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從軍徵》賞析:有一種痛難以言表

《十五從軍徵》賞析:有一種痛難以言表

《樂府詩集·十五從軍徵》

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穀持作飯,採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註釋】

始:才;歸: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

阿(ē):語氣詞,沒有實在意義。

君:你,表示尊敬的稱呼;遙看:遠遠地望去。

松柏(bǎi):松樹、柏樹。

冢累累:墳墓一個連著一個。冢(zhǒng),墳墓、高墳。累累(léi léi),與“壘壘”通,連續不斷的樣子。

狗竇:給狗出入的牆洞。竇(dòu),洞穴。

雉(zhì):野雞。

中庭:屋前的院子。

旅:旅生,植物未經播種而野生;

旅葵(kuí):葵菜,嫩葉可以吃。

舂(chōng):把東西放在石臼或乳缽裡搗掉穀子的皮殼或搗碎。

羹(gēng):用菜葉做的湯。

一時:一會兒就。

貽(yí):送,贈送。

看:一說為“望”。

沾:滲入。

《十五從軍徵》賞析:有一種痛難以言表

【譯文】

剛滿十五歲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歲才回來。

路遇一個鄉下的鄰居,問:“我家裡還有什麼人?”

“你家那個地方現在已是松樹柏樹林中的一片墳墓。”

走到家門前看見野兔從狗洞裡進出,野雞在屋脊上飛來飛去,

院子裡長著野生的穀子,野生的葵菜環繞著井臺。

用搗掉殼的野谷來做飯,摘下葵葉來煮湯。

湯和飯一會兒都做好了,卻不知送給誰吃。

走出大門向著東方張望,老淚縱橫,就灑落在征衣上。

【賞析】

《十五從軍徵》出自《樂府詩集·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描繪了一個在外征戰的老兵返鄉途中與到家之後的種種場景。《十五從軍徵》是一首敘事詩,描繪了一個“少小離家老大回”的老兵返鄉途中與到家之後的情景。揭露了封建社會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反映了勞動人民在當時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實、深刻、令人百感交集,催人泣下。

全詩突出寫了“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的老士兵的形象,也著力刻劃了“家”的形象,同時只寫了一筆的“鄉里人”的形象也很鮮明。飽經風霜、蒼老惶切的老人,無須顧忌、直言不諱的鄉親,衰草古柏荒墳的家園,共同構成了一幅真實動人的具有社會意義的主題的畫面,典型地反映了漢代社會現實的一個側面。尤其是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襯的敘寫,把作品的主題和藝術水平都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服了整整六十五年兵役的人,竟然還是全家唯一的倖存者,那些沒有服兵役的親人們,墳上松柏都已蔥蔥郁郁,可以想見他們生前貧寒悽苦的生活還不如每時每刻都可能犧牲計程車卒;作品具體寫的是主人公為國征戰六十五載卻有家歸不得,等到歸時卻又無家可歸的不幸遭遇和慘痛心情,而他的不幸與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進靜默、暗溼、冰冷的墳墓的親人們相比,他又是“幸運者”了。

這樣,作品就不僅僅暴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黑暗、罪惡,不僅僅表現了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而且反映了當時整個社會現實的黑暗,表現了比個人不幸更深廣的全體人民的不幸和社會的凋敝、時代的動亂,使作品的主題得到了昇華。全詩寫得既含蘊簡潔,又深湛凝重,內容的取捨剪裁,結構的佈置安排,都恰到好處,獨具匠心,很好地收到了“意在言外”、主旨盡在言與不言中、意境深遠、韻味綿長的藝術效果。

【作者】

《樂府詩集》是繼《詩經·風》之後,一部總括中國古代樂府歌辭總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編。現存100卷,是現存收集樂府歌辭最完備的一部。《樂府詩集》是漢朝、魏晉、南北朝民歌精華所在。內容十分豐富,反映社會生活面很廣,主要輯錄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謠,共5000多首。它蒐集廣泛,各類有總序,每曲有題解。樂府原是古代掌管音樂的官署,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民歌《木蘭詩》。

微訊號搜尋: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TAG: 從軍樂府詩十五樂府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