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踐劍為什麼歷經2500多年仍寒光凜冽?它的鑄造工藝是怎麼鑄成的呢?

人盡皆知的越王勾踐劍,代表的是我國古代最巔峰的青銅冶金技術,它歷經2500多年仍寒光凜冽,毫無鏽跡,古人的先進工藝放到現代都足以令人稱奇,那麼用現代科學能解釋清楚勾踐劍是怎麼鑄成的嗎?

勾踐劍為什麼歷經2500多年仍寒光凜冽?它的鑄造工藝是怎麼鑄成的呢?

首先要了解,勾踐劍在古代並不是偶然出現的一把“神兵”,而是可以“量產”的。春秋時期,吳國與越國爭霸,為提高步兵作戰能力,兩國工匠不斷鑽研冶銅業與鍛造兵器的技術,誕生了歐冶子、干將、莫邪等鑄劍大師。

除了用於戰場的利劍,還有君主和各諸侯名士炫耀財力和武力的禮器佩劍,不少人都會帶著隨身佩劍一起下葬。因此工匠又鑽研出一系列的防鏽技術,發展到秦朝時期,甚至還出現了“金屬記憶”,著實超乎人們的想象。

勾踐劍為什麼歷經2500多年仍寒光凜冽?它的鑄造工藝是怎麼鑄成的呢?

遺憾的是,隨著歷代戰亂和對技術保護的不夠重視,絕大多數古代超前的工藝都消失了,傳說中的神兵利刃也只存在於古籍當中。直到1965年,在荊州江陵縣一處大型楚墓群裡發現了越王勾踐劍,現代人才第一次真正直觀的瞭解到,古人的鑄劍技術有多麼逆天。

勾踐劍為什麼歷經2500多年仍寒光凜冽?它的鑄造工藝是怎麼鑄成的呢?

剛出土時,勾踐劍外面還有一把漆木外鞘,考古學家譚維四意識到這把劍不簡單,儘管做好了心理準備,拔出來的那一刻還是驚呆了所有工作人員,歷經2500多年,依然不腐不鏽,寒氣逼人,鋒利無比。

其中有位工作人員好奇地摸了一下劍刃,立馬被割破手指,一抹鮮血染在劍身上,為勾踐劍增添了一絲神秘色彩。

並且,譚維四還拿這柄劍去做了測試,他拿著劍在一疊紙上輕輕劃過,就劃破了26張,北京科教電影製片廠拍的《古劍》裡面就有過記錄。

人們終於知道,古人常用的“吹毛斷髮”、“削鐵如泥”並非渲染誇張之詞。

勾踐劍為什麼歷經2500多年仍寒光凜冽?它的鑄造工藝是怎麼鑄成的呢?

凡是合格的兵器,磨鋒利點劃破紙張很容易,但問題是勾踐劍在古墓下埋了2500多年,並且考古人員也不敢打磨,只用最原始的狀態輕輕一劃就有如此效果,古人是怎麼辦到的?

1977年,勾踐劍被送往復旦大學實驗室,採用質子X射線熒光照射和靜電加速器進行無損檢測,專家才驚訝的發現,這把劍的不同部位成分並不一樣,它是一把複合劍。

劍身主要成分包括83。1%的銅與15。2%的錫,而劍刃則是80。3%的銅和18。8%的錫,也就是說,它的劍身和劍刃是分別鑄成,然後再用高超的焊接工藝和機械加工,讓它看起來像是一體鑄成的。

勾踐劍為什麼歷經2500多年仍寒光凜冽?它的鑄造工藝是怎麼鑄成的呢?

含錫較高的劍刃,可以保證更大的硬度和鋒利程度,而含錫較低的劍身,則是為了整體的韌性和彈性,青銅本來就是合金,但能把比例適配的這麼完美,古代工匠也不知道用的什麼計算方法。

勾踐劍表面放大50到200倍,可以看到很多菱形格,經檢測屬於塌陷的凹槽,精美的“越王鳩(勾)淺(踐)自作用劍”的八字鳥篆銘文,完美的填充在上面,絲毫沒有脫落,渾然天成。

除了劍本身,劍格上還裝有俗稱“蜻蜓眼”的玻璃珠,打破了春秋時期沒有玻璃的說法,可惜的是,這種玻璃屬於鍊銅的副產品,並沒有得到進一步發展。

勾踐劍為什麼歷經2500多年仍寒光凜冽?它的鑄造工藝是怎麼鑄成的呢?

那這把劍為何不生鏽?湖北荊州一位叫許光國的民間工匠,透過上千次試驗,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終於在2002年掌握了氧化膜的化學成分,破解了這個奧秘。

原來,勾踐劍具有抗氧化的能力,它的表面鍍有一層鉻,可以有效隔絕氧氣,現代鍍鉻技術發明於20世紀30年代的德國,我們要領先了2000多年,超越的何止是一個時代。

鍍鉻技術、漆木劍鞘加上古墓的層層密封,三道保護措施,才讓我們有幸見識到那個時代最巔峰的工藝。

勾踐劍為什麼歷經2500多年仍寒光凜冽?它的鑄造工藝是怎麼鑄成的呢?

越王勾踐劍,完美的將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與實用價值融合為一體,是當之無愧的國家寶藏。而我國古代明明誕生過那麼多領先世界的工藝,卻總是因為各種原因消失無蹤,不得不說是個很大的遺憾。

TAG: 勾踐劍越王2500工藝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