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明蘭和小公爺在學堂上,學到的這首詩出自陶淵明的名篇

《知否》大劇已經播出一段時間了,但是其熱度不減,可以說在近幾年,是一部頗為經典耐看的古裝大劇。

今天,我們不講女主角明蘭的勵志人生,也不講明蘭的愛情糾葛,只談在第四集中,明蘭姐妹和小公爺在課堂上,莊老學究講授的這篇詩文。

《知否》:明蘭和小公爺在學堂上,學到的這首詩出自陶淵明的名篇

莊老學究在私塾中,向學生講授的是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這首詩,對於喜愛詩詞的朋友而言並不陌生,這是東晉詩人陶淵明在“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之後而作。可以看出,陶淵明是真的厭倦了官場的黑暗與爾虞我詐,對單純的田園生活更加嚮往與陶醉。

寄情于田園之中,陶淵明彷彿是水中魚,空中鳥,自由奔放至極,一連寫下了《歸園田居》五首,我們今天只欣賞第一首。

《知否》:明蘭和小公爺在學堂上,學到的這首詩出自陶淵明的名篇

對陶淵明而言,做官只是謀生的一種方式,他不像李白、杜甫那樣,渴望在官場上有所作為,在仕途中追尋自己的理想。

陶淵明的性格恬淡而真誠,年輕的時候便不太適應官場和世俗的生活,對陶淵明而言,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找到他的人生寄託和理想。種種菜、釀釀酒、寫寫詩,這便足以。

對陶淵明而言,仕途的這段日子彷彿是陷入了錯誤的羅網中,遠離了田園生活三十餘年。

這次,陶淵明徹底斷絕了官場的生活,以後的日子沒有了朝廷俸祿,也許會更加艱辛和窮苦,但是陶淵明毫不在乎。

如果說以前的陶淵明是關在籠中之鳥,那麼現在便是徹底迴歸到森林中;

《知否》:明蘭和小公爺在學堂上,學到的這首詩出自陶淵明的名篇

如果說以前的陶淵明是淺池之魚,如履薄冰,那麼現在便潛入深潭,縱情地在天地間嬉戲馳騁。

陶淵明是一個堅持本真而淳樸之人,他厭倦官場的虛偽與黑暗,所以他寧可到原野中開荒,蓋幾間茅屋,回家種地。

此時的陶淵明一家已經辛苦地開墾出十餘畝荒地,還蓋起了八九間草屋茅舍,這對他而言已經很滿足了。

陶淵明在茅屋的後面種滿了榆樹和柳樹,如今都已經遮蓋住了後屋簷,而屋前則種滿了桃樹和李樹。

《知否》:明蘭和小公爺在學堂上,學到的這首詩出自陶淵明的名篇

放眼望去,可以看到遠方鄰村的屋舍,在村落上房還飄蕩著裊裊炊煙,此時應該是黃昏時候,家家戶戶在做飯。這首詩並不是描寫靈空而孤寂的山林風光,而是充滿了人間煙火氣。

接下來,陶淵明為我們描繪出一幅頗有鄉村之感的畫面:在深巷中傳來狗的叫聲,桑樹上的公雞也在不停地鳴叫著,也許還有兒童在小巷和溪邊玩耍,陶淵明雖然沒有寫,但是我們可以想象出這些頗為和諧有趣的鄉村畫面。

閒暇時,可以坐在庭院中,感受日出日落,感受花開花落,這一刻彷彿時間都靜止了,沒有任何的世俗之擾,有的只是恬靜與悠閒,這一幸福時刻真是千金難買。

最後,陶淵明發出自己的心聲:以前的官場生活彷彿是困在樊籠裡毫無自由,今日終於返回到山林中,真是幸甚至哉。

TAG: 陶淵明官場園田而言八九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