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是什麼時候成為中國零食界扛把子的

我們現在說的瓜子一般指葵花籽,它可是是國內零食界的扛把子。嗑瓜子是國人消磨時間,進行社交活動時的不二選擇,可以說有中國人聚集的地方,就能看到嗑瓜子的。嗑瓜子什麼時候開始在中國流行的呢?請大家先準備好板凳和瓜子,今天留史君就來聊一聊瓜子的歷史。

葵花籽在中國出現的並不早

葵花籽是向日葵的種子,向日葵是原產美洲的作物,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才開始向世界傳播,因而向日葵傳入我國的時候已經是明代中期,即十六世紀以後了。這個東西剛傳進來的時候大家都不認識,人們給它起了很多名字,比如丈菊、西番菊、迎陽花、西番蓮,後來還有轉日蓮、轉心蓮、望日蓮等等。應該都是因為它的樣子類似菊花或者蓮花而定的。

瓜子是什麼時候成為中國零食界扛把子的

為什麼叫向日葵

又是菊又是蓮的,最後怎麼就變成向日葵了呢?這裡還有個複雜的問題。古籍中關於葵的記載很多,如《詩經·豳(讀斌)風·七月》中有“七月亨葵及菽”,收入語文課本的樂府詩《長歌行》前兩句就是“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十五從軍徵》中也有“採葵持作羹”。馬王堆漢墓中還曾出土過標記為“葵種”的實物。可見葵在古代是常見的植物或食物。

瓜子是什麼時候成為中國零食界扛把子的

這個葵和向日葵有關嗎?它還真有向日的特徵。《左傳》中有“仲尼曰: 鮑莊子之知不如葵,葵猶能衛其足。”的記載。對此晉代杜預的註疏為“葵傾葉向日以蔽其根”,意思是葵的葉子向著太陽,遮擋陽光,來保護自己的根部。曹植也曾寫過“若葵藿之傾葉,太陽雖不為之回光,而終向之者,誠也。”因為葵有向日傾斜的特徵,所以古人用“葵傾”比喻嚮往思慕的心情。如杜甫詩中有“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的句子。

那是不是證明我國早在先秦時期就種植向日葵了呢?我們背誦“青青園中葵”的時候是不是會聯想出滿園小葵花茁壯成長的景象呢?還真有人據此認為早在史前時期亞洲和美洲地區就有過交流。但,這個葵並不是向日葵。

“葵傾葉向日以蔽其根”,說的很明白,傾日的是葵的葉子,而向日葵是花隨著太陽轉動。另外葵明顯是一種葉子可以吃的青菜,從古籍上看,還是古人主要食用的蔬菜種類,如《王禎農書》中稱讚:“葵為百菜之主,備四時之撰。”而向日葵一般是不用來做菜的。對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葵種子進行鑑定,證明這個葵是冬葵。

瓜子是什麼時候成為中國零食界扛把子的

冬葵

冬葵又名冬寒菜、冬莧菜、葵菜、滑菜,屬於錦葵目,錦葵科。冬葵原本是古代常吃的一種蔬菜,曾被稱為五菜之首,百菜之主。古代的五菜分別是葵、韭、藿、薤、蔥。葵就是葵菜;韭是韭菜;藿是豆類的葉子,豆類植物的葉子在古代也是重要的蔬菜,現在基本沒人吃了;薤讀謝,俗稱藠(讀叫)頭,現在有些地方還有人吃;蔥大家都知道。

瓜子是什麼時候成為中國零食界扛把子的

蔬菜冬葵

到了明清時期,由於栽培技術的發展,白菜逐漸取代了葵菜的地位,成了主要的蔬菜品種,葵菜反而不再為人們所熟悉。明代的《本草綱目》將原本屬“菜部”的葵編入了“草部”,並說明:“古者葵為百菜之主,今不復食之,故移入此。”

向日葵屬於桔梗目,菊科,長得也不像是葵菜,之所以會被稱為“葵”,就是因為向日葵傳入我國後,人們觀察到它向日的特徵,從而聯想到了傾日的葵,再加上明代中期以後人們對原本的葵菜已經不再熟悉,因為就把它稱為葵了。

明萬曆47 年(1619年)的姚旅《露書》中有“萬曆丙午年忽有向日葵自外域傳至。其樹直聳無枝,一如蜀錦開花,一樹一朵或傍有一兩小朵,其大如盤,朝暮向日,結子在花面,一如蜂窩。”是較早把向日葵稱為向日葵的(好彆扭),也證明向日葵是在明中期由海外傳入我國的。

中國人什麼時候開始吃葵花籽的

1510年向日葵被引種至歐洲後,首先被種植在西班牙的馬德里植物園裡,至16世紀末傳遍整個歐洲,成為點綴庭院的觀賞植物。引種至我國後,也是長期被作為觀賞植物栽培,很多書籍的記載都把它列到了花類,當時並沒有勇敢的吃貨站出來問一聲“能好怎?”甚至還有向日葵有毒,會引起墜胎的說法。

直到清代的道光年間,才有記載說雲南、貴州地區將葵花籽作為休閒食品與南瓜子、西瓜子一同售賣,當地的一些方誌也把葵花同時列入“果之屬”和“花之屬”。那時“瓜子炒熟,味甘香,每斤值三、四十錢。”不僅是稀罕物,還不便宜呢。這樣看來中國人民嗑葵花籽的時間也就才200年而已。葵花籽真正在全國範圍流行起來,成為零食界的扛把子,還要等到民國時期。民國十九年(1930年)黑龍江《呼蘭縣誌》:“葵花,子可食,有論畝種之者。”是最早大規模種植葵花的記載。

瓜子是什麼時候成為中國零食界扛把子的

嗑瓜子在民國開始了爆發式的流行,豐子愷曾專門寫過一篇《吃瓜子》的文章,他在文中說中國人人具有吃瓜子博士的資格,少爺、小姐,甚至是小孩子都掌握著咬瓜子的絕技,酒席上、茶樓上有無數咬瓜子的聖手。他還說“發明吃瓜子的人,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天才!這是一種最有效的‘消閒’法。要‘消磨歲月’,除了抽鴉片以外,沒有比吃瓜子更好的方法了。”雖然暗含諷刺,也足以證明吃瓜子在民國的流行。可以說,從那時起,瓜子就穩穩地佔據了中國零食界扛把子的地位。

葵花籽為什麼叫瓜子

向日葵有過那麼多的名字,但沒有一個與“瓜”有關,它長得怎麼看也不像是一個瓜類,為什麼葵花的籽要稱為瓜子呢?那是因為在葵花籽之前,古代零食界的武林盟主真的是瓜子——西瓜子。

瓜子是什麼時候成為中國零食界扛把子的

西瓜原產非洲,究竟何時傳入中國目前還有爭議,一般認為至少五代時期,西瓜已從西域傳入中國。到了元代,西瓜在北方已開始廣泛種植。西瓜除了食用瓜瓤的品種外,還有一種專門吃瓜子的品種,俗稱打瓜或籽瓜。這種瓜果小皮厚,瓜瓤味道淡,但瓜子很大,可以食用。

瓜子是什麼時候成為中國零食界扛把子的

了元代,除了吃西瓜瓤以外,瓜子已經開始作為零食食用。如《王禎農書》載: “(西瓜)其子爆幹取仁,用薦茶易得。”《本草綱目》中也有“其瓜子爆裂取仁,生食、炒熟俱佳。”的說法。明清時期,特別是清代,西瓜子是非常流行的零食。小說《金瓶梅》《紅樓夢》中都多次提到小姐太太們嗑瓜子的情節。如潘金蓮“每日打發武大出門,只在簾子下嗑瓜子兒。”《三言二拍》中也提到很多買賣瓜子的事。書中說的瓜子應該就是西瓜子,因為向日葵和南瓜都是從美洲傳入中國的,南瓜子和葵花籽在小說成書的年代還不流行。

瓜子是什麼時候成為中國零食界扛把子的

19世紀來華的法國傳教士曾有過這樣的記載,“有的時候,大量的西瓜被運到繁忙的馬路邊免費送給過往的行人,條件是吃完了把瓜子給主人留下。”“假如有一群朋友聚在一起飲茶喝酒,桌上肯定會有西瓜子作伴。人們出差途中要嗑瓜子,兒童或是手藝人只要口袋裡有幾個銅板,就會拿出來買這種美味食品。無論是在大街旁,還是在小道邊,到處都可以買到。你就是到了最荒涼的地區也不用擔心找不到西瓜子”

雖然同屬美洲的舶來品,但南瓜子的流行還要稍早於葵花籽,雖然南瓜的引入時間晚於葵花,畢竟開始就是作為食物引入的。不過等到葵花籽一同江湖的時候,南瓜子和西瓜子一樣都很快退居二線了。

葵花籽比西瓜子、南瓜子產量大,好嗑開,味道也好,所以在民國時期很快取代它們成了最流行的休閒食品,“葵花寶典”一統江湖。由於吃法和西瓜子相似,所以人們也就把葵花籽稱為瓜子了。

瓜子是什麼時候成為中國零食界扛把子的

結尾彩蛋:

現在我們常說的瓜子臉,應該指的是臉型微長而窄,上部略圓,下部略尖,類似葵花籽的形狀。在小說《金瓶梅》中,曾多次用“瓜子面”形容女人的臉型,《三刻拍案驚奇》中也有“瓜子面龐”的說法。這個瓜子面所說的瓜子應該是西瓜子而不是葵花籽。看來是一種較為圓潤的臉型了,那時的審美畢竟與現在不同,可能還比較認可圓潤的臉型,而不是現在的網紅錐子臉,現在要是說別人一句西瓜子臉也不知道人家愛不愛聽。

瓜子是什麼時候成為中國零食界扛把子的

真·瓜子臉

曾有人專門研究過金庸小說中的農業漏洞,如宋代的楊過吃到了原產美洲的玉米,宋代蕭峰和楊鐵心用原產美洲的花生下酒,宋代的黃蓉買了一擔元代才廣泛種植的西瓜,宋代的段譽觀察到菜餚中沒放原產美洲的辣椒等等。

一直沒人提出《天龍八部》中,宋代的鐘靈和段譽一起嗑瓜子的問題,我們可以理解成他們嗑的是西瓜子,也許鍾靈的媽媽俏藥叉甘寶寶追求新潮,找到了西瓜子這種珍稀的零食來給女兒吃,這樣還是有一定的可能性的,算不上是漏洞。但是,後面書中多次提到瓜子臉,阿碧、阿紫、靈鷲宮四姝都是瓜子臉。而且說阿碧的時候,特別描述她是“清雅秀麗”,相對應的阿朱則是“鵝蛋臉”。可見這裡的瓜子臉還是比照著葵花籽來說的。

瓜子是什麼時候成為中國零食界扛把子的

TAG: 瓜子向日葵葵花籽西瓜子嗑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