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家羊”從何而來?在中國人的飲食和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家羊包括綿羊和山羊,二者在中國又統稱為羊。羊在中國人的飲食生活和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羊肉鮮美,羊奶和羊奶製作的乳酪等奶製品,是中國人喜愛的美食。羊毛和羊毛製品為人類的衣著打扮、裝飾等提供禦寒保暖、美化生活的原材料。羊還在古代直至今天的祭祀活動、宴飲等禮儀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中國的“家羊”從何而來?在中國人的飲食和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因為羊的重要性和羊本身溫馴、可愛的特點,一說到羊,我們通常就會想到“三陽(羊)開泰”“羊大為美”之類的吉語,羊在中國成了吉祥、美大、泰順、祥瑞的象徵。於是,羊也有了“吉羊”的美稱。

萬物皆有源,探源是瞭解萬物發生、發展的基礎,羊是“六畜”和“十二生肖”之一,對中國的文化、歷史和社會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因而家羊的起源研究也就有著非同尋常的重要意義。

學界一度認為,中國家綿羊可能的祖先是亞洲摩弗倫羊、羱羊、盤羊、東方盤羊等幾個野生綿羊種,但分子遺傳學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未發現這些野生綿羊種對中國和蒙古兩國的家綿羊有遺傳貢獻的證據,也就是說,它們都不是中國家綿羊的野生祖先。

分子遺傳學研究發現,現代家綿羊的祖先都源自近東地區的新月形沃地的野生綿羊歐洲摩弗倫羊和安納托利亞野生綿羊,而伊朗地區的胃石野山羊則是現代家山羊的祖先。總之,從現代世界上的家綿羊和家山羊的分子遺傳學的研究結果來看,中國家養綿羊和山羊可能是古人透過文化交流,從中國境外將已經被馴化的家綿羊傳入中國的。

但也有學者提出,數千年來,家畜的繁育受到長期的人工選擇,與外來引進品種存在大量的雜交和基因交流,造成現代家畜群體的遺傳結構不同於歷史上家畜群體的遺傳結構,所得到的資料不足以準確反映家畜遺傳結構的變化過程,而這一過程恰恰反映了家畜的馴化過程。

那麼,中國的家羊到底是本土起源的,還是從境外傳入的呢?這就必須仰賴於考古工作發現、分析、確認古代不同時期、不同地區可能的家羊骨骼,揭示中國家羊的起源和傳播、擴散途徑。採集古代家羊的骨骼樣品,提取古代DNA樣本,進行分子考古學的研究,建構古代家綿羊和家山羊的遺傳結構,直接從分子層面上揭示家羊的起源、馴化與傳播過程。

目前的考古研究結果顯示,世界上最早的綿羊和山羊約在距今10000年前後,分別在西南亞的新月沃地和伊朗西南部扎格羅斯山脈及其周邊地區被人類馴化。中國現有的考古發現和研究則表明,中國境內最早的家羊較之西亞地區,飼養歷史較短。20世紀70年代,考古研究人員在發掘甘肅省和青海省年代約為距今5600—5000年前的墓葬時,曾經發現過隨葬的羊骨,但當時僅做了發掘記錄,沒有保留實物資料。

根據目前的考古報道和多項考古證據,動物考古學家袁靖提出,中國最早的家綿羊在年代約為距今5600—5000年的甘肅省和青海省一帶突然出現,而後向東部傳播,在距今約4500年前後進入中原地區。中原地區在年代約為距今4500—4000年的不同地區的多個考古遺址裡均發現綿羊骨骼,但中原地區在龍山文化以前的遺址裡基本上沒有發現羊骨,自龍山文化及以後的各個歷史時期的遺址裡都發現有羊骨。從歷時性的角度觀察,中原地區綿羊的出現有一個明顯的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發展過程,中國古代家綿羊的出現則明顯是西部早、東部晚,很可能有一個自中國西北地區向東傳播的過程。

迄今為止,已發表的動物考古研究成果顯示,中原地區所知最早的山羊發現於距今約3700年前後的河南省偃師市二里頭遺址。現在也有報道介紹,在公元前2200—前1780年的陝西省神木縣石峁遺址裡,發現了中國最早的家山羊。從現有的考古發現和相關線索來看,家山羊很可能也存在一個自中國西北地區向東傳播至中原等地區的過程。

當然,考古發現只是揭示了中國境內家羊出現的早晚和傳播過程,要最終確定中國境內家羊是本土起源還是透過中外交流的方式從外傳入的,還要對這些不同時期不同遺址的家羊骨骼樣品進行古DNA分析。

依據多個遺址中出土綿羊、山羊的古DNA分析結果,中國學者發現,線粒體DNA世系顯示中國這些古代家綿羊和山羊都是來自中國以外的地區,最早起源於近東地區。此外,不同的世系的家羊進入中國的時間也有早晚,家羊的傳入存在不同世系的傳入時間、傳播或擴散途徑,只是具體過程還需要做更多的考古工作和多學科研究。總之,

家羊西來而非中國本土獨立起源基本已成為定論。

現有的考古研究表明,中國古代家畜有兩類,一類是中國本土起源的家畜,一類是透過中外交流的方式傳入的家畜。家羊等草食動物對古代社會、文明的影響之大毋庸贅言。可見,中國史前社會很早就是對外開放、相容吸納各種外來文化成果和優勢資源的。吉羊西來,是史前東西文化交流通道存在的見證,是今天“一帶一路”建設的歷史、文化根源和基礎,帶給我們的啟示是深遠的。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圖文轉自:中國社會科學網)

TAG: 綿羊考古家羊山羊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