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康釀酒被後人尊稱之為酒的鼻祖,為何在歷史上卻是一個不折不扣?

杜康釀酒被後人尊稱之為酒的鼻祖,為何在歷史上卻是一個不折不扣?

中國的酒文化可以說源淵流長,釀酒技術爐火純青,中原一帶可以說是酒的故鄉。杜康釀酒被後人尊稱之為酒的鼻祖。酒,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尋常百姓,時不時整上兩口,有人悶頭大睡,有人興高采烈。有人裝瘋賣傻,有人飄飄欲仙。飲酒之後的人們可以說是花樣百出,難以形容。

古代文人騷客飲酒是一種雅興,與酒有關的詩篇保留和傳承下來的是汗牛充棟,不計其數。詩仙太白若沒有酒,估計其創作數量及質量要大打折扣。還有作為政治家、軍事家的一代英雄曹孟德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杜康釀酒被後人尊稱之為酒的鼻祖,為何在歷史上卻是一個不折不扣?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從媒體上看到我們的留學生與歐洲留學國的商人激辯有關中國人不會造葡萄酒一事。那位留學生因為平時喜愛祖國傳統文學詩詞,用一首唐代進士王翰的七言絕句《涼州詞》回擊對方,原詩: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該詩一開頭就點明瞭早在中國唐朝時代,中國人就已經熟練地用葡萄釀酒了,那時的歐洲國家還在茹毛飲血呢!

杜康釀酒被後人尊稱之為酒的鼻祖,為何在歷史上卻是一個不折不扣?

當然了,還有兩首以同一標題即:《清明》的七言絕句令我印象深刻,這兩首詩一是唐朝被後人尊稱為小杜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詩人清明時節看到人們上墳祭祀先人,氣氛極為淒涼,為了消解愁悶就要喝杯酒了。

另一首《清明》是北宋一位叫王禹偁的人所作,此人官至 知制誥。該詩如下: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這首詩反映作者被貶官之後的遭遇,清明時節,別人踏青吃酒,採花插柳,而自己從鄰居那裡借來燈火,讀書從晚到天亮,好不悽殘與悲哀。

杜康釀酒被後人尊稱之為酒的鼻祖,為何在歷史上卻是一個不折不扣?

酒是人們生活的點綴品。民間有無酒不成席的說法,也就是說現代人親朋好友相聚,只要吃飯,哪有不喝酒的?只是因駕車和公務在身的人懾於法規,只好忍痛割愛吧。

對於飲酒的人而言,會喝者喝出的是美味,是一種享受,能喝出仕途,喝出金錢,喝出友情,喝出……。而不會喝酒的人,喝出的是苦澀,喝出的是病體,喝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喝出自己早見閻王。

杜康釀酒被後人尊稱之為酒的鼻祖,為何在歷史上卻是一個不折不扣?

總之,酒本身無錯,酒是一種商品。不管會喝與不會喝的人,都應有所節制。俗話說珍酒美味也不可多用,適可而止。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TAG: 清明喝出時節釀酒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