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丨小區裡的自然觀察

很開心的將自己過去一段時間自然觀察的心得整理了一遍,並且在“三葉草”群裡進行了分享,第一次在群裡做分享,竟然感覺比在現場做分享還緊張些。班主任說,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無數次~加油!

以下是分享的正文:

一、自然教育

1.為什麼要做自然教育?

《寂靜的森林》的作者蕾切爾·卡森說過一句話讓我特別動容,她說“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從中獲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從自然中我們能學到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然後現實情況是,我們的生活離自然的距離越來越遠了。前些年有本書《林間最後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兒童》,書中提到,人類因疏遠自然而產生的各種表現,如感覺遲鈍、注意力不集中、生理和心理疾病高發。所以,我們需要重建與自然的聯絡。

2.自然教育的型別

我大概總結了一下,有這麼幾種型別:

第一是,最經典的自然觀察和自然筆記,是入門門檻最低的,但是也是內涵最深的方式。

第二種是,自然創作/手工,一般是利用一些自然元素,如葉子、花、果等,去做葉子拼圖,自然拓印等等,在一些室內機構用得比較多。

第三種是,自然遊戲和互動,利用自然環境和要素,進行活動的開展。

第四種,自然閱讀,這種方式是短時間內獲得知識最多,但是也是離自然最遠的方式。

當然,更多時候,一次自然教育,我們可以綜合這四種方式,合理運用。

二、自然觀察

那現在,我就主要來談一下,這其中最簡單,也是最難的——自然觀察。

1.自然觀察是什麼?

透過“視、聽、嗅、味、觸”來感知外面的世界,有相機、筆記能夠幫忙記錄看到的或感受到的世界。我們用雙眼去察覺大自然中各種事物的形狀、色彩、層次、變幻等,來理解大自然。

2.怎麼做自然觀察?

2.1觀察什麼?

植物、動物、真菌等。看個人愛好。建議從植物開始入門,因為植物不會跑,而且基本不需要裝置。接下來的內容也主要以觀察植物為主。

2.2自然觀察要去哪裡觀察?

哪都可以,公園、植物園、動物園、學校、街道、自家校區。

所以我最提倡的是,從身邊開始,從自家校區開始。這具有幾個好處:

①可以隨時去,不顯得很刻意,跟玩一樣。

②可以連續觀察,我們除了看到今天的植物之外,更妙的是,在四季變幻中,看到植物們應四季的變化。

2.3樓下有什麼可觀察的?

千萬不要懷疑你家樓下的自然環境和物種數量。只要你用心去看,真的會發現,原來平時忽略的地方,也是一個大千世界。

分享丨小區裡的自然觀察

這個表就是我在我家樓下記錄的植物種類,都有圖有真相。我保守估計樓下的植物種類數,應該在100種以上,要是都能一一觀察,就已經是大神啦!

所以,堅定在小區開始自然觀察的信念。讓我們一起開始吧。

2.4怎麼觀察——不認識

怎麼辦?

策略一:佛系解決法——“假如你是植物學家”

分享丨小區裡的自然觀察

可以直接感受,帶領孩子們去看,讓孩子自己說對植物的第一印象,並嘗試給它們起名字。

比如這種植物。不知道大家第一印象看了像什麼?

分享丨小區裡的自然觀察

我第一印象就覺得它的葉子像小象的耳朵,回去一查資料,它的英文名真的叫大象耳朵。

不過中文名叫血桐。

這裡如果和正確答案不一樣,其實也沒什麼關係,甚至我們都可以不公佈正確答案。直接給它改名成孩子起的名字就好,這樣我們就有了一棵專屬的植物。

這種方式可以不指定孩子觀察部分,鼓勵他們自己去發現最特別的點,然後描述出來。孩子們一定會給出令人驚喜的答案。

策略二:巧用工具法——APP和書籍

當然,也有一些寶寶會打破砂鍋問到底,一定要知道物種的名字,那我們也是可以做到的。給大家介紹兩款神器。

分享丨小區裡的自然觀察

一個就是我自己經常用的“形色APP”,一個是“花伴侶”,下載一個就行了,照片拍清楚一點,在有花有葉的情況下,準確率還是不錯的,可以做為入門時期的參考,尤其是在室外應急的時候,非常方便。

然後在家中再備上一兩本當地的植物圖鑑,基本上就夠用了。

策略三:自我修煉,徹底入坑

現在的家長太強悍,讀個繪本都能報個班,讀著讀著就能自己開班了。如果在自然觀察也有同樣的需求,也可以進一步自我修煉。

這個時候就需要看一些書了,學習一些方法技巧。

我非常推薦《怎樣觀察一棵樹》的第一部分,這本書從如何葉、花、芽、果、葉痕、樹皮各個角度都講了一遍,實操性非常強。

瞭解更多請→原文連結:

常記丨怎樣觀察一棵樹1

我這裡也具體講幾個可觀察的點。

2.5 觀察方法

(1)細節觀察法

①看葉子大小

是不同的羊蹄甲,如果單獨看,我們是看不出來區別的,葉形都差不多,但是,放在一起對比就差別很明顯了。這個在小寶寶身上,還可以作為比大小的教育素材。

分享丨小區裡的自然觀察

②看葉緣

有的不平整,有的平整。這個地方還可以引入“魯班發明鋸子”的小故事,相信這會比小朋友們自己看書理解得更透徹。

分享丨小區裡的自然觀察

③看花

再者,如果是看花,可以引導孩子們觀察花型,花的結構,甚至解剖一朵花,看看它的內部結構。

分享丨小區裡的自然觀察

這是兩朵花的解剖結果。有花瓣,花萼,花蕊,花柄。

瞭解更多請→原文連結:洋紫荊和宮粉羊蹄甲

(2)比較觀察法

①不同部位的不同

比如說朱槿的花蕊處顏色更深,這是為什麼呢?

部分朱瑾的花蕊處顏色更深是為了更好的引導傳粉的昆蟲。

分享丨小區裡的自然觀察

②不同時間的不同

深圳常見的鴛鴦茉莉,開著開著顏色就變淺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紫花更容易吸引昆蟲,傳完粉之後變白,有利於其他紫花傳粉。

(3)跟蹤觀察法

植物隨四季變換而有不同的面貌,我們也可以聚焦一種植物,甚至同一個部分,聚焦觀察幾個月,甚至一年,這樣可以有許多精彩的發現。

分享丨小區裡的自然觀察

這是我這幾個月拍的荔枝,從小花花到了小荔枝,有種親手帶大的感覺。

2.6我已經百鍊成鋼,可是孩子不喜歡怎麼辦?

(1)隨時隨地,不要形式化,逮著什麼說什麼——抓住教育的契機。

(2)從孩子感興趣的入手

①比如孩子處於數字敏感期,那就從數字入手。

②有些孩子喜歡昆蟲,從植物和昆蟲入手。

分享丨小區裡的自然觀察

海芋是一種含有毒素的植物,一般的昆蟲吃下海芋,必會中毒。

錨阿波螢葉甲

總喜歡在海芋葉子上畫圈子,用它們的下顎在葉子中間切割一個直徑大約3釐米的圓圈,然後再呆在圈子中間將海芋啃食,吃完後在海芋寬大的葉子上便會留下一個個小窟窿。

③有些孩子喜歡歷史,可以從植物的小故事說起,比如荔枝和蘇東坡的故事,荔枝和楊貴妃的故事。

④還有些孩子喜歡遊戲,可以說說“植物大戰殭屍”裡的故事。

⑤還有孩子喜歡手工,還可以和他們一起撿樹葉拼畫,撿果子做小人偶。

總之,我覺得這個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需要我們去和孩子一起探索。

相關書籍

路漫漫兮其修遠兮,我們還需要上下求索。

可以問的大神很多,可以看的書也很多。以下是一些書。還有部分繪本。

分享丨小區裡的自然觀察

分享丨小區裡的自然觀察

以下是本文的思維導圖:

分享丨小區裡的自然觀察

TAG: 觀察自然植物孩子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