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持善法需具足哪四種條件?

恆依強欲樂,或依對治引,

以恩悲福田,成就大福善。

修持善法若具足以下四種條件——時間、意樂、對治、對境,功德是相當大的。對此,龍猛菩薩在《親友書》中也說,無論行善還是造惡,若具足五種條件,果報更為嚴厲。包括《俱舍論》中,也宣講過這個道理 。因此,大家應恆常觀察自相續,看自己做善業時是否具足這些因緣。

頌詞的意思是,我們在修持善法時,如果時間持之以恆,以強烈的欲樂來發心,憑藉能摧毀其違品的對治,再加上依靠恩悲福三種殊勝之田,則能成辦廣大的福德善事。

首先分析第一個條件:“恆”。不管做任何善事,時間一定要長久。比如修持空性或者菩提心,如果一個人一兩天內非常精進,以後懶懶散散,沒有長期修下去。而另一個人堅持不懈,以長久心修持了幾十年,那後者的功德比前者大。

第二個條件是“強欲樂”,即意樂強烈。不論修什麼樣的善法,必須要有信心。比如我修持空性法門,一定要知道這是諸佛菩薩二轉法輪的精要,得聞如此殊勝之法極為難得,內心數數生起歡喜,有著強烈的信心,在信心力的牽引下,善根也是非常大的。反之,如果自己沒什麼信心,用平常的心態隨隨便便修持,這個功德就會差很多。

第三個條件是“對治”。要發起強烈對治心,比如佈施可以對治吝嗇,大悲心可以對治嗔恨,有了強有力的對治心後,依靠正知正念能將違品全部摧毀。

第四個條件是“恩悲福田”。在有些論典中,是將這三種田合在一起講的。我們行持善法的時候,對境也許具足兩種田,也許具足一種田。具體而言:

1、恩田:指世間中對自己有養育教授之恩的人,如父母長輩、傳法灌頂的上師、傳戒阿闍黎等等。或者在世間,或者出世間,這些人對自己的恩德相當大,故叫做恩田。若以恩田為對境積累善業,功德是不可思議的。

2、悲田:指被痛苦所迫,令人心生悲憫的對境,如地獄等三惡趣眾生、淪落街頭的乞丐、臥病在床的病人等。依靠這樣的對境造善業,功德也是非常大,阿底峽尊者說過:“如果對遠方的客人、久病的患者、年邁的父母等慈愛行事,與實修空性大悲藏者相同。”

3、福田:指功德圓滿的上師三寶。以此為對境,哪怕做一些極微小的善法,功德也是無法估量。這一點,《隨念三寶經》等有關經論中有詳細的宣說。

福田和恩田也叫做功德田,若將這三種田歸納起來,則可包括在功德田和悲田當中(即上供下施的對境)。功德田的功德越大,依靠它所積累的福報也越多,從一般的僧人、資糧道、加行道、小乘聲聞緣覺,然後一地到十地菩薩,這樣一直上去,證悟的境界越高,對其供養的功德越大。同樣,悲田的眾生越可憐,幫助他們的功德也越大。比如用錢財佈施眾生,如果是一般的眾生,就有一般的功德,如果對境特別可憐、無吃無穿,那給他佈施的話,這個功德是相當大的。

總而言之,將上面所說的三種條件,再加上這三種田合為一體,總共就有四種條件,即時間、意樂、對治、對境。行持任何一個善法、修持任何一個法門、做任何一個善事,若能具足這四種條件,那麼就會事半功倍。有關教言中也說,哪怕積累一個微不足道的善根,功德和異熟果報也不可思議。

大家行持善法時,一定要了解這些方便方法。現在很多人想做善事,但怎麼樣做功德最大,幾乎都不太清楚。學了這些道理以後,平時行持善法時,儘量要時間延長,發心變得強烈,具足對治違品的善法,依靠一些殊勝的對境。

反過來說,一旦具足這些條件去造罪業,罪過也是非常大。造業的時間越長,發心力量越強,對治力越微弱,對境越嚴厲,那罪業也是越可怕。因此,若萬不得已非要造惡業,比如說殺一頭犛牛,那要儘量地縮短時間,害心不要太強烈,用上對治害心的善法,不要為供養上師三寶而殺害,不然的話,罪過是相當嚴重的。

其實,每個人未來的命運,不用問別人,用這裡的方法衡量一下就會知道。如果自己以前造善業具足這四種條件,來世至少是人天善趣。但若造惡業具足了這些條件,那三惡趣的大門就會為你而開。因此,若用這種方法進行觀察,完全能明白自己來到人間做了好事還是壞事,自己為自己的將來到底鋪了什麼樣的道路。

摘自《入行論廣解》第六十四課

歡迎關注智悲佛網微信 :微訊號 zhibeifw

TAG: 功德對境具足對治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