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發掘 秦始皇陵兵馬俑型別獲更新 首次出土秦軍盾牌遺蹟

30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公佈了兩項重大考古成果。經過10年的考古工作,考古人員發掘出了220餘件陶俑,考古人員根據陶俑的冠式和鎧甲、服飾的不同,發現原有的下級軍吏俑可以繼續細分為兩個型別。此外,考古人員還首次在秦陵考古中發現了秦盾的遺蹟。在另一項針對秦陵外城西側的一號墓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座等級很高的墓葬,墓主人可能是一位與秦始皇關係親密的秦國貴族。墓中出土的一件金駱駝證明,在漢代絲綢之路開通之前,中西文化就開始了溝通交流。

10年發掘秦始皇陵兵馬俑型別再獲細分

北京青年報記者30日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經過10年的考古工作,考古人員在秦始皇陵兵馬俑陪葬坑一號坑的第三次正式發掘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據介紹,此次發掘面積達400平方米,發掘陶俑220餘件,陶馬12匹,車跡2乘以及大量的兵器、建築遺蹟等。

考古專家介紹,俑坑的部分殘存的隔牆夯土斷斷續續,並不連貫,且構築方式多樣,並不統一,有些夯土牆還與磚牆修築在一起。考古專家由此推測,俑坑的夯土牆並不是在俑坑修建之初就有意識夯築的,而是在俑坑修建的過程中,由於俑坑的坑壁發生了垮塌,不得已用夯築的方法或者用磚對坑壁進行了修補。

10年發掘 秦始皇陵兵馬俑型別獲更新 首次出土秦軍盾牌遺蹟

此次發現的兵馬俑仍可看出軍陣的樣子,經過研究,大部分秦俑姿態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右臂前曲,右手半握拳,為持長兵器俑;另一類為右臂自然下垂,右手半握拳,拇指翹起,為持弓弩俑。不同型別的陶俑在俑坑中的排列位置不同,顯示其在軍隊的組合和承擔的任務不同。

考古過程中,考古人員發現了一件秦軍的盾牌遺蹟。考古專家介紹,這件盾牌正面朝下,區域性有彩繪,此盾與之前發現的一號銅車上所發現的盾形制一樣,尺寸為銅車上盾的2倍。“這是在秦陵考古中首次發現秦盾遺蹟,顯得彌足珍貴。”此外,考古人員還發現了大齡弓弩遺蹟。

此外,出土的220餘件陶俑中,考古人員根據陶俑的冠式和鎧甲、服飾的不同,將陶俑可分為以下幾個等級:高階軍吏俑、中級軍吏俑、下級軍吏俑、一般武士俑等。“我們經過初步分析和研究,認為原有的下級軍吏俑可以繼續細分為兩個型別,為俑坑軍陣的排列提供了新的依據和方法。”

根據發掘方案的設定,現場採取“保護與發掘同時,展出與發掘同步”的模式,除常規保護外,重要的遺蹟移交入實驗室進行保護,到目前為止,已修復陶俑、陶馬100餘件,重要遺蹟保護20餘處。

秦始皇陪葬墓內現金駱駝展現張騫通西域前中西交流溝通史

與此同時,2011年開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對秦陵外城西側的陵區展開詳細的考古調查與勘探工作,取得了不少收穫,並對其中的一號墓進行了發掘。考古專家介紹,在對這處陪葬墓進行發掘時,採用了三維鐳射掃描、地理資訊系統等新技術提取了相關資訊資料。

據介紹,秦始皇陵陵西的這批墓葬屬於秦始皇帝陵園有規劃的一處高等級陪葬墓區,有9座大型墓葬,一號墓葬是其中之一。從位置上來看,這批墓葬東西一字排列,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是經過人為有意規劃、佈置而成,其時代應為同一時期。陵西大墓專案負責人蔣文孝說,關於墓主人的資訊目前並不能確定,普遍的猜測是秦朝時的一位貴族,但其與秦始皇的關係應該很親密。

在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墓葬內有5個盜洞,其中3個進入到了墓室。

10年發掘 秦始皇陵兵馬俑型別獲更新 首次出土秦軍盾牌遺蹟

棺槨位於墓室正中偏南,四周環繞回廊,外側為邊箱,放置大量陶器、銅器、玉器及少量金銀器、鐵器等,中心棺槨還在進一步的清理當中。蔣文孝告訴記者,這個棺槨並沒有很好得儲存,絕大部分棺槨已經腐朽塌陷,很難進行修復。

10年發掘 秦始皇陵兵馬俑型別獲更新 首次出土秦軍盾牌遺蹟

其中的金駱駝是目前國內所見最早的單體金駱駝。蔣文孝告訴北青報記者,在秦朝時,中原並沒有駱駝,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在漢代絲綢之路開通之前,中西文化就開始溝通交流,同時也補充了更多的史料來填補空白。

發掘墓葬填補考古空白尚無計劃挖掘其他陪葬墓

蔣文孝表示,2011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對秦陵外城西側的陵區展開詳細的考古調查與勘探工作,在2013年開始挖掘,並在2019年進入墓室,蔣文孝說:“2019年是收穫最大的一年。”

“挖掘一號墓的目的在於弄清陪葬墓與秦始皇陵的關係,確定秦始皇陵相關區域的邊界,同時也是挖掘出更多歷史的細節”,蔣文孝說,“但出於保護目的,目前暫時沒有計劃對其他八座墓葬進行挖掘。”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介紹,此次發掘的陪葬墓是目前發現秦代規模最大、等級最高、儲存最完好的大型墓葬,填補了秦代高等級貴族墓葬考古的空白,是秦始皇帝陵考古的又一重大收穫。

實習記者楊陽

編輯/董偉

TAG: 考古發掘俑坑墓葬陶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