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博 歸來未晚

到達河北邢臺玉泉寺時,已是滿天星斗。在禪院安頓下,便睡了。次日晨,出小院散步,偶回頭,不禁感慨萬端!

容我棲身的小院,門匾竟是——“歸來未晚”。

想想夜至之唐突,再看這四字,感覺四周有一股暖意圍攏過來。

院門北側牆上,掛著一方漆紅的豎匾,著墨處,為“傳燈院”三個大字。細看旁邊的小字說明,方知玉泉寺東側,這自北而南的六排小院,是寺中的禪修中心,又稱關房,別署“龍山茅蓬”。

淨慧長老籌建這六個院落,是為紀念東土禪宗六代祖師。禪門燈錄載,六代祖師傳燈法化——初祖達摩九年面壁、二祖慧可立雪安心、三祖僧璨傳《信心銘》、四祖道信雙峰結眾、五祖弘忍法雨東山、六祖慧能曹溪流長,方使禪門發揚光大。

由此可知,淨慧長老建龍山茅蓬,一為緬懷祖師,一為期許後昆。

這六個獨立的院落,雖均不大,卻格外清幽。每院均陳列《藏經》一部,供發心閉關靜修者取閱。

對這六個小院,淨慧長老各有警策,分別為“放下即是”“歸來未晚”“我是誰”“華藏界”“觀自在”“隨遇而安”;長老還各有要求:“淨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離六塵(色、聲、香、味、觸、法)”“轉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踐六和(身和共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修六念(唸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行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如何“放下即是”?清淨六根,自然放下。如何“歸來未晚”?若能遠離六塵,自是回到家中。如何“我是誰”?能轉六識,自識自性。如何是“華藏界”?能六和同修,處處皆華藏。如何“觀自在”?心存六念,時時自在。如何“隨遇而安”?不捨六度,一切隨緣,怎麼都好,便是安心之法。

於龍山茅蓬禪修者,如能與長老會心,自然能識身外世界、心內宇宙,“日日伴佛眠,朝朝還共起”。

我佛慈悲,對來者皆雲:“歸來未晚。”

而我,這軀在紅塵中薰染已久的沉重肉身,與長老禪境之間,至少有十萬八千里的路要走。縱然借住此地,又怎能妄想一下子便抵達長老的心境?

仔細想想,眼前“歸來未晚”四個字,實在愧對。

TAG: 未晚長老歸來茅蓬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