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札庫塔】札庫塔子一緣起京城八旗與東北八旗子弟之一

【收藏·札庫塔】札庫塔子一緣起京城八旗與東北八旗子弟之一

我的滿族傳統刺繡收藏與專題研究

札庫塔 媖子

【收藏·札庫塔】札庫塔子一緣起京城八旗與東北八旗子弟之一

一 緣 起

我的先祖祖籍原在遼寧復州十佛寺(今瓦房店一帶),清代曾為“紅頂子”武官一品官員;後隨帝進京後,自此成為京八旗鑲紅旗之一脈。至乾隆年間,為解決京都日益“人滿為患、八旗子弟‘遊手好閒現狀,乾隆帝頒佈一道諭旨,遂陸續分批將京城八旗子弟,遷往“滿洲故里”東北老家。從此,京八旗與來自遼寧和吉林的族裔子弟,開始了“屯墾戍邊”即開墾邊境保衛邊疆的卓絕生活……

而我的先輩兄弟幾人,也於嘉慶年間,隨其他旗民一道,自京都一路顛沛……來到黑龍江雙城堡轄區。時由吉林將軍富俊統一部署與安排下,在距城裡八十里之外的廂紅旗二屯(現希勤鄉裕豐村)“跑馬佔荒”安營紮寨;自此,開枝散葉、生根發芽……生生不息,竟也繁衍了六七代人。此滿族廂紅旗二屯,歷經數度更名;“雙城堡”解放前後也由縣改為市,現已是哈埠的一個區。

其實,歷史上雙城的建制比哈爾濱要早。其名得於金代,明代又稱之為“雙城衛”,即為哈爾濱之外圍城池;如北京外圍城池天津,一度曾名曰“天津衛”一樣。雙城在清代的城池構建,幾乎和北京一模一樣或謂之大同小異:即城外廓挖出護城河、城內建有東西南北四個大城門;寺院廟宇和十字街巷、無一不具;而現時,那“老火車站”與四個老城門之“承旭門”,依然保留著清代時期的模樣,並一直沿用著,成為那裡的保護建築……

時光流轉,至民國後,家族廂紅旗各支脈,已居此地依靠先祖開墾的那些熟地,自給自足生活了二百年之久。我父母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就出生在廂紅旗二屯。在我祖父母老家,族親大多都是滿族人;其中包括漢姓關、趙、那、白、何、朱、馬、赫等諸多親屬。

至五十年代,我父母先後進入省城工作並定居下來。六十年代初,他們回老家過年,農曆臘月二十九把我生在祖父母家。打小,我就那個鑲紅旗屯子及所有的親人結下著深厚的感情;而我的小學一年級,竟然是在鄉下讀的……那會兒,邊境吃緊,哈埠要求“疏散人口”;我父母遂將我和長我五歲的二哥及小我一歲的妹妹,一併送到距離哈市僅200裡開外的老家;於是,我在那裡讀了半學期小學……

在鄉下的一年中,我基本都是住在祖父母家中。那會兒,鄉村不比城市生活便利,條件相對落後;我們的一日三餐幾乎都是粗糧,見不到大米白麵;即便盼到過年,才能吃到幾頓細糧;好在我們滿族人,會做“酸湯子”、黃米飯、黏豆包、撒黏糕、黃米麵餅等“黏嚼穀”,總比粗拉的玉米麵好吃些…記憶中,我奶奶最拿手的除了“針線活”,就是她會烙“糖酥餅”……那會兒,我最盼的是家裡來客人,因為一旦家裡來了客人,我們小孩子必要“沾光”改善一下伙食,吃上一頓“細糧飯”……

【收藏·札庫塔】札庫塔子一緣起京城八旗與東北八旗子弟之一

曾祖父母繼承了了先祖祖產15畝“頭節地”,還五間青磚變泥土的房舍……爺爺和其弟各自娶親後分了家。爺爺和太爺太奶一起過,故此分得三間房;老爺一家獨自過,故分得兩間。那時,他們哥倆家房前房後都有菜園子。

我在鄉下的那一年,失明的大姑奶回到孃家來了。直到她離世前一直生活在祖父母家中。俗話說:“紅顏薄命”,誰成想?這句話竟然在我那美貌的大姑奶身上應驗了。解放前,她嫁給城裡一個皮貨鋪老闆,後來皮貨商客死他鄉,撇下膝下無兒無女的大姑奶,獨自和小叔子一家擠在一起度日。一直寡居的她,後來把小叔子家的女兒過繼過來;但還是沒有改變孤苦伶仃的命運……到她晚年,是爺爺把她城裡接回到自己孃家……對她而言:唯有在她孃家,她才覺得踏實安穩。滿族人有個不成文的傳統,就是敬重“姑奶奶”(姑娘比媳婦“打腰”說了算) ,即便是嫁出去了?回孃家也照樣受待見;於是,她在兩個兄弟家輪流住……我奶奶和老奶兩妯娌都十分善待這位失明的大姑姐。基本不讓她做任何家務事兒,即便是她的衣服,都是兩位弟媳婦婦給換洗;一直照料她終老……

我在鄉下初次見到她,她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婦人了。母親時不時地提到她,說她年輕時很漂亮!這一點,我是從老爺老奶家屋裡牆上掛所鏡框裡照片看出來的……照片上的她:端莊而秀美。一張典型的瓜子面上長著一對雙眼皮的鳳眼、一雙柳葉眉和青蔥一般挺立的高鼻樑,嘴唇不大不小且恨豐滿,那烏黑秀髮挽起一個髮髻……即使面對她年老的容顏,依舊可以感知她年輕時的美麗,儘管面板鬆弛下來,但仍然白皙,儼然不同於鄉下做粗活的女人。待我成年後,母親時不時地說:“你長得有些像大姑奶!你大姑奶年輕時,人很聰慧、手也很巧;寫得一手絹秀的小楷毛筆字、又打得一手好算盤……我接著說:“還繡得一手好繡活兒。她給我的那幾對她年輕時繡的枕頭頂,我至今還保留著呢……

除此之外,也珍存了滿族人奶奶親手自己縫製的青布褂子和以釘針針法繡制的青色藍色“盤腸兒”繡(又稱“撥雲”)圍裙,那上面的手針針腳,如同現代縫紉機扎過的一樣均勻密實。之於母親結婚時穿過的旗袍和大姨給她親手繡的“鴛鴦戲水圖”門簾,也被放入老樟木箱子裡了。而我小時候奶奶用她的黑綢子衫給我改過的褲子,我則把它拆成一塊料子,為的是做我的“刺繡藏品”修補之用。

為了紀念家族親屬中的嫻淑女性,二十年前我寫下了一組散文,標題就叫《鄉村四美圖》。她們文中的她們不僅生的貌美?而且個個“心靈手巧、賢良淑德”;其中,便有我的大姑奶和大姨。鄉下的的親戚們,,都知道我熱愛學習、對鄉下的一切都感有興趣,即好動手、又喜勞作……即使在二屯的那一年裡,我去野地挖過小根蒜,在田裡摟過柴禾……和農村孩子一樣,背起糞筐撿牛和豬糞;還到生產隊和大人們一起甩過麻籽,過後竟然領了一點工分,得到了些許勞動報酬……

回想那些已經離我而去的長輩們,尤其是我那些個滿族親人們;我從小與他們生活在一起的樁樁件件事兒,很心酸甚為思念:他們分別是我的朱姓祖母、我的趙姓老奶、我的何姓大姑父、我的趙姓大舅母、我的馬姓大嬸;還有我相隔五代的白姓太奶,即便是漢姓劉的二姨夫爺,先祖也還是“錫伯族”……以及整個廂紅旗二屯的關姓那姓赫姓等近枝遠親們……那時候,那個廂紅旗屯子,幾乎家家“沾親帶故”,還有“親上加親”地雙相關係……

作為“滿族格格”的大姑奶,當年,在把幾對“枕頭頂”交給我的時候,親口告訴我“繡花兒”的技巧;而我大姨,則教會了我母親繡花兒;而今我母親又把繡活兒的基本要領傳授給了我……

【收藏·札庫塔】札庫塔子一緣起京城八旗與東北八旗子弟之一

二 收 藏

自打小時候那會兒,在鄉下生活過一年之後,但凡學校放假,我都惦記也嚷嚷要回爺爺奶奶家,那裡其實也是我姥姥姥爺家所在地;那會兒,他們兩家只相隔幾戶人家,而每一家都能攀上親戚……

我親眼所見:祖母是個十分乾淨講究的老滿族人。每天清早起來,餵豬餵鴨餵雞餵鵝、煮飯、收拾房舍……做完家務,就坐到火炕上做手工女紅活計:即縫補衣服、納鞋底子等……從來,爺爺家的木製炕沿躺箱櫥櫃和鍋蓋,都沒一點汙漬?而且倍倍兒亮!那自然是奶奶每天擦拭的結果……

她對本民族風俗和習俗頗在意且講究。他們家三間房,先前最裡面一間屋子,我二叔二嬸及孩子住;孩子多了也大了,就到爺爺奶奶的中間屋子擠住。東北農村的一鋪大火炕,可以睡個五六口……爺爺是個不愛言語敦厚朴實的莊稼把,家裡的大事小情都是奶奶主持。她從來不讓人去北炕?甚至坐上去都不行!尤其是不許我們這些個晚輩兒小孩兒坐北炕!她告訴我們說:那是供“祖宗板”的地方!如果哪個不注意上去坐了?她必要告誡你下來……

在鄉下生活,每到晚上,奶奶便會問我:“今兒個在哪屋睡?”我回答道:“去東屋!”奶奶明白我的意思,知道我要去隔壁老爺老奶家睡!聽我媽說過:奶奶一輩子生過多個孩子,但只留下了三個兒子。對我爺我太爺而言:我爸則他們的是長子長孫,他們對他倍加疼愛。我爸媽從小一起長大,可謂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奶奶家和姥姥家又曾經門挨門地做過相鄰。我老奶卻只生養了三個閨女,老和她家老丫頭是同齡,我們幾乎天天形影不離。老爺在鄉下銀行儲蓄所工作,輪到晚上他值班,必要帶我和我老姑去和他一起值班……

【收藏·札庫塔】札庫塔子一緣起京城八旗與東北八旗子弟之一

我的兩位奶奶手藝活兒都很好,我的老奶還特別擅長說故事……

我在鄉下生活的那一年,幾乎每個晚上都央求老奶講“狐仙鬼怪”的故事和滿族“民間傳說”。我不知道她肚子裡哪來的那麼多故事?遺憾的是:老奶講過的那些故事,我一個都沒記住!現在想來,會不會是《聊齋志異》書裡的內容呢?

除此之外,記憶中的奶奶,滿族盤醬(大醬塊發酵的好)做得好、黃米麵豆包做的好(面發的好)、酥餅烙得好……奶奶乾乾淨淨清清爽爽利利索索一輩子;只要出了家門,就必須把頭髮梳理的奶奶爺爺住的中間屋裡,房樑上還掛著一個老搖車,二叔家的大妹妹,曾經住在那個老搖車裡面……我依稀還記得:奶奶哼過的滿族民謠《搖籃曲》“巴普嘟嚕……什麼的?那真叫是:乾乾淨淨利利索索一輩子……

直到前年我才知曉:原來我大姑奶把她年輕時繡的枕頭頂,除了留給我一部分?也送給了我老姑一些。那是老姑去城裡看她,那會兒她雖然寡居,但尚未離開婆婆家;不過,她已經患惡性腫瘤……她親手送給老姑一些她年輕出嫁時繡的“枕頭頂”。在東北民間,滿族婦女有個“賽針線活兒”的習俗,就是姑娘們(格格)出嫁前,要繡幾十對“枕頭頂”,掛在屋內房梁或幔帳杆上……讓婆家人和親戚們參觀欣賞品評,看誰家的姑娘手藝巧手藝更好?同時,未進門的準兒媳婦,還要給男方(阿哥)家裡所有老少親人,做一雙新鞋……我大姑奶留給我和我老姑的枕頭頂,大約就是她出閣前繡的……只可惜老姑告訴我說:那些個枕頭頂,在她到城裡工作和成家後,沒能把它們珍存下來;一部分讓人要去,一部分搬家給撇啦……

因為從小喜愛學習,又勤於動手做各種活計;小學時期在沒有影響課業前提下,我先後學會了“針線活兒”、織毛線、鉤針線、因為喜歡手做活計,至今一直用不靈光母親家的“縫紉機”……

如今還能打“蒜疙瘩”即“盤紐襻”!家族中先後有四個師傅手把手教過我:她們便是我奶奶、我老奶、我大姑奶和我母親。

鑑於從前那年月,家族中世代女性幾乎都會做女紅活計,使我有幸得以保留下來了她們的些許手藝;故此,在這之後的若干年,我於古舊市場地攤兒和老區拆遷地……陸陸續續收集購買到來自“山南海北”各地的老繡品,它們幾乎囊括了各個民族的刺繡手藝:從華南到西南、從西北到華北……年復一年地廣泛收藏到如“四大名繡”及蒙族與藏族等繡品,這期中,也涵蓋了東北民間滿族所有刺繡作品。

從最初的”節衣縮食”一件件收集,不考慮其品相?也不知曉其品質特點?以至於“無意識”中將其破,再到完全瞭解其如何“保護與保管”常識!這其中也不乏走過一段彎路……不過,在這收藏的道路上,自己也經歷了不斷實踐、學習、不斷進步、不斷提高的里程,之後的收穫成果也是滿滿地……

回望這三、四十年,除自小學到高中以後所陸續購買的文學、美學、哲學、歷史等書籍以外,又先後購買了與古代藝術品、織繡歷史與收藏方面的相關書刊資料;至今我的狹小的公租屋內,佔據最大空間的依舊是我的必備工具書,它們已經成為我生活的意義與內容……若問這些書籍資源之來由,那便是我堅持在外打工:做編輯、寫稿子、教授中小學生作文、輔導文學及美術大學生研究生寫作論文、策劃各種藝術品展覽、拍賣等換取的勞動報酬……

曾幾何時:在本已“捉襟見肘”的生活條件下,亦幾度為了收藏到一件可心的珍稀繡品,費盡周!且還要“省吃儉用”,積攢數月的工薪,才最終得以這實現“物有所值”的願望……

【收藏·札庫塔】札庫塔子一緣起京城八旗與東北八旗子弟之一

三 研 究

因為,自小手裡接過了大姑奶親手繡的枕頭頂繡品,並存下奶奶自己縫製的衣衫、大姨繡的門簾和母親穿過的蘭布和絲綢旗袍……從而更加引發我對自己前輩手藝的敬慕之情……

我除著重收藏東北滿族民俗物品外,也將傳統古老滿族刺繡品,作為一項專門的收藏種類,集中廣泛加以關注與收集……一來二去的、竟然一發不可收,轉眼便過去二三十年……終於獲得豐富的藏品,並開始陸續整理分類,同時開啟了實物實證學術性研究工作……

與此同時,兒子自學生時代便也協助我一起,收集收藏“老滿族民間民俗”物品。其祖上也是滿族人,爺爺(漢姓馬)馬佳氏為滿族黃旗、奶奶(漢姓金)愛新覺羅氏、為正黃旗自幼受家庭環境薰陶愛好繪畫;並一直堅持學習繪畫……進入中央美術學院學習”藝術設計與視覺傳達”專業後,一直從事美術設計與油畫創作;對民俗文化的也十分關注與熱愛……

【收藏·札庫塔】札庫塔子一緣起京城八旗與東北八旗子弟之一

直到2011年11月,我將考察考證之研究撰寫成論述文章“織繡/五千年釀就的風尚與精華”,發表在國家藝術類核心期刊《藝術市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管);四年後,又根據深入調查,以及對所收藏母本進行深度研究,與兒子合作共同撰寫了“滿族民間織繡工藝與傳承”專題學術性文章,同樣發表在《藝術市場》期刊上。近年來,為支援《滿族文化網》的創辦,再度撰寫了有關“滿族傳統刺繡”收藏與研究方面的文稿。

我們共同的理想便是:將多年來所收藏的滿族民俗文物藏品,構建一個博物館,不使其在長期“沉眠”;而要發揮其功能作用,奉獻於社會、服務於公眾……

或以巡迴展覽方式,將其帶到祖國大江南北、世界各地……讓大眾看到:我們滿族先民的創造與手藝,再現滿族勞動人民從漁獵遊牧生活走向農耕文明的歷史與面貌……

進而,將這些收藏品作為《母本》,用於現代產品“文創與開發”充分發揮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

【收藏·札庫塔】札庫塔子一緣起京城八旗與東北八旗子弟之一

作者本名張英:現為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哈爾濱女畫家協會學術秘書、哈爾濱收藏家聯盟秘書長。黑龍江滿族刺繡研究學者、黑龍江收藏家學會民俗研究學會副秘書長。2005中央美術學院“藝術批評與寫作”研修班學者。藝超網專家、華夏收藏網古代織繡鑑定專家。

TAG: 滿族大姑奶奶鄉下老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