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隆面前,和珅自稱“奴才”,紀曉嵐卻稱“臣”,背後原因耐人尋味

在乾隆面前,和珅自稱“奴才”,紀曉嵐卻稱“臣”,背後原因耐人尋味

一次,和珅紀曉嵐同席吃飯,中途,一塊肥肉掉地上,一隻小狗搖著尾巴將其叼走。和珅見狀,一臉壞笑對紀曉嵐說:

“紀大人,您看剛才搖尾巴那小東西,是狼(侍郎)是狗啊?”眾人一聽,暗自偷笑起來,和珅這是變著法兒罵紀曉嵐(紀曉嵐時任禮部侍郎)啊。

紀曉嵐斜了一眼和珅,不緊不慢道:“和大人,這個不難分辨,您記住了,尾巴下垂是狼,上豎(尚書)是狗。”

當時,和珅的職務是戶部尚書,這一回合鬥嘴,他顯然又沒佔到便宜。

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裡有個細節,在乾隆皇帝面前,和珅自稱“奴才”,而紀曉嵐卻自稱“臣”,很多人猜想是不是因為紀曉嵐的地位比和珅要高,或者是編劇為了區分正反面人物而有意為之?

其實都不是。雖然劇中情節很多是戲說,並非正史,但是在“奴才”和“臣”的區分這件事上,卻是有據可考的。

從字面上理解,稱“奴才”比稱“臣”更顯卑微,身份也似乎更低。但是據史料記載,在清朝時某些特定的語境下,這兩個稱呼實際上還有更深層次的講究。

當時,王公貴族大多是滿人,在滿人中,主僕層級觀念更濃厚一些,所以滿臣在面聖時習慣自稱“奴才”。而在漢人心裡,主僕觀念相對沒那麼森嚴,因此漢臣在皇帝面前更習慣於自稱“微臣”或者“臣”。

後來,這種無傷大雅的稱呼上的細微區分,就慢慢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矩。當時,雖然在臺面上大家都在講“滿漢一家”,但是實際上,誰的心裡更有優越感,大家都懂得。

換句話說,在以和珅為代表的滿臣心裡,能夠在乾隆面前自稱“奴才”,比起作為漢臣的紀曉嵐在乾隆面前稱臣,顯然要覺得自己與皇家關係更近,更有身份。

影視作品裡的和珅,精明、貪婪、討巧,善於揣摩聖意,這些其實是對和珅某個階段的形象刻畫。歷史上真實的和珅,其實也是從一位刻苦向上的有志青年慢慢成長起來的,只不過,在一步步走向位高權重的路上,他不知不覺忘卻了初心,從而走上了歧路。

人是會變的,有時候野心和貪慾會成為一個人人生的分水嶺。和珅便是如此。乾隆在位時,和珅是權傾朝野的“二號人物”,乾隆駕崩後,嘉慶一道聖旨,和珅瞬間陷入萬劫不復……

一部寫透權術執行法則的《和珅傳》,生動記述了和珅大起大落的一生,從老帝王乾隆的“心腹”到新帝王嘉慶心中的“大患”,和珅從高位跌落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鮮為人知的博弈和較量?

機關算盡終成空,曲終人散皆是夢。點下面圖書橫條,跌宕起伏的《和珅傳》,正版收藏。

TAG: 和珅紀曉嵐乾隆奴才自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