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不評論,有些人不糾纏

在生活當中有這樣一類人,當別人說一件新鮮事,或者表達一個觀點,他會立刻站出來跟你對峙:“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的事?事情的經過就不是那樣的,應該是這樣的”。

對於這些不瞭解事情的真相,或者由於他自己本身知識經驗就有侷限,而對別人的觀點評頭論足的人,我一般不會和他繼續爭執下去,而是選擇保持沉默,亦或者是快速的離開。俗話說得好“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道不同不相為謀”。對於這些不瞭解事情的真相,就隨意評論別人的人,如果和他繼續爭執下去,只會浪費你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而且最後也分不出個勝負。時間很寶貴,有很多事等著你去做,何必要把時間浪費在這些糾纏不清的事情上面。

有些事不評論,有些人不糾纏

古時候有兩個人,跑到縣衙去告狀,一個說三乘以八等於二十四,另一個說三乘以八等於二十一。兩個人為了這件事爭執了一天一夜也沒有結果。最後兩個人跑到縣衙,請縣太爺給做個決斷。當縣太爺聽完兩個人的訴狀以後,隨即命人把說三八二十四的人給打了幾十板子。這個人不服,質問縣太爺:“為什麼我說對了,還要捱打,而他明明錯了,反而不捱打”。縣太爺說:“他都已經三八二十一了,你還跟他計較什麼?”,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我們無從考證,但至少說明一點,

不要在一些爛事上面跟人計較,純粹就是浪費時間,因為不值得。

有些事不評論,有些人不糾纏

說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在門外掃地,來了一個客人,客人就問弟子:“一年有幾季”,弟子想都沒想就說:“一年有四季,大家都知道啊”,客人說:“不對,應該有三季”。於是弟子就和客人爭吵了起來,最後客人決定請孔子給做個決斷,不管誰錯了,要給對方磕三個響頭。這個時候孔子恰巧從屋裡走了出來,當孔子聽完弟子敘述完整件事情的經過,弟子心裡想老師肯定會說一年有四季,沒想到老師看了一眼客人,直接就說:“一年有三季”。因為有客人在,弟子也不敢爭吵,只能乖乖的給客人磕了三個響頭,客人心滿意足的走了。等到客人離去之後,弟子越想越不服,就去問孔子:“老師,一年明明有四季。您為什麼偏偏說有三季”,孔子告訴弟子:“你沒有看到客人全身都是綠色的嗎?它是螞蚱,螞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它從來不知道冬天是什麼樣子,你和它爭吵永遠都分不出個輸贏,而且還浪費了很多時間”。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不要和那些認知,格局,能力都和你不在一個層次的人爭吵,沒有任何的意義。因為對方永遠不會跳出他固有的認知思維,來和你友好的溝通交流。

有些事不評論,有些人不糾纏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要去面對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慢慢走進我們的生命,最後成了知己好友。而有的人走進我們的生命是為了增長我們的人格修為,學會控制你的情緒,嘗試更多的去理解和包容,對於我們不瞭解的事物,我們不要急於反駁,你可以選擇做一個友善的傾聽者,我相信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自己知識和閱歷的增加,當下你不能理解的事物,以後你都會明白,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學習和開悟的過程。

有些事不評論,有些人不糾纏

我們的時間都很寶貴,精力也有限,如果和一個認知程度以及格局和能力都與自己不在同一個層次的人爭吵沒有任何意義。而且你永遠都分不出勝負,最後還會為了一件小事,兩個人不說話成了敵人,又有什麼意義。如果你是對的,也不會因為個別人的反駁而改變事實。人其實有的時候不能過於耿直,就應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糊里糊塗的活著,這未必不是一種最高階的人生智慧。有些事不評論,有些人不糾纏,你才會活的更灑脫更快樂。

有些事不評論,有些人不糾纏

如果您喜歡記得關注一下哦,創作不易,點個贊鼓勵一下吧,轉發分享給更多的人,歡迎下方留言與我互動。深深感恩。

TAG: 客人弟子孔子爭吵縣太爺