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夏麗森 跨越文化的園林:《敦巴頓橡樹園中國園林文集》

跨越文化的園林:《敦巴頓橡樹園中國園林文集》

Gardens Across Cultures:The Dumbarton Oaks Anthology of Chinese Garden Literature

(英)夏麗森

(GBR) Alison Hardie

(英)夏麗森 跨越文化的園林:《敦巴頓橡樹園中國園林文集》

夏麗森

作者簡介

英國蘇格蘭人,中國園林史學者,英國利茲大學中文系研究員,Sussex大學藝術史博士,牛津大學古希臘文與拉丁文學士,愛丁堡大學中文學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園林史、明清社會文化史。20世紀80年代首次將明代園林理論家計成名著《園冶》全譯為英文,該書於2017年被列為“上海翻譯出版促進計劃”5部中國文化作品譯著之一。80年代後主要從事中國園林史研究,在西方和中國期刊上發表大量文章。2010—2016年任哈佛大學敦巴頓橡樹園研究所風景園林學顧問兼高階委員,主編並部分翻譯《敦巴頓橡樹園中國園林文集》。

本文稿由上海交通大學莫非老師為《風景園林》雜誌社邀請夏麗森女士撰文。

2020年3月初,哈佛大學

敦巴頓橡樹園研究所

(Dumbarton Oaks Research Library and Collection)出版了一部特殊的書籍,名為《敦巴頓橡樹園中國園林文集》(The Dumbarton Oaks Anthology of Chinese Garden Literature,下文簡稱《中國園林文集》)。該書共750頁,包括大約250篇文章和詩詞的英譯文,從周代的《詩經》到1988年錢定一寫的有關蘇州滄浪亭的重修記載,是

第一個全面的英譯文文集,涵蓋了超過2000年的中國園林和景觀方面的詩文

專案非常龐大,用了20多年的時間來完成,歷經包括筆者(夏麗森)在內的共3任編輯。

(英)夏麗森 跨越文化的園林:《敦巴頓橡樹園中國園林文集》

敦巴頓橡樹園研究所主樓

夏麗森

出版意義

《中國園林文集》出版有雙重目的。一方面是給英語讀者提供中國從古代一直到清代的有關園林的關鍵文獻,讓風景園林愛好者、學生和學者瞭解中國極其豐富的園林文化。為了更全面地達到這個目標,《中國園林文集》的卷首和每一章的篇首都有一篇介紹文章來概括闡述中國園林的前沿觀點。

(英)夏麗森 跨越文化的園林:《敦巴頓橡樹園中國園林文集》

《中國園林文集》的卷首

敦巴頓橡樹研究所

另一方面也是為中國的風景園林學者提供方便。目前有很多中國學者或在國外的學術機構教書,或在國內為國外的英語學刊撰寫文章。要解釋傳統中國園林文化就需要經常引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例如司馬光的《獨樂園記》或乾隆帝的《圓明園後記》),但對於大多數的中國學者來說,把古文翻譯成流利和自然的英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了這本文集就能找到關鍵文學作品的可靠又流暢的英譯本。

出版歷史

《中國園林文集》的出版歷史比較特殊和曲折。文集的最早創造者(第一任編輯)為著名建築歷史學家馮仕達(Stanislaus Fung)。早在1999年,馮先生就提出了這個想法,並得到了哈佛大學中文系包弼德(Peter Bol)教授和敦巴頓橡樹園研究所園林研究部Michel Conan主任的支援,他們聯絡了一些研究中國園林和景觀並翻譯過前人從未翻譯的中文古代資料英譯本的西方學者,並自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在橡樹園和哈佛大學組織了一系列小型學術座談會。但由於成員較忙,經過幾年後,專案沒有繼續進展。

(英)夏麗森 跨越文化的園林:《敦巴頓橡樹園中國園林文集》

書中插圖頁

敦巴頓橡樹研究所

直到2010年左右,時任敦巴頓橡樹園研究所園林研究部顧問委員會委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文教授宣立敦(Richard E。 Strassberg)提出恢復該專案。宣立敦教授是原來參加座談會的翻譯者之一,也是橡樹園2016年出版的《避暑山莊三十六景詩圖》(Thirty-Six Views: The Kangxi Emperor’s Mountain Estate in Poetry and Prints)的翻譯者。宣教授的提議得到了時任園林研究部主任John Beardsley和橡樹園研究所主任Jan Ziolkowski的支援,並邀請一位早期翻譯者——紐西蘭學者Duncan M。 Campbell,以橡樹園研究員身份開始編寫《中國園林文集》。

(英)夏麗森 跨越文化的園林:《敦巴頓橡樹園中國園林文集》

20多年來關於中國園林的部分譯著

夏麗森

文集結構

Campbell博士搭建了《中國園林文集》的結構,將原來規模龐大的文稿縮小到可出版的長短,同時新增了一些新的英譯本,並寫了部分介紹文章。Campbell博士後來被聘為加州漢廷頓圖書館、美術館和植物園(Huntington Library, Art Museum, and Botanical Gardens)中國園林流芳園的負責人,開始忙於新職務,《中國園林文集》的進展因此再次停頓了。這時候,筆者接替宣立敦教授為園林部顧問委員會委員,並不再擔任英國利茲大學中文高階講師,筆者亦為《中國園林文集》早期的譯者之一。於橡樹園工作4個月之後,回國繼續在家完成編輯工作,包括將文集結構稍微改變,對內容做一些實質性的更改,編寫大部分介紹文章,並彙編詞彙表。經過很多學者20多年的共同努力,共750頁的《中國園林文集》於2020年3月終於得以出版。

《中國園林文集》的核心內容為9個章節,按時間、題目順序排列。

第一章:早期園林傳統

Early garden traditions

第二章:唐代園林

Gardens of the Tang Dynasty

第三章:芳花奇石

Rocks and flora

第四章:宋代園林

Gardens of the Song Dynasty

第五章:一方園林滄桑:滄浪亭

Following the fortunes of a single site: Canglang Pavilion

第六章:明代私人園林

Private gardens of the Ming Dynasty

第七章:心中的園林(園林理論、小說和幻想裡的園林)

Gardens of the mind (garden theory, imaginary gardens)

第八章:清代園林

Gardens of the Qing Dynasty

第九章:山水與園林(泰山、西湖)

Landscape into garden, garden into landscape (Mount Tai and West Lake)

(英)夏麗森 跨越文化的園林:《敦巴頓橡樹園中國園林文集》

(英)夏麗森 跨越文化的園林:《敦巴頓橡樹園中國園林文集》

《中國園林文集》部分目錄頁

敦巴頓橡樹研究所

其中,第一、二、四、六、八章按時間排序,第三、五、七、九章按題目排序。所選擇的文獻不侷限於傳統園記,還有詩詞、信件、筆記等不同型別的文獻,都能夠反映歷代中國人對園林、景觀的傳統想法和見解。

書中卷首有編者序言、每個章節有討論有關文獻的歷史、文化和專題背景的介紹文章、每一篇或每一組文獻配有作者和譯者的有關資料的標題。書後有幫助西方讀者更深入地瞭解中國古代文化的資訊,如古代中國姓名字號傳統的簡介和記錄年、月、日、時的干支系統簡介。其中最重要的是詞彙表:其主要內容為植物名詞(中、英文和學名)、人名(以姓名排列,加字和/或號)、園名、園中建築名等。至於書中插圖,經過編輯與出版部多次討論,最後決定將敦巴頓橡樹研究所所藏《南巡盛典》善本的版畫當作《中國園林文集》裡的插圖和封面設計,給予該文集美麗優雅的設計效果。

(英)夏麗森 跨越文化的園林:《敦巴頓橡樹園中國園林文集》

文集中插圖

敦巴頓橡樹研究所

每個章節的介紹文章主要由筆者撰寫,有的還採用一些譯者早期為《中國園林文集》寫的解釋性的文章,例如在第二章(唐代園林)就使用美國聖母大學楊曉山教授寫的內容,第四章(宋代園林)就是基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奚如谷(Stephen H。 West)教授寫的文章,第五章(一方園林滄桑)完全由英國倫敦南岸大學許亦農教授撰寫,3位教授都是早期的文集譯者。

(英)夏麗森 跨越文化的園林:《敦巴頓橡樹園中國園林文集》

基於奚如谷(Stephen H。 West)教授的文章寫的第四章(宋代園林)的介紹文章

敦巴頓橡樹研究所

文集內容

《中國園林文集》最終的內容與原來所設想的不一樣。最初想法是隻發表當時參加座談會的譯者的英譯本並加上詳細的註解和長篇解釋性文章,但後來內容擴大了許多,加進了不少難找或已絕版的英譯本。並採納一位書評者的建設性的建議,增加了女性所寫的有關園林的文學作品,因時間問題,其摘自已出版的文集裡。專案早期譯者提供的譯文為文集的基礎,雖然因時間拖延,到文集編完時,部分譯文已在別的刊物上發表。除此之外,再加上重要文獻已出版的譯文,這是Campbell博士的關鍵決定,考慮到一些重要文獻英譯本已在難找或絕版的刊物上發表過,現在讀者不容易看到,還有的文獻雖然好找但是不可或缺,因此一定要包括進去。有的譯文是後來專門為此文集新翻譯(大部分由Campbell博士或筆者翻譯的),比如筆者翻譯元代杜仁杰《東平張宣慰登泰山記略》是為了讓有關泰山的文獻更豐富【原文和法語譯文刊登在法國漢學家沙畹( douard Chavannes)於1910年所撰寫的《泰山:中國民間宗教專著》(Le T‘ai Chan, essai de monographie d’un culte chinois)】。

除了中英譯文之外還有極少數原文為英語或法語的文章,其中有18世紀法國傳教士王致誠(Jean Denis Attiret)描寫皇家園林的信件(使用1752年出版的英譯文)和19世紀描寫嶺南園林的作品。因為早期描寫嶺南園林的園記很少,為了不排除對18、19世紀歐美園藝很有影響的嶺南園林,只好利用非中國人寫的文章。

(英)夏麗森 跨越文化的園林:《敦巴頓橡樹園中國園林文集》

文集中王致誠(Jean Denis Attiret)描寫皇家園林的信件

敦巴頓橡樹研究所

(英)夏麗森 跨越文化的園林:《敦巴頓橡樹園中國園林文集》

1752年出版的王致誠(Jean Denis Attiret)描寫皇家園林的信件的英譯文

趙紀軍

(英)夏麗森 跨越文化的園林:《敦巴頓橡樹園中國園林文集》

19世紀描寫嶺南園林的作品

敦巴頓橡樹研究所

《中國園林文集》裡的翻譯文獻的選擇取決於“園林文學”的定義,而對“園林文學”這個概念進行定義很難。我們在《中國園林文集》裡對其的定義極其廣泛,其中包括但不限於:

不一定與園林直接有關但對歷代園林文化很有影響的文獻,例如《論語》裡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世說新語》裡王徽之以“何可一日無此君”表示對竹子的欣賞、陶潛《歸去來兮辭》等;

有關園林、植物、奇石的各種所謂“學術性”或“技術性”的作品,例如杜綰《雲林石譜》、戴凱之《竹譜》、歐陽修《洛陽牡丹記》、計成《園冶》等;

各種有關園林、植物、奇石的詩詞,例如韋莊《寄園林主人》、司馬光《獨樂園七詠》、管道昇《修竹賦》、阮大鋮《計無否理石兼閱其詩》等;

符合“園記”傳統理解的作品,例如白居易《草堂記》、宋徽宗《艮嶽記》、蘇舜欽《滄浪亭記》、鄭元勳《影園自記》等,其中包括一些在地方誌裡而不在作者文集裡出現的文獻,例如王世貞《潘氏豫園記》,和完全是幻想的園記,例如劉士龍《烏有園記》;

古代園林設計師的傳記,例如陳所蘊《張山人臥石傳》等。

(英)夏麗森 跨越文化的園林:《敦巴頓橡樹園中國園林文集》

書中部分翻譯文獻

敦巴頓橡樹研究所

翻譯原則

按原來計劃,每次有人名、園名等名詞出現,就要加上漢字。後來發現這樣會影響不懂漢語的讀者的順利閱讀。因此只保留作者姓名和作品標題的漢字,其他漢字都在詞彙表裡出現。在古典文學作品裡提到人名就經常用字或號,對不熟悉中國文化的英語讀者來說,很容易引起誤會,在譯文裡要用人的姓名或者字號,不同譯者有不同意見,因此文集裡的譯文這方面不一致。並且按原計劃,要儘量保證注意專業詞彙(如植物名詞、建築類別,園林命名等)在全書的一致性,但一旦決定將已發表過的譯文包括進去,一致性就達不到了,尤其是植物名詞很難保證一致,因古代作家沒有“學名”這個概念,一般並不注意名詞“準確”與否。總的來說,文集裡譯文的風格各不相同。

(英)夏麗森 跨越文化的園林:《敦巴頓橡樹園中國園林文集》

文集中專業詞彙部分中英對應表

敦巴頓橡樹研究所

有爭議的章節

文集第九章(山水與園林)恐怕是《中國園林文集》最特別且最可能引起爭議的章節。第二任編輯Campbell博士的安排是將第八章界題材定為清代私人園林,而第九章題目為“權力景觀”(Landscapes of power),題材為清代皇室園林和杭州西湖。第三任編輯覺得撰寫有說服力的介紹文章很難,與其討論“權力景觀”不如探討“園林”和“山水”這2種概念在歷代如何互相影響。因此在第八章將清代皇室園林與私人園林合併(這樣做也有它內在的邏輯,因為清代皇室園林很明顯受私人園林的影響),而利用西湖和泰山來作為案例來分析山水、園林之間的互動發展。

(英)夏麗森 跨越文化的園林:《敦巴頓橡樹園中國園林文集》

文集中關於西湖的文獻

敦巴頓橡樹研究所

為什麼選擇這2種案例呢?西湖有雙重意義:即是包括不同園林在內的和對園林設計有深刻影響的設計景觀(designed landscape),同時又是杭州地區控制洪水和灌溉的管理景觀(managed landscape)。

筆者認為選擇西湖的理由較容易理解。但為什麼要選擇泰山就沒有西湖那麼清楚明瞭。有人會提問:為什麼選擇泰山而不選擇如廬山或黃山這樣被廣泛承認為“景觀”的名山?這問題有3個方面的回答。第一個回答最實際:面對這個問題時,出版時間已經很緊張,沒有時間徵求新的譯文,所以要考慮哪個景觀地區英譯文獻最豐富。第二個回答就比較簡單:廬山作為“名山”的歷史大概從4世紀慧遠大師的東林寺和唐代李渤的白鹿洞開始,而黃山作為“名山”的歷史實際上從明代(或者最早從宋代)才開始,2座名山在文獻上的歷史遠遠沒有泰山悠久。第三點則是泰山的意義不侷限於“名山”而是神聖的五嶽之一,可以說人們對泰山的態度反映其對宇宙的理解和看法,因此比廬山或黃山有更廣泛的意義。

(英)夏麗森 跨越文化的園林:《敦巴頓橡樹園中國園林文集》

文集中泰山插圖

敦巴頓橡樹研究所

(英)夏麗森 跨越文化的園林:《敦巴頓橡樹園中國園林文集》

文集中關於泰山的文獻

敦巴頓橡樹研究所

泰山與園林的聯絡沒有西湖明顯,但通過幾百或幾千年的演變變成了一種設計景觀。泰山的神聖氣氛類似於園林精神內涵,而泰山的歷史特色(例如秦漢代的銘文)類似於園林中所見到的匾額、 對聯等等。有關泰山的文獻由《書經》[19世紀蘇格蘭傳教士理雅各(James Legge)翻譯]到清代席佩蘭寫的詩《曉行觀日出》(羅鬱正翻譯),而有關西湖的文獻由白居易的《春題:湖上》(威爾士漢學家葛瑞漢[A。C。 Graham]翻譯)到秋瑾的同事徐自華清末寫的詩《偕璿卿妹[秋瑾]遊西湖感作》(方秀潔翻譯)。這個章節有拋磚引玉的意義,希望專家們會提出對山水和園林相互影響更深入的看法。

展望

《中國園林文集》的編輯和譯者經過20多年時間的努力,希望文集能為中外園林學者和愛好者的相互瞭解做出貢獻。當然每個讀者會有自己的理解,有的人可能會提出文集中缺少某些必不可少的文獻,或某篇文章的翻譯不夠準確流利,或諸如此類的批評意見。這也是很自然、很積極的事情,希望將來還會有更多類似的書籍出現。在中國的同事們可以考慮是否要將一些有關中國園林的現代文章翻成英文,以文集形式發表,或者將有關歐洲園林的英語(或法語、德語、義大利語等)文獻翻成漢語,出一部《歐洲園林文集》,這樣肯定會促進相互理解和文化溝通。

敦巴頓橡樹園研究所(Dumbarton Oaks Research Library and Collection)是哈佛大學設立在華盛頓的專業研究所,其3類研究專長分別為拜占庭研究(Byzantine Studies)、早期美洲研究(Pre-Columbian Studies)、風景園林研究(Garden and Landscape Studies)。主樓為1801年所建的房屋,1920年由富有的藝術收藏家Bliss夫婦購買,1940年贈送給Bliss先生母校哈佛大學。自此之後作為研究所和圖書館使用,另外有博物館和橡樹園風景花園每天下午供公眾參觀。壯觀美麗的橡樹園風景花園由美國著名園林設計師比阿特麗克斯·法蘭德(Beatrix Farrand)於20世紀20年代所設計。

(英)夏麗森 跨越文化的園林:《敦巴頓橡樹園中國園林文集》

(英)夏麗森 跨越文化的園林:《敦巴頓橡樹園中國園林文集》

敦巴頓橡樹園風景花園

莫非

橡樹園園林研究部早期主要研究歐美園林學,目前亦重視包括中國、穆斯林國家、非洲等在內的非西方園林傳統。圖書館現藏有豐富的中文資料,包括善本在內。園林研究部每年向4~5位學者頒發研究基金(Fellowship)。橡樹園近20年資助的學者有不少研究中國園林或景觀的中外人士。園林研究部亦每年發表出版物,如會議記錄和“來自園林”(ex horto)翻譯系列,《橡樹園中國園林文集》就是此係列書籍之一。

(英)夏麗森 跨越文化的園林:《敦巴頓橡樹園中國園林文集》

敦巴頓橡樹風景園林研究主頁

www。doaks。org/research/garden-landscape

微信編輯

王亞鶯

稽核

曹娟

宣告

本文版權歸本文作者所有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與後臺聯絡

TAG: 園林文集橡樹巴頓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