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逸飛:粉末列印的成型平臺是藝術和設計的創作舞臺

專題文章:《探討3D列印技術與藝術和設計的關聯》

作者:吳逸飛

在上一篇文章我討論了關於光固化列印技術在藝術和設計上的應用,以及如何巧妙的減少支撐,但是由於技術和材料的限制,光固化的支撐是現階段無法規避的問題,所以粉末列印的價值就體現了出來。當下的粉末列印主要為尼龍和金屬,尼龍已經是無支撐列印,而金屬也在逐步實現的過程中。

我認為無支撐的粉末列印將極大的擴充套件藝術和設計的自由度,它將徹底撬開傳統技術對於藝術家和設計師的枷鎖。建築師Michael Hansmeyer在2010年的時候就開始用粉末列印來創作他的Subdivided Columns作品系列。該系列中運用了大量分形原理,所以作品呈現出有序並且看似無限分裂的層理。

吳逸飛:粉末列印的成型平臺是藝術和設計的創作舞臺

△“Subdivided Column 1 at ETH”的整體和內部細節

在無支撐列印的技術支援下,藝術家和設計師不再依賴精湛的技術和豐富的製作經驗。這裡我就以木雕為例,木雕大師能在多層次的作品中雕刻出豐富的細節,而這些細節是需要大量的練習和經驗作為支撐。那粉末列印的出現不僅從物理意義上去除了3D列印支撐的限制,更在製作技術和經驗層面進行了去除,因此藝術家和設計師的創作自由度被大幅度提升。

吳逸飛:粉末列印的成型平臺是藝術和設計的創作舞臺

△Alexander Grabovetskiy的木雕作品和我的尼龍作品

前面說了關於無支撐的優勢,下面將討論材料的多樣性。在藝術和設計中,材料是必須考慮的元素。在月球燈和光固化的文章裡,已經談及了3D列印的塑膠材料。在藝術品和產品中除了塑膠還有玻璃、陶瓷和金屬這幾大類,每個大類裡面還可以細分,例如金屬中可分為鐵、不鏽鋼和鋁合金等。這些已經談及的材料都包含在粉末列印的材料範疇內。

吳逸飛:粉末列印的成型平臺是藝術和設計的創作舞臺

那這些金屬粉末為什麼有利於藝術和設計呢?這裡要從藝術設計與製造業佈局的差異談起。透過每年藝術和設計博覽會的舉辦地可以看出其生態圈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和深圳,並且設計師對於地域的要求是高於藝術家的。大的設計公司和優秀的設計師基本都在大城市,因為大城市帶來的工作機遇、薪資空間和設計資源是小城市和鄉鎮完全無法相比的。然而製造業的佈局卻是逐步遷移出大城市,我小時候生活在上海的老城廂南市區現在叫黃浦區,家旁邊就有化工廠、煤球廠、釀造廠、五金螺絲廠後來就慢慢遷到南匯、奉賢、金山這些上海的郊區鄉鎮,如今上海郊區的這些製造業工廠又集中搬遷到浙江、安徽一帶的縣城或者鄉鎮當中。所以佈局的差異直接導致了製作的困境,因而大城市中的藝術品和產品製造不得不跑去較遠的地方是常見現象,這個過程產生的沉默成本是巨大且不合理的。而粉末列印有效的解決了這個困境,因為現在整合式的3D列印工廠是建設在大城市的範圍內。這樣的佈局給藝術家和設計師在製造作品和產品時多了一個選項,而我認為這個選項在將來會是唯一的。

吳逸飛:粉末列印的成型平臺是藝術和設計的創作舞臺

△作品“枕中夢”透過金屬列印來模仿洛可可時期的藝術風格

總結一下,這篇文章中我提到了粉末列印的兩大優勢:無支撐帶來的創作自由度提升和地域優勢結合材料的多樣性帶來的新選項。當然每個技術都有其劣勢,現階段的主要是精度和金屬列印中的支撐。這兩個劣勢對於產品的影響遠大於藝術品,因為產品設計對於外觀件的精度要求是遠高於藝術品的,精度不夠直接導致了外觀件的粗糙,其次去除金屬支撐的過程也極容易對外觀件的表面造成不可修復的破壞,但我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這些問題終將解決。對於藝術家和設計師而言粉末列印的成型平臺就是創作的舞臺,每一次創作的主題確定,外觀設計和材料選擇就像是戲劇中劇本、主角和配角,而這個故事才剛剛開始。

TAG: 列印粉末支撐設計師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