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古詩五首:哀牢山頭老松幾萬本,松花松葉落地如鋪氈

古詩中的哀牢山五首賞讀:去去指哀牢,行行入不毛

“徵役無期返,他鄉歲華晚。

杳杳丘陵出,蒼蒼林薄遠。

途危紫蓋峰,路澀青泥坂。

去去指哀牢,行行入不毛。

絕壁千里險,連山四望高。

中外分割槽宇,夷夏殊風土。“唐朝駱賓王《從軍中行路難》節錄

哀牢山古詩五首:哀牢山頭老松幾萬本,松花松葉落地如鋪氈

最早的關於哀牢的古詩是唐朝初年駱賓王寫的《從軍中行路難》。駱賓王父親死得早,他聰慧善學,12歲進入道王李元慶的幕府,成為能幹的高階幕僚。不久就升為皇宮宮廷奉禮郎。

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從京城貶謫到遙遠的西域,不得而知。或者他本人雄才大略在宮中不知道收斂,又或者他曾經是道王李元慶的門下,宮廷多有忌諱。在邊塞和四川,駱賓王呆了長達20年。 其中在姚州道大總管李義的軍幕府幫助平定邊境叛亂,很多檄文出自他的手。

那麼姚州道是指的唐朝劍南姚州,唐高宗設立姚州都督府於雲南姚安弄棟,每年於蜀招募500人前往鎮守,管轄雲南十三個少數民族聚集州,其中就包括了哀牢地區。戍守邊防,平定那裡的叛亂。

在這首詩裡,他寫出了軍人前往哀牢地區行軍的千辛萬苦。

當兵的期限遙遙無期,在遙遠的他鄉又是一年冬天到來,一年又將過去。

無窮無盡的丘陵橫在眼前,蒼莽的山林一望無際,連線天邊。

山路高危,峰頂上紫氣繚繞,道路艱澀,到處是青苔打滑的泥濘道路。

我們去的地方,是古代有名的哀牢山,是古書上所說的不毛之地。

那麼從這裡可以看出,這個地方在一年快要過完的時候,仍舊林木蒼蒼,道路溼潤泥濘,而不是冰雪覆蓋的北方,為什麼又要說去的是不毛之地呢?

這個不毛,不是說不長寸草的鹽鹼地,而是中國古代對緬甸等地區化外之地的古稱。比如諸葛亮前出師表就有”深入不毛“。

不毛一方面是古代緬甸地區的音譯,也是指的中原文化和傳統農耕文化所達到不了的地區。

在這裡,絕壁千里,連山四望,都是連綿不斷的原始山林。

在這裡,華夏和少數民族的風俗明顯不同。

而駱賓王同情由四川轉入姚安的邊關將士,一路行軍,艱苦卓絕。

哀牢山古詩五首:哀牢山頭老松幾萬本,松花松葉落地如鋪氈

哀牢山當然是這裡的一個座標。 位於中國雲南省中部。那麼它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在漢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種人內屬,其稱王者七十七人,戶五萬一千八百九十口五十五萬三千七百一十一;西南去洛陽七千裡,顯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縣。“

就是說,在接近兩千年前,這裡哀牢最大的王柳貌帶著這路七十七個部落55萬人,請求歸屬漢朝,漢顯宗設立哀牢博南兩縣,將這裡納入中央管轄和版圖。

而實際上哀牢的起源肯定比歷史文字上要早。

在戰國時代,這裡就有哀牢王,建立類似國家的部落。

而哀牢是當地的口語,是指最高的山還是最美的酒,現在已經很難說清,但是哀牢在現在的口語中還保留著醇美醉人的酒的意思。

對於世代生活在這裡的人來講,哀牢山是座神山,裡面有無數珍禽異獸,珍貴的樹木,甜美的果實,連綿的森林,清澈的泉水,多變的氣候。

但是對於從北方來這裡戍邊的人來講,一次旅程就是一次隨時有生命危險的苦旅,在古代交通落後的條件下,唐朝士兵要沿著山路,從四川進入哀牢地區,風餐露宿,經歷山區變化莫測的氣候和氣溫,穿越潮溼的叢林,也算是悲哀的畏途。

哀牢山古詩五首:哀牢山頭老松幾萬本,松花松葉落地如鋪氈

“漢代哀牢種,瀘南大渡河。

深秋如夏熱,窮臘亦春和。

霧毒飛鳶墮,風腥巨蟒過。

已還生定遠,猶類病維摩。

宦思輕髦梗,閒心願澗阿。

此鄉非瘴土,何幸小婆娑。”宋末元初 · 方回 《孔府判野耘嘗宦雲南今以餘瘴多病意欲休官因讀唐書南詔傳為此二詩問其風俗》

這首方回的詩很有意思,他的一個朋友官員曾經在雲南做官,因為這裡瘴氣多,想退休,方回就問了他雲南那邊的風俗。

雲南人是漢代哀牢王遺留下的種族。這裡深秋還同夏天一樣熱,深冬像春天一樣和暖。

只是這裡山林毒霧升起時,飛過山林的鳥會忽然墜落,風中如果有腥氣,那是巨蟒出行。

如果得了瘴病,就算救回來,也彷彿去了半條命,像維摩一樣枯瘦。

做官做到病成這樣,連仕途都淡然了。羨慕你長居江南,沒有經歷這樣的苦。

那麼這個神秘的瘴氣往往見之於嶺南的文字,如此神秘,究竟是什麼呢?

中醫中的瘴, 指南方山林中溼熱蒸鬱能致人疾病的有毒氣體,多指是熱帶原始森林裡動植物腐爛後生成的毒氣。

這個中間的成分可就太廣,可能是有毒氣體,有毒微生物和病菌,甚至是傳染性的疾病。

很多唐宋的人畏懼這種疾病,談起嶺南就色變。

霧毒飛鳶墮,可能是山林形成的霧氣帶著致命的氣體,能夠讓飛鳥在短時間神經麻痺呼吸困難而墮落。

如果人得病了後瘦得像維摩,那大抵是瘧疾。但是這些在古代都是沒有特效藥可以預防和治療的。

哀牢山古詩五首:哀牢山頭老松幾萬本,松花松葉落地如鋪氈

“漢武窮邊開永昌,哀牢部落散丁當。

流人不學花蠻語,城郭風煙半建康。” 明 · 施武《永昌詞》永昌古哀牢國也國初流配獨多吳郡人故語言風俗宛似南都為滇之首

這首詩寫的是明朝哀牢地區的方言情況。

明朝初年,有很多流放到這裡的官員罪犯以及家屬,他們多半是南京人,於是在永昌和附近也出現了很多南京口音的人,他們的後代仍舊保持著南京特殊的語言。

自從漢武帝設立永昌郡以來,哀牢的原始部落,散落在山間。

這些流放的人不學哀牢山的土語,在這裡建設城市,風俗和語言都類似南京啊。

哀牢山古詩五首:哀牢山頭老松幾萬本,松花松葉落地如鋪氈

“憶昔官南滇,曾上哀牢山。

哀牢山頭老松幾萬本,松花松葉落地如鋪氈。

清陰下,跨驄馬;

款段徐行神瀟灑,飄飄一若登仙者。

今日坐松間,又似重遊也。

乃知人間清閒真境不易得,得之往往在於寂寞荒涼之窮野。”清 · 顏檢《 由南山口至松樹塘》 清朝顏檢是乾隆嘉慶時候的官員,雲南巡撫顏希深之子,在雲南曾經工作過很長時期。

他是難得真正踏上哀牢山的古代官員。

寫出了哀牢山松林之美。

我曾經記得在雲南做官,上到哀牢山頂。

那哀牢山頭幾萬棵老松樹,那松花松針落下林間地上,就像厚厚的地毯。

在晚春早夏的松樹林中,樹蔭可人,騎著馬,款款徐行,像一位神仙。

我今天坐在類似的松樹下,終於明白,人間的仙境,就在在寂寞荒涼的窮山野外。

這是對哀牢山人間仙境的讚美,當然前提是,他是四五月份松花落時,天氣晴朗的出遊,看見了最美的松海春色,萬山連綿。

哀牢山古詩五首:哀牢山頭老松幾萬本,松花松葉落地如鋪氈

“哀牢細織蘭幹。

慢剪破秋江浪幾灣。

任退紅水碧,都嫌色膩。

輕容方目,且放紗單。

一抹雙心,兩當八撮,曾入詩人體貼間。

裁縫就,正佳人麗服,風日躋攀。”明末清初 · 陳世祥《沁園春 裁白紵作春衫 》

哀牢地區的古代少數民族很早就掌握了紡織技術,在用桑蠶織布的同時,這裡特產一種本地的木棉布,是用木棉的纖維織成,在漢朝就已經是貢品,不過當時稱為桐華布。

這種布潔白細密,光滑溫潤。當地人是用它覆蓋亡者,多餘的就自己穿或者市賣。

在元朝以前,棉布就是指的木棉布,這種木棉樹由哀牢地區向北推廣種植,曾經每年向民間徵收的木棉達到50萬匹。

宋朝之後,棉花的興起更適合南北種植,取代了木棉。

但是哀牢地區的白色木棉布仍舊有著很高的價值。比如春天來了,美女春天的白衣裳,要選就選哀牢山的白色木棉布,因為紅綠和它比,都沒有那種潔白溫潤清爽。

哀牢山古詩五首:哀牢山頭老松幾萬本,松花松葉落地如鋪氈

在當代,哀牢山以風景奇麗,自然資源豐富,是天然巨大的森林而聞名。但是去哀牢地區旅遊,考察一定要心存敬畏,防範自然風險。

謹以此篇向最近遇難於哀牢山的科學考察人員致敬默哀。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路。

TAG: 哀牢哀牢山這裡雲南駱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