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死前,劉伯溫稱:劉家9代後必出奇才,百年後如何

臨死前,劉伯溫稱:劉家9代後必出奇才,百年後如何

中國歷史的長河裡星光璀璨,不少人在後世的描寫中都帶著神秘的色彩。據傳說他們有可以預知未來的才能,所以那些有野心的政治家只要能取得這些人的青睞就能成就自己的大業。

這樣的能力頗有些許“玄學”的味道,也讓我們後人更發覺得老祖宗的一切都充滿智慧。

臨死前,劉伯溫稱:劉家9代後必出奇才,百年後如何

尤其是在野史記載時,劉伯溫等名字已經變成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代名詞。

那麼劉伯溫到底是何許人也,難道他的人生履歷真如傳言一般那麼神?他臨死前為何說劉家9代後必出奇才,百年後這個觀點被證實了嗎?

劉伯溫的仕途

劉伯溫曾經幫助朱元璋建立明朝,功績山高水長,是野史上所記載的其他有特異功能的人所不能比的。劉伯溫在元朝末年才初入仕途,儘管職位不高,但是作為一方父母官,劉伯溫的日子也還行。

臨死前,劉伯溫稱:劉家9代後必出奇才,百年後如何

但是此時的元朝已經在風雨中飄搖,底層民眾的日子並不好過。劉伯溫愛護百姓,常常與底層人民交談。也就是這樣,他深受喜愛。貪贓枉法之事在劉伯溫看來是萬萬不可取的,所以儘管他只是一個八品小官,他還是去舉報了監察御吏。

元朝末年,官吏政治盤根錯節,雖然劉伯溫舉報的只是一個官職不算特別高的監察御吏,但是朝野中同派系的人還是輕而易舉的保住了他。就這樣,劉伯溫的舉報不了了之,氣憤至極的他終於親身感受到了官府的黑暗,於是決定辭官歸隱。

臨死前,劉伯溫稱:劉家9代後必出奇才,百年後如何

在遇到朱元璋之前,已經辭官歸隱的劉伯溫過著與世無爭的田園生活。

再加上從前他也一直沒有向眾人展現自己的才華,朝堂中的人認為不過又是走了一個有志向的年輕小官罷了,不會成何氣候,所以劉伯溫的隱居日子過的簡單順遂。

不過就和中國古代的大多數讀書人一樣,劉伯溫還是心繫天下,同時深深痛恨起了元朝的腐敗。劉伯溫認準時機,終於決定出山,助力朱元璋登頂皇位。

臨死前,劉伯溫稱:劉家9代後必出奇才,百年後如何

當時的時代背景是地方分裂勢力割據已久,中央政府不作為,所以群雄爭霸,誰能從中突圍,來日建立新朝才是最關鍵的節點。

劉伯溫是在征戰的韓林兒麾下遇到朱元璋的。劉伯溫一眼就看出朱元璋有不凡的氣質,是可造之才,於是決心輔佐朱元璋登頂皇位。他忠心耿耿地給朱元璋鋪路,並在朱元璋獨立出一股勢力後,精心算計。

臨死前,劉伯溫稱:劉家9代後必出奇才,百年後如何

在後來的幾次重要戰爭中,朱元璋軍隊都在劉伯溫的指揮下以寡敵眾,成功壯大了勢力,朱元璋也終於成為了那時的時代主角。在朱元璋背後盡心盡力的劉伯溫自然獲得了不小的獎勵,而再一次涉及朝堂,面對朝堂的勾心鬥角,劉伯溫還能承受住考驗嗎?

官場的歷練

劉伯溫作為功臣,按理應該是會在論功行賞中分得極高的獎勵。以往的慣例是文官共同推舉名單供皇上參考各官員的功績封賞情況。但是,生性正直,執法嚴明的劉伯溫遭受了不小的排斥。

臨死前,劉伯溫稱:劉家9代後必出奇才,百年後如何

李善長當時的俸祿是兩千四百石,而且被封爵號為“公”,相對比之下,劉伯溫的俸祿只有兩百四十石,而且只得到了“伯”的封號,這樣的大差距是與兩人的矛盾有關。

李善長身居高位,而且極其偏愛部下,劉伯溫在處理一起貪汙案時正好查到了李善長最受寵愛的部下那裡,一向偏心的李善長動用各種人脈寄希望於劉伯溫能夠放其一條生路。但是李彬還是被劉伯溫斬殺了,由此二人結下了不小的仇怨。

臨死前,劉伯溫稱:劉家9代後必出奇才,百年後如何

劉伯溫與同是明朝開朝元老的李善長的矛盾也奠定了他未來的悲涼結局。在登頂皇位後,朱元璋敏銳地發現朝堂中風氣不正,他決心改革同時重用“清官”。所以朱元璋日後曾多次詢問劉伯溫願不願意做宰相。

劉伯溫為人正直,深知自己的能力,於是乾脆地拒絕了這樣的提議。隨後,朱元璋又問胡惟庸是否可以代替李善長的位置,劉伯溫還是認為不可。

臨死前,劉伯溫稱:劉家9代後必出奇才,百年後如何

劉伯溫的說法傳到胡惟庸的耳裡時,胡非常生氣,他認為自己的未來很有可能就會斷送在劉伯溫的這句話上了。所以愛權如命的胡惟庸決心處理掉這個礙手礙腳的仇敵。

洪武八年,劉伯溫受風寒在家,胡惟庸抓住機會奉命帶領御醫前往劉伯溫家中看望,在服用了御醫的藥物後,劉伯溫的身體更差了,不到四月就離開人世。

臨死前,劉伯溫稱:劉家9代後必出奇才,百年後如何

如此巧合的時間節點,很難不讓人多想。所以劉伯溫之死一直在民間被懷疑是胡惟庸下毒所為。而且劉伯溫晚年的種種淒涼景象,比如後來就不再受朱元璋的信任,政敵沒日沒夜地攻擊等的背後都與胡惟庸脫不了關係。

結語

劉伯溫的人生履歷非常之精彩,在步入朝堂之後,劉伯溫的種種做法都能看出他也極其有手段。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都是最辛苦的,朱元璋在晚年十分不信任周邊人,而且生來多疑的他還做出了不少的糊塗事。聰明狡黠的劉伯溫早就預見到了這樣的情況,於是開始慢慢地抽身,儘量去“避禍”。

臨死前,劉伯溫稱:劉家9代後必出奇才,百年後如何

而他這樣的行為也導致劉氏家族的地位大不如前,許是為了安慰眾人,

劉伯溫說“劉家9代之內必出奇才”

。這樣的說法雖然有搪塞的意味在,但是卻給了其後人極大的寬慰。儘管一直在朝堂抽身,但是沒成想劉伯溫還是就這樣早早離去了。

嘉靖年間,為了給大明王朝樹立榜樣,嘉靖聽從眾人的建議,決定將劉伯溫安享太廟之中,來表彰他對於明朝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與其之僅僅相信野史上劉伯溫的預知能力,不如多關注他為人處世的自然原則和秉公守法的本性、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TAG: 劉伯溫朱元璋朝堂胡惟庸李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