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中國人都只有“名”卻沒有“字”?

時代在變換,社會理念,習慣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比如人們的名字便是變化中的一員。人們都知道,對於古人而言,他們除了姓和名之外,往往還會有一個字,而名一般都是父母稱呼的,外人一般稱呼一個人的字。比如我們古代偉大的詩人李白便有名和字,其名為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為什麼現在的中國人都只有“名”卻沒有“字”?

其實,在新中國建立之前,只要是讀書人亦或者是一些有錢有地位之人,他們都是會有字的,而普通老百姓則一般不注重這個。等到新中國建立之後,國家需要進行人口統計,為了方便普查人口,字便被取消了。

那麼為何古人要取字呢?這個事情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在《禮記·檀弓》中有這樣的說法:“幼名,冠字”。也就是說,在西周的禮制之下,孩子出生下來三個月之後,父親便要為他命名,等到了男子20歲舉行冠禮,亦或者是女子15歲舉行笄禮之時,父母便要為他們取字。

為什麼現在的中國人都只有“名”卻沒有“字”?

到了唐宋期間,人們覺得名字還不夠表達一個人的狀態,於是便又衍生出了“別號”的說法,比如著名的“詩仙”李白,他的別號便是“青蓮居士”。而在這段歲月中,“名”和“字”雖然都是對於一個人的稱呼,但是用法卻大為不同,“名”一般只用作自稱和用在正式的文書上,而“字”則是同輩兄弟,同窗契友,上級對下級稱謂時使用,它表示對對方的尊敬和親切。因此,在古人的眼中,倘若你當面直呼一個人的“名”,是一件很不禮貌的事情。

為什麼現在的中國人都只有“名”卻沒有“字”?

就這樣,這個傳統被一直延續了下來,直到新中國成立了,才有了根本性的變化。不過,其實早在1911辛亥革命之後,人們對於“名”和“字”的想法便有了一絲的變化,有些思想先進之人開始倡導“一名主義”,名與字逐漸合一,人們只有“名”不再取“字”了。當然,這件事情真正獲得執行,是在解放之後。

為什麼現在的中國人都只有“名”卻沒有“字”?

而“字”的消失其實除了為了方便之外還和社會階級發生了變化有所關係,一般而言,在古人的時候,能夠取“字”之人,都是“士”,也就是封建社會的傳統知識分子。而到了辛亥革命之後,科舉制度被廢止了,因此“字”也就沒有了存在的意義了。

為什麼現在的中國人都只有“名”卻沒有“字”?

參考資料:《禮記·檀弓》、《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TAG: 古人青蓮居士取字檀弓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