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同人卦》之九三爻辭破解

“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原文】

九三: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象曰:伏戎於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

(一)釋字(詞)

《說文》:“戎,兵也”。《禮記·月令》:“以習五戎”。(注:五戎,弓矢、殳、矛、戈、戟也。本義:古代兵器的總稱,引申為泛指軍事。)

《小爾雅》:“莽,草也。”

莽字為以草沒犬貌,會意指草深而茂密。

《爾雅·釋也》:“大阜曰陵。”《說文》:“陵,大阜也。”本義:本土堆。

《爾雅》:“敵,匹也。”敵的本義是匹配、相當、均衡。如勢均力~。這裡的“敵剛”是指《同人卦》中的剛爻,其地位都是平等的。

《說文》:“靜也。從女在宀下。”《爾雅》:“安,定也。”《周書·諡法》:“好和不爭曰安。”

“安”的本義是寧靜、平和、穩定而不爭鬥。

(二)釋象

“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卦有六位,三位是“武人”之位,掌軍事。《同人卦》九三剛爻剛位,有“武人”之風。然《同人卦》反映的是母系氏族社會的生活狀況,在母系氏族公社條件下,雖有對外衝突的事發生,卻沒有正式的軍隊。遇有對外衝突的事發生,氏族成員臨時公推首領,大都由壯年男子擔任,事畢則罷。因此不會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軍隊和職業武人,所以《同人卦》九三僅代表性格剛勇的人,並不代表掌握軍權的武人。

《同人卦》九三既在離體,又在巽體。“離為戈兵”,故曰“戎”;“巽為木”,“木”泛指草木,故曰“莽”。“戎”隱於“莽”中,故曰“伏戎於莽”。“伏戎於莽”就是兵戎不興的意思,故爻辭後又曰“三歲不興”。為什麼《同人卦》兵戎不興呢?因為在母系氏族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地位都是平等的,除因年齡性別分工有所不同外,同樣過著生產力水平低下的原始共產制經濟生活,人們沒有私有觀念,於是“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外戶而不閉。”故兵戎不起。《同人卦》以六二柔為中心,其餘剛爻皆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都處於平等的地位,即地位相敵,所謂“敵剛”。均等則無爭,無爭則兵戎不興,故《象傳》釋曰:“伏戎於莽,敵剛也。”

“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同人卦》六二與初九、九三共同組成一個離體,“離中空”,於牛為牢,於馬為廄,於鳥為巢,這裡取象為母系氏族公社居住的村落。六二為離體主爻,居中得位,象徵這個村落是一個以女子為中心的母系氏族公社。九三為離體邊爻,是村落的屏障,村落周圍挖土成溝,壘土成陵,對村落起防護作用,故曰“升其高陵”。九三就是“陵”,也稱為“墉”。九四爻辭所謂“乘其墉”,就是指九四乘於九三之上。“升其高陵”是一種防護行為,說明九三的作用主要是防護。

《同人卦》是由《姤卦》變化而來的。《姤卦》先變為《同人卦》,然後《同人卦》再變為《小畜卦》。無論在《姤卦》時,還是在《同人卦》時,還是在最後的《小畜卦》時,九三作為崇尚勇力的“武人”,卻絲毫無所作為;卦變時沒有任何行動,故曰“三歲不興”。“三歲不興”指的就是兵戎之事(軍隊)在很長的歷史過程中卻沒有產生、興起。兵戎不興說明世事無爭,人可安行也,故《象傳》釋曰:“三歲不興,安行也。”

(三)義理

“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伏戎於莽”是軍隊產生的萌芽狀態。在母系氏族公社社會,部族之間有時會發生衝突,但部族對外衝突發生時,由全體氏族成員公推首領,大都由壯年男子擔任,事畢則罷。衝突所用的武器也大多是農具。所謂“伏戎於莽”,也反映了戰爭武器還沒有從農具中分離出來。原始戰爭沒有專職的軍隊,衝突所使用的武器還沒有從生產工具中分離出來。

“升其高陵”是城郭形成的雛形。在母系氏族公社裡,普遍形成了人口較多、規模較大的長期定居的村落。村落四周有起防護作用的土牆或壕溝之類,這就是城郭形制的雛形。

在原始的母系氏族社會里,只有簡單的防護設施和偶發的部族衝突,而沒有專職的軍隊和大規模的軍事活動。孔子所描繪的所謂“大同”之世,就是“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外戶而不閉”。故兵戎之事“三歲而不興”也。

兵戎不興,這也是母系氏族公社的重要特點。

“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TAG: 同人卦九三兵戎伏戎於母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