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伯勤|乾坤綜說(上)

《 周 易 》 義 理 發 微

第二十五講 乾坤綜說(上)

提綱

一、乾坤一元

二、乾坤成列

三、乾坤互顯

四、乾健坤順

五、乾始坤生

六、乾坤周遍

千聊直播間可檢視完整課程

何伯勤|乾坤綜說(上)

課程講義節選:

引言

此前我們結合《周易》的文字分別闡釋了乾坤二卦的基本含義以及在人道修行方面的引申發揮。但這樣子以來,很容易給初學的朋友造成一種誤導,就是好像乾坤是單純並列的關係,進而會將整個宇宙大道理解成乾坤二元結合所成,這就與我們以前反覆講過的心物一元的宇宙觀相違背了。

為了讓大家更加系統、更加真切、更加精微的體認了悟乾坤的完整圓融的核心要義,我們現在再結合《易傳》將乾坤綜合起來予以闡釋,旨在讓大家真正能夠洞明貫通宇宙人生的真相。

當然要真正洞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不能僅僅滿足於從文字上去理解一大套道理,更需要大家效法先聖伏羲的體道方法,所謂“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切實開啟發動自己的心靈智慧,從整體的角度向外觀察感通天地萬物的現象,向內觀察體驗自我心身的活動,這就是古人常講的“貞觀”、“大觀”。

這樣反覆琢磨,反覆體認,真正做到理事互證,道器匹配,才能從整體上了悟宇宙人生的精理妙道,最終達到理事圓融,道器不二,所謂合內外之道,修神明之德,從而指導主宰我們的現實人生,成就我們的現實功德。如果你不能從整體上去觀察體悟,只是自限於區域性事物,那你永遠不能洞明貫通宇宙人生的真相。須知我們的肉眼等感官只能瞭解部分真相,只有發揮我們的心靈智慧,才有可能從整體上全面了悟貫通宇宙人生的完整真相。

現實中很多人一天到晚只用心於眼前利益的蠅營狗苟,哪有心思去貞觀天地之道,大觀宇宙流行!這就需要大家透過研修《周易》,發起一個志向,樹立一個標準,要不甘於沉淪,不陷於物慾,切實將自己心中天生就有的仁禮義智之性充分開發出來,修養高尚的品德,成就偉大的功業。

高尚的品德不見得名揚天下,但是自己的內心卻得到了真正的快樂;偉大的功業不見得驚天動地,但是自己的人生卻得到了真正的圓滿。

儘管人有智愚之分,境有高下之別,但是我們還是要盡心知天,盡力而為,總比自甘墮落,乃至走上邪路要好。孔子基於《周易》為我們提示出了一系列崇德廣業的真言實理,這實在是全人類的幸運,我們作為中華兒女,實在不應該錯過如此萬分珍貴的人生機遇。這一點必須要給大家首先點醒一下。

何伯勤|乾坤綜說(上)

一、乾坤一元

我們在體悟《周易》所揭示的宇宙觀時,首先要樹立一個高度的整體或全體觀念。整體雖然由部分所構成,但我們只能先透過對部分的觀察瞭解,最終才能體悟到整體的存在。

我們抬頭看天,低頭看地,只從形態的角度去區分,天好像在上在外,地好像在下在內,天地之間充滿著形形色色的有生無生的物體,但這只是我們立足自己的身體所在和肉眼所及的基本觀感和粗疏分判。所以狹義的天地,指的就是我們頭頂的天空和腳下的大地。

現代天文學早就告訴人們,地球乃至天上的日月星辰其實都是茫茫太空中的部分天體,日月星辰之外尚有無數之天體,只是人類的肉眼看不到而已。此茫茫太空能含藏如此眾多之天體,可見其本身就好像是空虛的一樣,因為不空虛則不能含藏,所以古人常將現代人所講的太空稱之為太虛。這個太空或太虛的說法其實正是從整體的角度而建立的。

何伯勤|乾坤綜說(上)

於是古人將頭頂上的這個蒼穹大圓頂之天,進一步引申擴充套件為含藏一切的太虛之天。這樣以來,天的含義就和現代人所謂的宇宙等同了。我們腳下的地球既然為太虛之天所包含,那麼整體意義上的天也就是宇宙,自然就包含地球在內,所以古人常講天包乎地。

這樣我們就可以進一步追問,這個宇宙既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其道理何在呢?因為如果沒有一個統一的原理,這個宇宙早就分崩離析了,我們人類所藉以生存的條件也就不具備了,何來天地之可言?於是,古人就將宇宙的統一原理,也叫做天理,稱之為元,《繫辭傳》中則稱之為太極。元的本義是最初開始的意思。

也就是說宇宙之所以呈現為當前如此豐富多彩的面貌,總是有一個根本原因或原理,這個根本原因或原理就好像是宇宙由此得以開始形成似的,所以就將這個根本原因或原理稱之為元。其實宇宙無始無終,這只是一種說法的方便而已。此根本原理乃是宇宙自身所具備的至極無加的最高最大的原因或原理,所以又稱之為太極。太就是至大無外的意思,極就是至極無加的意思。

千聊直播間可檢視完整課程

何伯勤|乾坤綜說(上)

二、乾坤成列

《周易》的偉大之處,就在於透過觀天察地,從而體悟出宇宙的最高原理即太極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死板的原理,而是本身就包含有豐富的動態的複雜性。如果太極只是一個單純的死板的原理,那又怎麼會分化顯現為宇宙萬物當中所蘊藏的大大小小、千頭萬緒的無窮無盡的各種道理呢?因為畢竟宇宙不是一個貧乏的宇宙,分明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宇宙。

《繫辭上傳》中講:“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就是說天文和地理現象比較明顯,但其內在的統一原理則非常幽微,那麼透過現象體悟原理,從而將外在的現象和內在的原理之間的因果原故貫通起來體悟清楚,這就是知幽明之故。故就是因果原故。

先聖伏羲正是透過觀天察地,進而體悟出宇宙的最高原理即太極所蘊藏的動態的複雜多樣性,最起碼可以因天地的自然剖分而歸結為兩大類,即乾和坤。這是純粹出於天地之自然,絕不是憑空想像而勉強構造的。

這樣以來,人們就可以結合天地人生的種種現象和功用,從理論上將乾坤這兩種原理相對並列起來理解應用,從而可以更加生動、更加靈活地把握太極的原理,進而可以更好地效天法地,修德立業。所以前人常講:“太極不可法,可法者乾坤也。”

何伯勤|乾坤綜說(上)

因此《繫辭下傳》就講:“乾坤,其易之縕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就是說乾坤這兩種原理為大易原理所蘊蓄,反過來講,雖然我們將乾坤這兩種原理相互並列起來看待,但是大易的統一原理正是表現為乾坤二理,並不是說乾坤之外還有個孤懸的統一原理,所以就說“乾坤,其易之縕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

如果將乾坤這兩種道理譭棄否定,那麼也就無法見到大易的統一原理。大易的統一原理既然無法想見,那麼乾坤這兩種原理也就幾乎息滅而無用了,所以就說“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TAG: 乾坤宇宙原理體悟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