升麻湯。基礎方化裁是指一些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家,在自己治療某種疾病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發現疾病的證候規律,提煉出針對核心病機的處方,臨證時再根據患者具體特徵進行加減調整處方。例如中醫名家祝諶予,其所創立的名方“

過敏煎

”,藥由

防風、銀柴胡、烏梅、五味子

組成。藥僅四味,但組方嚴謹,廣泛適用。盧祥之在《名中醫治病絕招》有載該方加減: 如過敏性蕁麻疹屬於風寒者,加桂枝、麻黃、升麻、荊芥……過敏性哮喘,常加萊菔子、白芥子、蘇子、葶藶子、杏仁……

過敏性鼻炎,常加白芷、菖蒲、辛夷、菊花、細辛、生地、蒼耳子、葛根,對冷空氣敏感者,加桂枝、白芍、生薑

等。張豐強等在《首批國家級名老中醫效驗秘方精選》一書中將該方譽為當代的經方。這是較為經典的採用西醫的辨病結合中醫辨證的臨證方法,該方筆者在臨床中曾加減用於變應性鼻炎的治療,臨床療效頗佳。國醫大師幹祖望針對變應性鼻炎冥頑不瘥、諸藥不效者,主張治以其經驗方

截敏烏梅湯( 烏梅、柴胡、五味子、桑螵蛸、防風、牡蠣等為主方)

為基礎方進行加減。名醫晁恩祥自擬“

疏風通竅湯

”加減治療變應性鼻炎,方中有荊芥,防風,蘇葉,牛蒡子,蟬蛻,五味子,辛夷,蒼耳子,生甘草。在此主方的基礎上,風寒重者可以加用白芷、桂枝等,風熱證則可用菊花、桑葉、薄荷、銀花等藥物。目前治療變應性鼻炎的基礎方中多有五味子、烏梅、地龍、紫草、茜草、旱蓮草、蟬蛻、柴胡、銀柴胡、徐長卿、豨薟草等藥物。這些藥物的作用大相徑庭:有酸澀收斂的,有活血涼血的,有疏風散邪的,但是現代藥理研究這些藥物均具有抗過敏的作用。因此在臨床運用時,還需根據患者的體質,在辨證論治的理法方藥運用基礎上,酌情使用。

REF。謝慧。變應性鼻炎的中醫治療[J]。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2016,30(04):22-25。

補腎固本在治療變應性鼻炎中的作用

《難經》虛損學說強調腎虛在虛損病機中的重要地位,其關於虛損病證補腎益精的治療大法,可用於指導變應性鼻炎的預防和治療。

腎氣、腎陽不足是變應性鼻炎發生、發展的病理基礎

,虛則補之,採用“溫補腎陽”之法,正氣強盛則病邪自祛。處方以仙茅、淫羊藿、桂枝、白朮、生黃芪、石榴皮、五味子、甘草等具有“辛、甘、溫、酸”等效能的中藥為主,諸藥合用,辛甘化陽,酸甘化陰。方中仙茅、淫羊藿辛溫,補腎壯陽為君; 桂枝、白朮、生黃芪甘溫,益氣固表為臣; 石榴皮、五味子酸溫,收斂止涕為佐; 甘草甘平,益氣和中,調和諸藥為使; 臨床辨治時依據病情適當加減,腎陽虛寒者,加用附子、乾薑溫中散寒,補火助陽; 鼻塞不通者,加用路路通、廣地龍活絡通經,宣通鼻竅。《嚴氏濟生方·鼻門》雲: “

夫鼻者,肺之所主,司清化,調適得宜,清道自利

。”說明在溫補腎陽的同時需要重視調理肺的宣發肅降功能,有助於鼻竅的通暢和利,可加用桔梗、升麻等宣肺理氣,輕清通竅之品。《證治要訣》曰: “諸陽皆上於頭面部,陽氣虛者,可形成鼻鼽。”頭為諸陽之會,陽氣虛者,機體正氣不足,風寒之邪乘虛而入,形成鼻鼽。因此,選方用藥當遵循“治病必求其本”的根本原則,不可妄用祛風發散之品,若屢用祛風、散寒、清熱等攻伐為主的治標之策,只會更加損傷陽氣,耗傷正氣,導致變應性鼻炎遷延難愈。

“補腎固本,益氣通竅”才是符合變應性鼻炎病機需求的根本治法

。此外,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淫羊藿可以降低哮喘模型氣道黏液水平和氣道壁周圍膠原面積,從而改善氣道高反應性,抑制氣道炎症。淫羊藿、黃芪、白朮、五味子均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變應性鼻炎患者具有免疫調節作用。

REF。潘夢晨,王東方。從腎論治變應性鼻炎[J]。中醫學報,2019,34(02):266-269。

“過敏性鼻炎”的中醫病機及辨證治療

整理丨菟絲子

排版丨貫貫

圖片丨菟絲子

版權宣告

本平臺所使用的圖片、音影片、文字僅用於學習交流,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侵權及使用不當情況請及時與我們聯絡刪除或協商授權事宜。轉載請註明出處。

TAG: 鼻炎過敏性變應性方劑治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