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熟的鴨子嘴硬,是真的笨,是痴迷不悟,還是不敢認錯?

煮熟的鴨子嘴硬,是真的笨,是痴迷不悟,還是不敢認錯?

作者 : 楊一雲

ID: yidianxinlixue123

煮熟的鴨子嘴硬,是真的笨,是痴迷不悟,還是不敢認錯?

我們總用“煮熟的鴨子——嘴硬”,這樣的歇後語來形容那些明知自己錯了,但嘴上就是不服軟,自知理虧,而口頭上不肯認錯或服輸的人的做法。

承認失敗,坦然面對,說起來是很自然的事情,可就是很多人,找各種藉口,怨天尤人,不面對現實。

他們為什麼會這樣?

認錯等於否定自己

李濤愛人出軌,還轉移財產,他氣得一蹶不振。朋友建議他用法律手段,不能便宜了那對狗男女。

李濤聽了之後,非常生氣:她不是狗女,不是那樣的人,她是個單純的人,是被外面的男人騙了。

朋友很無語,這人怎麼痴迷不悟,好壞不分呢?

其實即使再糊塗的人,也不至於到被人戴了綠帽捲走家產,還護著害自己的人吧,他並不是不知道老婆狠毒,而是內心的挫敗感太深重,他無法面對。

他根本無法面對自己,如果說老婆是“潘金蓮”,無疑承認自己是“武大郎”,是承認自己眼瞎、無能又愚蠢,妻子不愛他,還夥同外人來騙他。

煮熟的鴨子嘴硬,是真的笨,是痴迷不悟,還是不敢認錯?

承認這些,對他來說,是

心理底層根基都被剷除,等於毀滅了他的整個人生。自信、尊嚴都無從生根。

所以,世人都看得出來他被騙了,但他執拗。

他寧願讓自己活在想象裡,也不願意面對事實。

我們只相信自己已經相信的

大徐每次去媽媽家,都感覺很崩潰。老人家像是被拉進了什麼組織,今天買護肝的保健品,明天買降血壓的藥,而且那些藥和保健品,全都是三無產品。

大徐無數次地對母親解釋,這些東西都是騙老年人錢的,花錢事小,老人家吃出毛病就麻煩了。

媽媽卻從來不聽,依舊是別人推銷什麼,她就買什麼。兒子阻止的時候,她還生氣: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東西真假我會分不清?

每當有人誇她老人家氣色好,她就眉飛色舞地講,都是因為吃了XXX保健品啊,我以前可沒這麼硬朗。

煮熟的鴨子嘴硬,是真的笨,是痴迷不悟,還是不敢認錯?

其實不只是大徐母親,很多人都一樣,

在我們認定了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就會為它找理由,讓它合理化。

因為,很多人只相信自己已經相信的,任何人的質疑都不能讓TA改變。

如同鄧肯·J·瓦茨《一切顯而易見》裡所寫:“當你知道一個結果,你總覺得這件事情是對的,就會為這件事找一個確定的理由,因為沒有理由你不踏實。但很多時候,你自以為成立的理由,往往事實未必如此。”

認知失調

關於不願面對錯誤,承認失敗,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認知失調。

認知失調

cognitive dissonance

)指的是,當自我認知和另一種認知

/

信念發生衝突時,人們會產生的一種精神上的不適感。

比如一個人認為自己是個聰TA明人,那麼,在TA犯了低階錯誤的時候,TA很容易自動進入防禦模式,也就是,TA可能會拒絕認錯,相反,找出各種理由來解釋。

“聰明人的自我認知”和“犯了低階錯誤”發生了衝突,造成了認知失調。

煮熟的鴨子嘴硬,是真的笨,是痴迷不悟,還是不敢認錯?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泰特洛克曾做過一項著名的研究。他在1985年邀請了284位專家學者預測未來。所有專家都是各自領域內的領袖人物,超過一半擁有博士學位。

他們要討論和預測的話題都非常具體,比如說“戈爾巴喬夫會在政變中被驅逐嗎?”,或者是“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會因非暴力行動而終結嗎?”

幾年以後,泰特洛克把這些預測與真實情況做了比較。

比較的結果很驚人,那些越是著名的專家,預測的結果越不準!

為什麼會這樣呢?

分析的結果是,這些著名的專家,作為公眾人物,一旦發生了錯誤,他們要負的責任最大。即使他們所說的內容是錯的,他們也要強行解釋,甚至對不利於自己的證據加以歪曲。

他們是被認知失調矇蔽了雙眼的人,早就沒有進步,只是在維護名譽罷了。

即使我們只是普通人,不是專家,也不願意承認自己出錯,因為

在我們的認知裡,不覺得有錯,即使被證明了錯誤,我們也習慣性地為自己辯解,找理由使之合理。

怎樣才能正確地看待錯誤?

人最難的不是認識別人,而是認識自己。

就象別人臉上的黑一目瞭然,自己臉上的汙點卻難以看到一樣,看到自己的優點長處容易,發現承認弱點缺陷卻很難。

制度的缺陷、人性的弱點和對資料的偏見等因素,讓失敗成為現實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如何正視失敗並從中學習,是決定一項事業能否成功和持續成功的永恆論題。

英國作家馬修 薩伊德就在自己的作品《黑匣子思維——我們如何更理性地犯錯》中,闡述了自己對於“失敗”的另類看法。

我們都知道,飛機必須裝載有兩個黑匣子,一個負責記錄發往機上電子系統的所有指令,另一個是駕駛艙內的聲音記錄儀,讓調查員能瞭解事故發生之前飛行員在想些什麼。

有了黑匣子的存在,航空業的調查人員能夠認定飛機事故的原因,並且分析對策,從而杜絕類似事件的發生,提高安全性。

航空業看到了失敗裡蘊藏的學習機會,結合實際做出改進措施,促使航空業的安全係數的提高。我們把這種對待失敗的態度稱“黑匣子思維”。

煮熟的鴨子嘴硬,是真的笨,是痴迷不悟,還是不敢認錯?

可見,馬修 薩伊德的“黑匣子思維”與具體的黑匣子無關,它指的是一種經常可以在失敗後總強求的教訓展開調查並從中學習的意願和決心。

總結起來就是十二個字:記錄失敗、接納失敗,改進方法。

心理學上把犯錯分為兩種,一種是本可防範,一種是難以避免。

“黑匣子思維”可以降低本可防範的錯誤,並從“難以防範“的失敗中尋找解決的出口。

常言道:“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

不斷地總結過去的失敗,從內打破自己的思維侷限,才能獲得認知升級。

作者簡介:楊一雲,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多家平臺專欄作者,第四屆搜狐影片最具價值主播獎得主。

TAG: 黑匣子失敗自己認知失調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